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东方红一号”

百科   2024-12-23 14:47   江苏  

从石器时代到工业革命,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中国的科技历史源远流长,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浩若烟海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08

《科技强国——给青少年讲述中国当代重大科技成果》系列

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搭载着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连续工作 28 天(设计寿命 20 天),取得了大量的工程遥测数据。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 20 世纪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它宣告着一个东方航天大国的崛起。“东方红一号”卫星作为“两弹一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标志之一,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点击视频了解






造中国人自己的人造卫星

1957 年 10 月,世界上首颗人造卫星在苏联发射成功。仅仅几个月后,美国的航天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成功发射了属于他们的人造卫星。我国高度重视航天事业,努力发展人造卫星技术。

国防科委提交了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报告,获得中央批准。这个决定,标志着一个全新的起点,也意味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将迎来更加激动人心的时刻。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中国科学院领导全国的科学精英,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方案论证会(即“651”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对卫星的总体规划、第一颗卫星方案、地面观测系统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规划,更是达成了共识:中国的卫星要在质量、寿命、技术上超越美苏。

会议决定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寓意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如同东方升起的红日,充满希望和活力。会议同时决定在卫星上播放《东方红》乐曲。

1968年 2月 20日,中科院所属的“651”卫星设计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科学仪器厂等十余家科研单位以及当时的第七机械工业部部分骨干一起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兼任院长。“东方红一号”卫星便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预研和试制项目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无论是分系统还是元部件的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工程研制工作都进入了全面展开阶段。






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它涉及研制、生产、发射、测控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操作和卓越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这一工程必须满足国家提出的“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的技术要求。这 12 个字,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目标和面对的挑战。

科研人员面对的首要挑战是“上得去”。为了将重达 173 千克的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必须具备强大的推进能力。科研人员精心策划了一个“两结合”方案:运用中远程导弹技术和探空火箭技术共同完成发射任务。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他们成功地将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接下来是“抓得住”,要精确掌握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科研人员运用多普勒原理,通过无线电波频率的变化来测量速度和距离。经过反复的计算和验证,他们成功地构建了卫星测轨方程式,可以随时监测卫星的位置。

然后是“听得着”,要让卫星在太空中奏响《东方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研人员研发出了具有高稳定度的音源振荡器,用程控线路产生的节拍来控制发音。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调整,他们终于让《东方红》的旋律在太空中悠扬回荡。

最后一道难关是“看得见”,要让普通人能用肉眼看到在太空中运行的卫星。这需要提升卫星亮度;同时,“东方红一号”卫星直径仅有 1 米,这也增加了“看得见”的难度。科研人员从折叠伞的收缩打开的原理中得到启示,最终通过特殊的材料设计让卫星在夜空中发出如四等星的光芒。

为了保证卫星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稳定运行,科研人员研发了一套创新的温控系统。这套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卫星内部的温度,使其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同时,还设计了一种巧妙的零耗电方案,通过利用其他仪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让卫星整体能够自行调节温度,从而大大降低了耗电量。这一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不仅节省了能源,而且使卫星在太空中能经受住极端温度变化的考验。






“东方红一号”顺利发射

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我国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卫星和运载火箭。那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1970 年 4 月 24 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场,“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只见火箭拔地而起,直冲云霄。仅仅 10 分钟后,这颗卫星便顺利进入了预定轨道。

这一刻,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篇章。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这个伟大的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国务院批复同意,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日—4 月 24 日,定为“中国航天日”。“东方红一号”是中国航天之路的起点,也是中国航天事业永远的历史丰碑。

“东方红一号”卫星纪念邮票



往期推荐
01
从无到有!国产青霉素如何扭转乾坤,惊艳世界?
02
1956年11月我国第一支晶体管诞生
03
新中国的首辆汽车来自这里
04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05
开启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新篇章: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06
神秘的“乙项任务”
07
“东风号”:自主创新之光,点亮中国船舶工业新时代



来源:《科技强国——给青少年讲述中国当代重大科技成果》

文字:嵇刊

插画:汤婧

视频:马晓娟、章烁

编辑:盒子










科普江苏
科普知识轻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