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解放军实力的快速提升,美国军方逐渐意识到,依赖第一岛链来封锁中国的战略和战术越来越难以实现。因此,自去年以来,美军开始减少在第一岛链上的部署,并将第二岛链的重要基地关岛视为未来与中国作战的关键点。
不过,美军十分明白,除了关岛之外,第二岛链上的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岛屿上并没有什么重要的军事基地,也无法部署重兵,更不可能进行大规模扩建,因此,使得第二岛链显得相当脆弱。
一旦关岛基地被攻陷或毁坏,第二岛链便会随之瓦解。而近年来解放军在装备建设和演习方面的重点正是摧毁关岛。为了应对这一可能性,美军内部已经开始讨论如果关岛失守后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美国海军学院近期发布了若干篇与此话题相关的论文,其中一篇由退役海军中校弗雷德里克·“安迪”·西雄撰写的论文,荣获了“专业历史一等奖”。
本文回顾了二战初期美军撤离菲律宾殖民地的历史,以及其在第三岛链建立新基地以应对日本帝国的情况,论证了未来可能发生的台海冲突中,美军需要增强和扩大现有第三岛链基地,以便为第二岛链的失守做好准备。
文章指出,美军在1941年底就已经预料到日本将会袭击菲律宾以及亚太地区的其他军事基地,因此加强了驻菲群岛的陆海空力量。麦克阿瑟充满信心,认为美军有足够实力抵御日军。然而,在1942年日军首次对菲律宾发起攻击的一周内,美军在远东的空中力量几乎被彻底摧毁,美国海 Navy所有舰艇也已撤离,结果日军在菲律宾及荷属东印度群岛登陆时几乎没有遭到阻拦。
接下来的几个月,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和后勤支持,美军及英荷澳盟军在东南亚接连遭遇失败,最终美军撤退到了从夏威夷延伸至美属萨摩亚、斐济和新西兰之间的第三岛链。随着日本将印太前线推进到南太平洋,美军与盟友才开始依托第三岛链展开反攻。
作者指出当前西太平洋的形势与二战前有相似之处。美军为了应对“2027戴维森窗口”,已经在第一和第二岛链进行了多年的准备:美国海军制定了“分布式海上行动”(DMO)战略,旨在将主力战舰置于“东风快递”打击范围之外,并派遣小规模舰队进入作战区域,依靠分散火力以及无人水面和水下艇来针对解放军的登台部队进行打击。
美国海军陆战队制定了“力量设计2030”规划,旨在将其转型为能够在第一岛链实施“跳岛作战”的小规模部队,并发射反舰导弹对抗解放军舰艇;与此同时,美国陆军提出了“多域转型战略”,以便与海空军及海军陆战队共同开展行动,在第一岛链进行配合。
美国空军推出了“太平洋空军战略2030”,旨在实施“敏捷作战部署”(ACE)。这些看似富有创意的战略和战术其实表现出一种自负,并且缺乏持久的实力,终将被解放军强大的力量所击溃。
在关岛与夏威夷之间的中太平洋,存在一个名为威克岛的地方,美军最近两年已在此进行军事基地的扩建。
文章指出,目前的战争形势下,中国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可能对驻守在关岛和日本的美国空军、陆军及海军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除非美军确认能够从第一和第二岛链的基地进行有效防御与行动,否则印太司令部应该考虑采用类似于二战时期的防御策略:美军全线撤退7000公里,并在第三岛链上迅速建立前方基地,同时将南太平洋作为主要战场。
实际上,当前美军已经在第三岛链的斐济、汤加和萨摩亚等多个岛屿上安置了军事力量。此外,美军还在关岛与夏威夷群岛之间的威克岛进行机场和军事基地的扩建,这一工作始于数年前。由此可见,美军显然已做好相关准备。
此外,美国空军从几年前就已将常驻海外的战略轰炸机调回了国内基地,所有海外部署均为临时性安排。与此同时,美国空军也在几年前将驻日本的F-22和F-35战斗机移至第二岛链关岛,仅在日本进行短期轮换部署。此外,从去年底起,美国海军陆战队近万名士兵开始撤离日本,大部分士兵将被重新部署至关岛和夏威夷。
所有这些都表明,美国军方对第一岛链并不十分有信心,一旦发生冲突将撤回到关岛。当前的疑问是,美军是否需要再一次大规模重建第三岛链的防御线?
对中国而言,美军撤回到第三岛链,中美在太平洋划定中线进行管理,这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关键在于美国是否能够接受这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