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每年公历1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冬季寒气主令,树木凋零,动物蛰伏。正所谓“冬三月,此谓闭藏”,这种闭藏,是阳气潜伏之征,更是能量蓄积的过程。《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若没有阳气,人体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这样生命就要停止。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就是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1、适宜温补
冬季主“藏”,是休养生息的季节,也是进补的最佳时期。冬季饮食应注重养肾,可以适量食用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海参、虾、韭菜、龙眼肉等,以保护好体内阳气不致过度耗散。这些动物性食物中富含的优质蛋白质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提升皮肤对寒冷干燥和皴裂的抵抗力、修复力。
2、养阴增苦
冬季在温补之余应不忘养阴,可选择一些性质较为平和的食物,如黑豆、木耳、山药、大枣、黑芝麻、莲子、芡实等。此外还可适量食用苦味食物以养心气,并制约冬季饮食中的温燥之性,防止“上火”。苦瓜在人们心中是苦味食物的代表,但它并不是冬季的应季食物,冬季可以常吃白萝卜这种苦味蔬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冬天,人体内的阳气全部收敛了,身体内部会形成内热的格局,这个时候吃些白萝卜,顺气消食、生津润燥,有效清肺热,调理肝火虚旺,可使身体保持一种清凉和通畅的状态。
3、清淡少盐
冬季饮食应少食咸味食物,冬季的时令是和人体的肾脏相对应,中医认为咸味是入肾的,盐可以调动我们的元气,保障生活正常有序的进行,但养生的重点就是养元气,所以不要吃太咸的东西过度消耗元气。这也和西医理论不谋而合——钠元素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维持酸碱平衡,因此适量的食盐摄入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但摄入过多会带来很多健康危害。当我们压力大、工作紧张时,口味会变重,更偏爱咸味和辛辣的食物,这说明元气已有损伤,需要辛辣通窜的东西来调元气。
4、少食生冷
所谓“生”,是与“熟”相对而言,指未经烹制煮熟的食物,包括可以生吃的天然食物,如水果、部分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等)以及常规需要加热处理但未经加热处理也可食用的食物,如生鱼片、沙拉等。所谓“冷”,是与“热”相对而言,指温度低或性质寒凉的食物。从冰箱中直接取出食用的食物温度远低于人体体温,因此都属于“冷”的范畴,如冰淇淋、冰镇西瓜等。性质寒凉的食物常见的有绿豆、苦瓜、火龙果、螃蟹等。
5、多晒太阳
冬季晒太阳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式,天气晴朗时可以到户外背对阳光晒晒后背。晒背的益处包括补充阳气、驱寒暖身、增强免疫力、强健骨骼、改善情绪等,每次晒15-30分钟即可。户外活动需舒缓柔和,快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转载自:天津疾控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文章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