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马峰会虽取得一定成果,拜登也重申“一个中国”政策,但美方对台行动与其口头承诺存在明显落差。从赖清德“过境”美方安排,到持续对台军售及军事援助,再到《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的涉台条款,美方不断试探大陆的“一中原则”底线,加剧了台海紧张局势。
一些观点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只要保持战略自主,理性克制,就能展现强大的韧性。然而,尽管中方已展现了极大克制,反复强调台湾问题是不可逾越的红线,美方挑衅却持续升级。
历史经验表明,单靠忍让可能被误判为软弱,如同二战前英法的绥靖政策,反而助长侵略野心。对峙升级,台海局势如同上世纪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擦枪走火的风险增高。因此,中国需采取有效行动,打破美国“零成本”玩火台湾的幻想,避免局势滑向战争的深渊。
朝鲜战争,始于内乱,却因外部介入演变成国际冲突。美国无视中国警告,率“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北上,中国则表明美军过线必将干预。美军行动最终引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志愿军将战线从鸭绿江边推回三八线附近,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奠定了新中国在东北亚的威望,也深刻影响了此后数十年的地区和平格局,这场战争至今仍对美国军事战略产生影响。
历史和战场都昭示着一个道理:和平非祈求而来,亦非退避可得,唯有实力方能捍卫。正如毛泽东所言:“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近两年,中方已对涉及对台军售的美军工企业及相关人员展开五轮以上制裁,并限制镓、锗等战略资源出口。这不仅是对美方挑衅的强硬回击,更向世界宣示:任何触碰中国核心利益之举,必遭严惩。
中方强势回应有效震慑了一些国家。日本前外相岩屋毅访华期间,就台湾问题表态耐人寻味。他明确反对“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认为台湾应“无事”,即便“有事”也与日本无关,并重申日本政府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此次表态,或可视作中方此前行动及中日关系大背景下,日方对自身台海政策的一次微调。曾任日本防卫大臣的石破茂强调访华的重要性,显示日本政府有意愿通过外交途径改善中日关系。相较于前任岸田政府倚重美国的外交策略,新政府似乎正在调整对华政策。
考虑到经济复苏和地区安全,日本与中国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石破茂的表态也反映出“亚洲事务应由亚洲人主导”的区域意识。中国秉持睦邻友好政策,与周边国家发展平等合作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时期曾出现一些引发争议的言论,例如增加关税、对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的意图,以及针对加拿大的言辞。
特朗普的不可靠已是共识。赖清德就职以来,一边坚持激进“台独”立场,抛出类似“新两国论”的论调,扬言拒签“和平协议”,叫嚣“首战不终”,鼓动台军作战;一边又喊话大陆,希望在“对等尊严”基础上,以文旅交流为起点,逐步展开互动。这番“文攻武吓”颇有戏剧性,如同冷战时期宣传战的翻版,只是手中的“传单”换成了旅游指南。究竟是真心求和,还是缓兵之计,有待时间检验。
赖清德此前的一些表述,在大陆加大台海军事存在及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有所调整。尽管姿态有所变化,但其“对等尊严”的论调仍被认为是“台独”的变体。从法理及历史角度看,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对等”一说并无依据。因此,进一步加大反“独”促统力度被认为是实现统一的必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