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日本已经宣布投降,苏军为啥狂追猛打而又不攻占日本本土?

职场   2024-12-25 17:42   湖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即将画上句号。

然而,就在此时,苏联却对已经投降的日军发起了猛烈进攻,150万苏军长驱直入中国东北,将日本关东军打得溃不成军。

这一切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和博弈?

苏美争夺远东主导权的暗斗

1945年春季,面对战局的不利,日本已经通过中立国向英美抛出停战建议,并请求苏联出面调停。

然而,苏美两国却暗中较劲,都急切地想要成为远东地区的主宰者。


太平洋战场上,日本节节败退,其败亡已成定局。

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究竟由谁来主导战后秩序,苏美两国各怀心思。

谁能率先控制日本本土,谁就能在远东事务中取得主动权。

于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在苏美间悄然展开。

对美国而言,它早已通过在太平洋的一系列胜利,为占领日本奠定了基础。

美军计划通过在日本本土登陆,实现对日本的全面控制,进而主导整个远东地区的战后格局。


而苏联则希望通过出兵中国东北,攻占朝鲜半岛,进而以此为跳板登陆日本本土。

如果能够率先占领日本,苏联就能在远东地区掌握主导权,遏制美国在太平洋的扩张。

1945年8月8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的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向其递交了苏联对日宣战的照会。

事实上,早在4月5日,苏联就已公开宣布不再延长苏日中立条约。

条约的失效,意味着苏日战争一触即发。

次日,在元帅华西列夫斯基的指挥下,约150万苏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发起进攻,对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形成合围之势。

苏联出兵的目的,就是要尽快攻占东北和朝鲜半岛,为最终登陆日本扫清障碍。

对苏美两国而言,日本的战败已成定局,争夺的焦点在于谁能最终主导战后远东秩序。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中,苏美两国都在加紧对日本的进攻,力图抢占先机。

而苏联对已经投降的日军发动的猛烈进攻,正是这场暗斗的体现。


日本意外投降打乱苏联部署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动大军进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苏联军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装备,对日军形成了全面合围之势。

在苏军的猛烈攻势下,日军节节败退,关东军全线撤往通化地区。


然而,就在苏军节节胜利之际,意外发生了。

8月15日,日本天皇突然发表广播演说,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这一决定彻底打乱了苏联的部署和计划。

当时,苏联军队尚未完全占领中国东北,哈尔滨、吉林等重要城市仍在日军手中。

朝鲜半岛更是远未攻克。

日本的投降意味着,东北和朝鲜半岛有可能在苏军到达之前,就被美军所占领。

这将严重影响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利益。

面对这一变故,苏联决定拒绝承认日本的投降,继续对日军实施打击。

苏军加紧了对关东军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对已经放下武器的日军发动猛攻。

在苏军的重压之下,日本关东军迅速溃败,除了少数部队负隅顽抗外,大部分日军或投降或仓皇逃往朝鲜半岛。

苏军乘胜追击,一路突进,迅速攻占了朝鲜半岛北纬38度线以北的广大地区。


尽管日本投降的决定打乱了苏联的计划,但苏军仍然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对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占领。

这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利益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然而,就在苏军准备进一步南下,攻占朝鲜全境乃至日本本土时,美军的介入却改变了战局走向。

美军在朝鲜半岛的三八线划下了一道红线,阻止了苏军的继续推进。

与此同时,美军也在日本本土实施了大规模登陆,对日本实施全面占领。


日本的意外投降,加之美军的迅速介入,让苏联攻占日本本土的计划最终难以实现。

尽管苏军通过武力占领了东北和朝鲜北部,但在日本本土和朝鲜南部问题上,苏联却不得不做出让步,接受美国划定的三八线。

日本天皇的一纸诏书,改变了远东战后格局的走向。

美军介入改写远东格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然而,此时苏联军队正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大举进攻,企图尽快占领这些地区,为攻占日本本土创造条件。

在苏军眼中,日本的投降不过是一纸空文,他们决意要继续推进,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就在苏军即将突破三八线,进入朝鲜南部之际,美军突然介入,在朝鲜半岛划下了一道鸿沟。

原来,美国早已察觉到苏联在远东的野心。

他们担心,如果苏军攻占朝鲜全境乃至日本本土,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将受到严重损害。

为了阻止苏联的扩张,美国迅速采取行动。

1945年8月下旬,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在五角大楼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会上,美军上校迪安·里斯克拿出朝鲜地图,用红笔在北纬38度线处画了一道线。

这就是著名的"三八线"。

美国决定以此为界,划分朝鲜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美军也在日本本土实施大规模登陆。

1945年8月28日,第一批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日本横须贺登陆。

此后,15万美军陆续涌入,迅速占领了日本全境。

9月2日,日本在美军战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接受盟军的占领。

9月7日,以美军为主体的"盟军最高统帅司令部"(GHQ)在东京成立,全面接管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事务。


