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潍坊象挖掘出土的亲历者,孙敬明回忆,1979年3月,时年春旱,水位下降,潍县望留(今潍坊市潍城区望留街道)武家村村民为便机井抽水而下挖,在下挖的过程中村民发现疑似动物化石。因为该村北有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潍县文化馆文物干部杨传德经常来此调查并宣传文物知识,村民有文物意识,遂逐级上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委派金昌柱主持发掘完毕运回北京整理研究,杨传德与时任昌潍地区艺术馆文物干部孙敬明参与挖掘。1983年金昌柱研究成果《山东潍县原齿象属一新种》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报》1983年第3期发表,正式发布“潍坊象”命名。复原后的潍坊象身高4.83米、体长8.5米、胸部宽2.2米,门齿长3.7米,重约10吨上下,雄性,年龄20岁左右,是同种类类型分布区域最南端、形体最大、骨骼保存最为完整者。专家们认为,“潍坊象”是目前已发现的全世界最大的象,而且是猛犸象的新种类,也是唯一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猛犸象种类,具有世界级的唯一性和独特性,承载着重大的科研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将是潍坊市独一无二的城市黄金名片。
孙敬明讲到,潍坊象生存在距今20万年,同时,在潍淄弥白浪胶莱河流域发现多处同种类型大象以及其他哺乳类动物化石,充分证明潍坊区域远古时期生物多样性。潍坊周边临沂市沂水、兰山、泰安宁阳、枣庄台儿庄、济南长青都发现古菱齿大象化石,尤其沂水跋山水库发现10万年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8具大象下颌及部分骨牙角制品。其中一件象牙铲长50多厘米。这足以证明10-20万年前海岱区域泰沂山脉南北两侧是大象等众多古生物的乐园。
讲大象,自然绕不开“象文化”。
孙敬明表示,大象文化的历史极其渊源。苏北鲁南大汶口文化部族首领的大墓中出土象牙雕筒,有的镶嵌绿松石,极尽华美,有学者认为其是通天地之法器,与良渚文化玉琮功用相似。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多有猎获大象的记载,如帝乙、帝辛时一片卜辞记载商王一次猎获大象七头;安阳殷墟发现两个象坑,一为大象,一为小象,小象脖颈带有青铜铃铛,《吕氏春秋》称:“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考古证明中原地区商代还有象群。商代大象用于服役、劳作、战争、礼仪、祭祀,在社会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商周青铜器则有形象的象尊。
大象在中国古汉字系统中出现很早。商代甲骨文、金文中有“象”字,大都是象形字,描摹大象的躯体形态栩栩如生。《说文解字》中关于“象”字的解释为:“象,长鼻牙,南越大兽,三年一乳。象鼻牙四足尾之形。”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据《吕氏春秋》称“商人负象,为虐于东夷”中的记载,认为“此殷代有象之确证。”
著名甲骨学家罗振玉先生经研究认为,“象为南越大兽,此为后事,古代则黄河南北亦有之。(甲骨文、金文中的)‘为’字从手牵象,则象为寻常服御之物。”
再如“豫”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豫,象之大者”,四川大学著名古文字学家徐中舒推断“豫”字中的偏旁“予”应当为“邑”的讹写,“豫”就是产象的地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认为“豫”从象,就是一人牵象的意思;豫为冀、兖、青、徐、扬、豫、荆、梁和雍九州之一,处于中心,能以大象来给文明核心区命名,足见大象在时人心目中的地位。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商代黄河下游以象为役畜,比“服牛乘马”还要早,《韩非子·十过》中所云“昔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便是基于当时大象在日常出行中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的最早想象。
东汉许慎《说文》谓造字之法古有“六书”,第一是象形,还有指事,象形与指事是表示社会一切的形象与客观存在的事物。由此可见大象在汉语言文字中的客观地位。
《周易》为群经之首,国之经典。《周易》有《彖辞》《象辞》,“彖”表示猪的嘴巴,家猪驯养近万年,北辛、大汶口文化发现大量家猪遗骸;而《象》则是表示卦的大、小象,约出现于商周之际,与“商人服象”历史相合。如此,于商周之际出现《周易·象辞》,可看出大象文化在中国传统宗教哲学思想中的地位。
“老子《道德经》云:‘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以‘大象’喻大道,得大道者,近者悦,远者来,平安康泰。”孙敬明说,自古洎今,人们研究自然与社会事物,如天象、气象、物象、形象,产生太平有象、万象更新、大象无形、包罗万象、象耕鸟耘等等成语,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充分表明大象在中华历史文化、汉语言、文学、词汇中的重要地位。
潍坊象从二十万年前走来,如今成为潍坊历史文化的形象,更是一张独特的闪亮城市名片。2023年年底,潍坊市区白浪河东风桥上的四座象雕塑——分别以潍县古城四门命名的、位于西南角的安定象、位于东南角的朝阳象、位于西北角的迎恩象以及位于东北角的望海象,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以憨态可掬、儒雅端方的姿态迎送一批又一批的市民、游客。高新区翰香苑、新华甲巷胡东市集……潍坊许多地方也都有社会各单位自发建设的“潍坊象”矗立,越来越多的“潍坊象”文创城市礼物也走进千家万户,飞向世界各地。
潍坊象化石1979年出土后,先是被运回北京整理研究,1980年6月经杨传德、孙敬明数次晋京协商而运回潍坊市(潍城区)博物馆,存城隍庙南殿。1983年10月昌潍地区改为潍坊市,是年夏,大象回归潍坊,入藏潍坊市博物馆。但因为当时技术和资金等一系列时代局限性所致,“潍坊象”的修复还原工作一直无法开展,一代又一代的博物馆人只能将“潍坊象”化石好好保存,等待一个让它重新“出土”的机会。
随着技术上的障碍被突破,“潍坊象”化石的复原工作被重新提上日程。2023年11月,潍坊市博物馆组织专家论证大象复原。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化石进行加固、翻模、骨骼复原、装架,并对化石本体进行修复与保护。同时,邀请国内权威的古生物策展团队参与,融入世界前沿的展学理念,科学复原考古发掘场景和“潍坊象”生活的壮观景象,力求最大限度还原展现“潍坊象”庞大、雄壮的本来面貌和古代潍坊地区的生态环境。
2024年12月28日,“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在潍坊市博物馆开展。作为市博物馆的常设展之一,挖掘出土45年后,潍坊象重见天日,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观者如潮,惊叹不止。
“潍坊风筝的线很长,连接了五湖四海;潍坊象的‘线’更长,跨越了二十万年。”孙敬明说,“潍坊象”是大自然馈赠给潍坊的珍贵礼物,对打造潍坊市的城市名片,开展历史、文化、人文、生物多样性、生命共同体等的研究传承弘扬都是非常好的载体。
盛世吉祥,潍坊有象。“潍坊象”,从远古而来,寓吉祥之意,踏时代脚步,襄文化盛事,呈更多可能。乙巳将届,愿潍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来源:鲁网
Hi~记得关注我们哟
潍坊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