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

职场   2025-01-20 18:02   北京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青年人才更是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本篇文章聚焦于95后人才,以期探索95后求职者的流动趋势。


解密95后求职人才特征


中国共有约2.6亿95后人口(1995-2009年出生人群,现为15-29岁),劳动年龄的95后人口约2亿人(17-29岁)


智联招聘拥有3.6亿+职场人用户,累计合作企业数达1375万+,其中,求职人才即当年有简历投递行为的用户中约8成为专科及以上学历,远超全国就业人口总体的22.1%;在求职人才中,约58%为16-29岁人才,即本文所指的95后人才;在95后人才中,约5成为跨城求职者,即现居住城市和简历投向城市不同,这一比例较全国总体求职者中跨城求职比例(4成)更高。


为突出95后人群特征,本文使用智联招聘统计的全国总体流动人才及95后流动人才行为数据进行对比,探究95后求职人才特征及流动趋势。


01

从性别看


95后女性求职者占比相对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更高,去年95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中女性占比分别为44%、41%。95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男女比例分别为56:44、59:41,95后流动人才中女性占比更高。可见95后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且独立,求职意愿较强。



02

从学历看


57%的95后流动人才为本科及以上学历,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52%。95后流动人才中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12.1%、30.9%、49.2%、7.8%,本科及以上合计57.0%,与2023年基本持平;全国总体流动人才各学历占比分别为15.1%、32.8%、45.6%、6.4%,本科及以上合计52.0%。95后流动人才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比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03

从行业看


95后更多分布在新兴行业,其流动人才在IT行业占比为22%,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20%,而在地产行业占比14%,明显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9%。95后流动人才最多的前三行业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生产/加工/制造、房地产/建筑业,分别占比22.2%、15.4%、14.0%,合计占比51.6%,较2023年下降0.3个百分点,集中度小幅下降。


从二级行业看,95后流动人才在计算机软件、教培、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占比分别为4.9%、7.5%、6.3%,均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4.0%、6.0%、5.4%,而95后流动人才在地产建筑领域占比为11.4%,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5.0%。



向往发达城市,更倾向长三角


01


中国95后人才吸引力

城市50强:深京沪居前


从95后人才吸引力指数看,深圳、北京、上海位居前三,广州、杭州、南京、成都、苏州、无锡、东莞位居前十。智联招聘联合泽平宏观推出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系列报告,中定义人才吸引力指数为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净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净流入的加权结果。


95后年轻人才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生活富足,更倾向工作发展和享受生活的平衡,选择就业城市不仅关注薪资,还关注创新环境和文娱产业发展情况。基于数据可得性,本文选取人均可支配收入、每百万人专利授权数量和每百万人电影院数量作为外部指标,叠加智联招聘提供的95后人才流入占比、95后人才净流入占比、95后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95后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四个内部指标构建95后人才吸引力指数。


从结果看,95后人才倾向前往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


深圳再次位居榜首,东莞2024年首次跻身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榜单前十。


深圳在前20强中排名第一,深圳拥有低于北京和上海的落户门槛,叠加创新的产业结构,提供较多工作岗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深圳就业;北京2024年人才流入、人才净流入排名低于深圳,位居第二;上海、广州依次为第三、四名;二线城市杭州、南京、成都、苏州、无锡、东莞跻身前十强,东莞排名相较2023年上升了5名,首次跻身榜单前十。



02


一线、强二线城市吸引高学历

人才,粤苏创新活力较高


观察各分指标排名靠前的城市,在高学历人才方面,一线城市及南京、杭州、成都等强二线城市排名靠前;在收入方面,一线城市及长三角城市更有优势;在创新方面,深圳、苏州、珠海创新活力较强;在文娱方面,旅游城市拉萨排名靠前,带动整体指数排名跻身前50名。


在高学历人才方面,95后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前十是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广州、成都、天津、武汉、苏州合计占比42.8%,较2023年下降2.8个百分点。北上深作为一线城市集聚高学历人才,合计占比19.2%,但较2023年下降1.4个百分点,集聚效应有所下降。


在收入方面,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十的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广州、宁波、南京、绍兴、无锡、温州,除一线城市外均位于长三角地区。


在创新方面,每百万人专利授权数量前十的城市是深圳、苏州、珠海、佛山、常州、杭州、中山、北京、无锡、东莞,其中5城位于广东省、3城位于江苏省,粤苏两地创新活力较强。


在文娱方面,每百万人电影院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是拉萨、林芝、三亚、珠海、舟山、镇江、白山、哈密、无锡、扬州,其中一半位于东部地区。95后年轻人对于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更加看重,丰富的文娱活动更能吸引年轻人,拉萨等旅游城市排名靠前,凭借文娱方面优势,在此次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中也跻身前50。


03


95后更向往发达城市,更倾向

前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1. 分地区看,2024年95后人才向东部集聚明显,人才净流入占比为18%,明显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4%。从人才流入流出占比看,东部地区更能留住95后人才,中部地区95后人才正在流出,西部地区流入流出占比均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东北地区95后和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流入占比持平,人才流动性较低。



2. 分线看,95后更向往一、二线城市,2024年一二线城市对95后人才的吸引力较2023年有所下降,三、四线城市净流出趋势有所收窄。从人才流入流出占比看,2024年,一线城市95后流入占比17.2%,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7.0%,人才流出占比为11.3%,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2.7%;二线城市95后人才流入占比为45.6%,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44.3%,人才流出占比为42.6%,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44.3%;说明相对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来说,95后更愿意留在一、二线城市。



3. 分城市群看,95后更倾向前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而京津冀净流入占比较2023年有所下滑。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五大城市群,它们以11%的土地聚集42%人口,创造53%的GDP,独角兽企业占全国的95%,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是经济最活跃地区,经济占比合计达29%,95后年轻人更倾向有经济活力的地区。



启示


一是充分尊重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和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各地比较优势,顺势而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是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决不能是追求各地区经济总量均衡,也不可能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2023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中强调:“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


二是进一步深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消除人口自由迁徙的枷锁。2014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500万以上特大城市人口规模。2023年8月,公安部发布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26条措施,其中提到探索户籍准入同城化,支持具备条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居住证互通互认。健全以常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降低落户门槛,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三是优化城市群内部的空间结构,推动完善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和交通设施等布局,以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合理规划和引导紧凑连续的多中心城市产业布局,加快现有园区转型,因地制宜,完善城市功能。另一方面要优化公共服务、交通设施等布局,加快规划调整,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分区分级布局公共服务。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大力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密度,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多元化发展,改善出行效率。未来的城市规划要尊重人口流动规律,不能车多了限号,人多了往外撵人。规划编制应以人为本,完善市民参与机制,充分了解市民对城市发展的期待和需求。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正略咨询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



来源:泽平宏观

ID:zepinghongguan

作者:任泽平

编辑:Qin

责编:Little J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咨询中国,智惠四海

-END-


推荐阅读:


点击以下【关键词】

查看您感兴趣的内容合集

中央企业 / 地方国企 / 开发区 
国企改革 / 战略规划 / 人力资源 高质量发展 / 数字化
金融  / 文旅 健康 交通 / 制造 房地产 /  能源

正略咨询
正略咨询是一家在咨询行业内广受尊敬的中国咨询公司,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被誉为中国咨询业的“黄埔军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