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和迅速行动,苏联不得不有所收敛。

尽管不甘心,但斯大林深知,此时与美国正面冲突于己不利。

经过权衡,苏联决定接受三八线的划分,停止进一步南下,转而退守三八线以北。

美军的介入彻底改变了远东的战后格局。

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个势力范围,而日本则完全落入美国的控制之下。

苏联虽然占领了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但在整个远东地区的主导权却落到了美国手中。


三八线的划定和美军在日本的登陆,标志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远东的势力范围基本确定。

此后,朝鲜半岛和日本成为美苏冷战博弈的前沿阵地,两国在此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较量。

而韩战的爆发,更是美苏在朝鲜半岛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

美军的介入,改写了二战后远东的政治版图。

它挫败了苏联在远东扩张的野心,确立了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三八线和驻日美军,成为美国远东战略的基石。

而朝鲜半岛和日本,也由此成为冷战格局下的重要棋子。

斯大林的精明算计

在美苏两国争夺远东主导权的博弈中,苏联领袖斯大林展现出了精明和算计。

他在二战后期有关远东事务的决策中,充分考虑了苏联的利益,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实际上,在二战的大部分时间里,苏联并未对日本采取军事行动。

斯大林深知,对苏联而言,欧洲战场才是重中之重。

苏联需要集中主要力量对付纳粹德国。

而在远东,日本虽对苏联虎视眈眈,但并无实力对苏联本土构成决定性威胁。

因此,苏联选择与日本保持中立,从而避免在远东战场分散力量。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斯大林放弃了在远东的利益。

恰恰相反,他在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盟国会议上,努力为苏联在战后远东的利益布局。

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提出,作为出兵参战的条件,苏联应获得库页岛(萨哈林岛)南部和千岛群岛的主权。

美国虽不情愿,但为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最终同意了这一要求。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然而,此时的斯大林绝非只是为履行盟国义务。

在他看来,日本已濒临败亡,正是苏联在远东扩张势力的大好时机。

苏联出兵,意在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为进一步进攻日本本土奠定基础。

如果美军抢先在日本登陆,将可能把远东的主导权拱手相让。

然而,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迫使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打乱了斯大林的如意算盘。

更让斯大林没想到的是,美军竟然抢先在朝鲜半岛划下三八线,阻止苏军继续南下。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不得不接受现实,调整策略。

他一方面命令苏军停止进攻,退守三八线以北;另一方面,则通过外交途径,力争在远东问题上多捞好处。

在苏联的强硬立场下,美国做出了让步。

1945年9月,苏美英三国外长在伦敦会议上,就分割日本势力范围达成协议。

苏联不仅获得了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主权,还在日本的战后管制中拥有一席之地。

在远东"分赃"的问题上,苏联没能完全实现自己的目标,但也算斩获不少。

斯大林在远东问题上的决策,充分体现了其政治家的精明与算计。

他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策略,既避免了在远东过早卷入战争的消耗,又在美苏博弈中争取到了苏联的利益。

尽管由于美国的介入,苏联在远东扩张的野心未能完全实现,但斯大林仍然通过外交途径,为苏联谋得了不少好处。

这无疑是斯大林精明算计的结果。


关东军的悲惨结局

1945年8月9日,当苏联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

苏联出兵后,约150万苏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关东军发起猛攻。

日军在这样的攻势下节节败退,很快从长春等地撤离,退守通化地区。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然而,苏军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进攻。

相反,他们继续向关东军发起猛烈攻击,导致部分负隅顽抗的日军陷入绝境。

在这种情况下,关东军要么选择投降,要么发动最后的"玉碎"攻击,但无论如何都难逃被苏军歼灭的命运。

随着关东军主力的覆灭,苏军乘胜追击,很快攻克了朝鲜半岛北纬38度线以北的广大地区。

原本企图继续南下,占领整个朝鲜半岛乃至进攻日本本土的苏军,却在此时接到莫斯科的命令,要求撤出三八线以南的地区。

尽管苏联未能完全实现攻占日本本土的目标,但它在远东的利益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获得了库页岛(萨哈林岛)南部和千岛群岛的主权。

这些岛屿不仅为苏联提供了重要的太平洋出海口,也是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支点。

然而,对于那些在中国东北作恶多端的日本关东军士兵而言,投降后的命运却是悲惨的。

他们中的很多人被苏军俘虏,发配到西伯利亚的劳改营。

在那里,他们经受着严酷的气候和恶劣的生存条件,从事着繁重的劳动。

这些战犯中,许多人客死异乡,永远无法再见到他们的亲人。

关东军的溃败和苏军的进攻,标志着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走到了尽头。

眾説烽耘
weixin:zhangguolvshi1688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