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去了一趟都江堰,晚上逛灌县古城时看到好多钵钵鸡的摊位。
饽饽鸡这个美食久闻其名却从未见过真容,遇到了肯定要过去一睹芳容。
没见之前,我想着就是一道鸡肉美食。
谁知道兴奋地走到摊位前一看,竟然是一桌子的小盆里放着各种各样用竹签穿起来的串串,连个鸡肉的影子也看不到。
我以为这个摊位的钵钵鸡卖完了,只剩下串串了,就又去了几个钵钵鸡摊位看了一下。这才终于确定,所谓的钵钵鸡就是串串,而且是冷的,不是我们山西这儿现煮的热串串。
那既然只是串串,为什么要叫饽饽鸡呢?
在网上查了一下。
原来最初钵钵鸡是真的只有鸡肉。做法是把去骨的肌肉切片,用多种调料拌好后放入瓦罐里。“饽饽”就是瓦罐的意思,因此这道美食就被叫做“钵钵鸡”。传到现在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只有各式串串,不见鸡肉。
我们一行人是山西胃,吃不惯冷串串,还是喜欢吃现煮的串串,就没有品尝。
我想这就和饺子一样。其实馄饨、抄手和饺子都是亲戚,都是一张皮包适量菜馅。但因为地方不同,做法有差异,就生出了不同的名字。
在四川,当地人应该更喜欢吃这种冷串串。但在山西,我们更喜欢吃热的。自己挑选喜欢的串串当到一个盘子里,老板整理好放进热水锅里煮熟,然后再放到一个碗里,浇上事先做好的调料汁,拌起来就可以吃了。如果喜欢吃粉,就另外再加一份粉。粉也要现煮。
吃这种串串,我喜欢辣的调料汁,再加上一份宽粉,就能吃得心满意足。
饺子、馄饨和抄手比起来,我更爱吃饺子。饺子馅更多,沾上自制的蒜蓉山西老陈醋,别提多得劲了。馄饨和抄手都是带汤吃的,我不是很喜欢。
中国真是地大物博呀,一个小小的钵钵鸡,一个小小的饺子,就能看到南北方的不同饮食文化。
虽然做法大同小异,却能看到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道美食,并不需要因循守旧,完全可以大开脑洞,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特色。
不只是美食,我们做事,做人,都应该向这些美食学习,做到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否则就只能像某些食物一样,慢慢就被时代抛弃,销声匿迹了。
PS:爸爸做的饭太好吃了。
—END—
商务合作请加WX:yaoraoh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