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SIBOS年会上,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成为讨论的焦点之一,特别是环境和气候变化对可持续金融的深远影响。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更需要金融机构在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上积极推动绿色转型。气候变化已不再是未来的威胁,而是当前金融业必须认真应对的现实问题。金融机构如何在此背景下担当起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并有效管理气候风险,成为未来金融业长期稳健发展的关键。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也备受瞩目。中国政府近年来亦积极推广加速绿色转型的政策和措施,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于十月中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着力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要立足职能定位,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流程管理、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强化队伍建设等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提升绿色金融供给品质;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产品,强化绿色融资支援;聚焦区域性生态环保专案、碳市场、资源环境要素、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专案、多元化气候投融资、绿色消费等关键环节和领域,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
近年来,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成就显著,绿色信贷规模从2013年的4.9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3年的30.1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1。同时,绿色债券、ESG产品、碳金融等投资工具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也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绿色金融领域的引领者地位。
然而,尽管取得了不少进展,中国金融机构在推动绿色金融、应对气候风险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我希望能够提出几项建议,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参考。
一、强化气候风险管理能力
气候风险已逐渐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但不少机构在应对这一挑战时仍然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首先,气候风险往往被视为与传统金融风险无关,导致其在风险管理系统中的纳入滞后。金融机构应及时更新风险管理框架,将气候风险作为核心部分融入,并开展常规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从而提前发现可能影响资产质量和业务运营的潜在风险。
此外,金融机构应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特别是高质量的气候数据。精细化的数据不仅能够支持更具深度的气候风险评估,还能帮助机构更有效地设计针对气候风险的应对方案。
二、增加ESG投资产品的创新力度
ESG投资作为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未来将迎来持续增长。在这一趋势下,金融机构有必要进一步加大ESG投资产品的创新力度。除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传统产品外,机构还应探索绿色保险、ESG理财、绿色信托等新兴领域,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国际投资者对ESG标准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金融机构若能积极响应,将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三、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助力绿色发展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绿色金融的落地与推广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援。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等新兴技术在跨境支付和绿色投资中的应用潜力巨大,有助于提升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并加强金融产品的绿色属性。特别是在数字人民币试点稳步推进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产品,探索更多创新的应用场景,从而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国际合作,拓展绿色金融全球影响力
绿色金融不仅仅是中国的需求,更是全球金融市场共同的愿景。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与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绿色金融领域的影响力,也能够通过交流与合作,学习国际市场的最佳实践,促进本土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对于金融机构的长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金融机构应主动适应全球绿色发展趋势,将绿色金融融入到自身业务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增长。
原文刊登于2024年11月5日香港《信报》,内容略有修改
注:
1. 中国的绿色信贷市场:发展状况、基本特征与政策建议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点击安永智库小程序获取更多资讯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如欲转载本文,务必原文转载,不得修改,且标注转载来源为:安永官方微信公众号。如需修改内容,需要获得安永的书面确认。
关注安永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专业资讯。
分享好友
点赞作者
点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