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最近和同事们聊天,又扯到了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其实,我也被这个问题困扰过,我也不清楚人活一辈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依稀记得上大专时,语文老师曾经说过,人这辈子就是哭着来哭着走,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儿,伴随着哭声呱呱坠地,最后离世时伴随着不舍和悲伤离世。
出生后学说话,学会走路,学吃饭,上学,毕业,结婚,生子,再养家糊口,抚养儿女,一代接着一代,到老离世,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循环,每个人都逃不过这个循环。
这样的人生看上去似乎是命中注定的,我们无从改变结果。
但完全可以更改其中的过程,这就是仪式感。
仪式感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点高大上,通俗地说就是耗费金钱和精力来做一件事,并从中获得满足和愉悦感。
对于现在我们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来说,仪式感很难实现,因为人人都在忙于奔波生计,很难抽出时间来给自己放松。
不过,真正的仪式感也并非那么复杂,其实它时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1.生活中处处表现美
杨绛先生曾经在《我们仨》这本书中提到过她和钱钟书曾经一起去英国留学,因为吃不惯白人饭,选择自己动手下厨,焖扁豆,剪活虾,这两样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在她的笔下写的充满乐趣,将做饭写成了一种学习过程,并从中收获喜悦。
女儿钱媛出生后,钱钟书会跟她做游戏,玩捉迷藏,在她脸上进行各种涂鸦,每次捉迷藏被发现,钱钟书总会像个小孩儿似的撒起娇来:“哼!你欺负我!”
而女儿也会跟妈妈说:“爸爸耍赖!”
在这种家庭氛围生活的孩子,长大必然是不会差的。
仪式感不需要多么隆重丰富,重要的是要从生活中寻找乐趣。
2.仪式感源于你是怎样的心态
在今日头条上,看见有一个25岁左右的女生,她已经决定这辈子不结婚不生娃,每天都会拍摄vlog视频。
她每天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早上睡到自然醒,然后出去锻炼一小时,回来洗个澡,然后做早餐,每天都不重样,有烤好的面包,里面抹一层黄油,几片火腿,几个小烧饼,一杯牛奶,一点水果沙拉,一盘十几个的小锅贴,稀饭馒头等等。
随后就去逛菜市场,买菜,回来后,择菜,洗菜,洗衣服,做家务,为中午饭做准备。
午饭后休息一会儿,便开始约稿,写作,拍摄视频,接广告,进入各项工作之中。
就这样一直忙活到晚上七八点钟,晚饭也仅仅是一碗燕麦粥或者一盘水果沙拉。
饭后又去散步,或者健身。
每晚十二点之前洗漱完毕上床睡觉。
每逢节假日,她总是会约上好友去登山,旅游,过生日时总会犒劳自己一下,吃顿好的。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比较单调乏味,怎么能称得上有仪式感?
如果你这么想,那说明你心中对仪式感的定义和理解不同,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不一样,有人觉得这很好,有人觉得看不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开心就好,让别人去说吧!因为他们成为不了我们,无法做到感同身受!
3.仪式感源于点点滴滴
我有一个同学,岁数和我差不多大,已经结婚,还有了一个2岁的可爱女儿,由于工作经常需要外出,所以老婆孩子独自在家,但他无论再忙也会在每天晚上准时和她们视频电话,聊上半小时。
每次回家,他总会带上工作地当地的土特产,从不空手而归。
仪式感源于生活中的每个微小细节,每一句话,源于人的一种无私奉献精神,也许你会觉得这微不足道,但就是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足以感动人心。
仪式感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你愿意发现美,创造美,对自己好一点,不要用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态去感慨世界,它就随时会在我们身边!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