请点击上方蓝字缅甸采购 免费订阅
点击上方右上角
转发朋友圈
欢迎您收听本文的语音内容
若国际劳工组织对缅甸采取行动,外资企业可能撤离缅甸
据缅文媒体报道,若国际劳工组织(ILO)根据《ILO宪章》第33条对缅甸采取行动,缅甸境内的外资企业可能因此撤离。缅甸工人组织对此表示了担忧。
在11月6日举行的国际劳工组织(ILO)第352届理事会会议上,决定根据《ILO宪章》第33条对缅甸采取行动,并将在2025年6月召开的ILO大会上对此决定进行最终确认。
一旦行动启动,可能包括暂停ILO提供的各类协作和援助,ILO成员国可能终止与缅甸的经济合作,而一些担心形象受损的外资企业可能选择撤离缅甸。
缅甸全国工会联合会(CTUM)副秘书长杜漂山达苏(Daw Phyo Sandar Soe)在接受缅文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不能说这不会带来任何影响。无论是工人还是雇主都会受到冲击。但如果我们希望缅甸尽快获得自由,拥有更好的未来,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我们就必须对侵犯劳工权益的雇主和残暴的军方采取强有力的行动。
教育与发展基金会(FED)执行总监吴图吉(U Htuu Chit)也呼吁缅甸国内工人应提前为可能的就业问题做好准备。他指出:“一旦采取行动,国际投资将会大幅减少或撤离,问题的核心是国内工人将面临失业问题。一些工厂将关闭,部分工厂已经在撤离。届时缅甸将面临更严重的就业困难。”
据杜漂山达苏透露,ILO计划于2025年1月起起草一份行动框架,旨在对缅甸采取行动的同时,尽量减轻对雇主和工人的影响。
杜漂山达苏表示,具体的决策和文本将在2025年1月15日后由ILO总干事敲定,我们正在等待这一进展。此外,杜漂山达苏还是ILO副理事会中工人代表团的一员。
工人组织还指出,如果外资企业因ILO的行动撤离,缅甸军方将损失大量外汇收入。目前,缅甸国内基础工人的日薪仅为15,000缅币(约3美元),而这已是12小时工作的工资水平。这种工资标准侵犯了工人基本权益,无异于强迫劳动,杜漂山达苏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ILO在其历史上仅三次动用《ILO宪章》第33条采取行动。第一次是在2000年,对时任缅甸军方首领丹瑞领导的缅甸实施制裁。第二次是在2023年,对白俄罗斯实施了类似行动。此次针对缅甸的行动将对其造成重大影响,并可能加速缅甸的政治变革。对此,CTUM主席吴貌貌(U Maung Maung)及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杜康扎昂(Daw Khine Zar Aung)表示一致认同。
推荐阅读
相关消息译自缅媒,翻译内容仅供参考
👉关注缅甸热点
●实皆省和曼德勒省抓获贩毒团伙成员,缴获价值超过275亿缅币的毒品
●缅甸恶性伤医事件:马圭市一男子闯入诊所持刀行凶,致一名医生身亡,一名女助理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