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孝经

旅行   2024-12-17 14:49   陕西  
 
 
 
 
 
 
 
 
 

《石台孝经》碑是国宝级文物,亦被誉为石碑之林中的“迎客第一碑”,碑石原立于长安城的国子监中,唐末移置于尚书省西隅,宋元祐时入藏西安碑林。且位于整个建筑群中轴线的聚焦点上,并有高大华丽的碑亭予以保护,现今保存完好,光莹如漆。





"石台"之名













《石台孝经》碑于唐天宝四载(745)镌刻而成,又名《唐玄宗注孝经碑》《唐明皇八分书孝经》《唐明皇注孝经》。因碑身下面有三层石台,又其上所书内容为《孝经》,故被称为《石台孝经》。




整修石台孝经


碑身是由四块高各590厘米、宽各120厘米的长方形青石板以榫卯结构组合而成的,也因此经受住了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发生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大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完好无损,巍然挺立。


碑石下方的三层石质台阶上线刻有蔓草纹和瑞兽图案,体现了盛唐时期线刻艺术的精美。碑首的四面又浮雕有四对举足相立的瑞兽。碑额上盖石,盖石边缘刻有卷云纹。卷云一点点地向上扩大形成一个云冠,即所谓的卷云华冠。

 




















帝王书法













碑头由唐肃宗李亨篆额,额题“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共16字,4行,篆书。碑文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笔抄写的《孝经》,还有他亲自作的序和注解,均以隶书书写。


李隆基作为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法家之一,其书法技艺之精妙,在《旧唐书·玄宗本纪》中称他“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


《石台孝经》上的隶书即唐隶,其用笔大气磅礴、结构庄严恢弘、整体丰腴华丽,唐隶即在汉代隶书的基础上,将每个文字的结构变得更加宽腴、更加平整,这种现象也反映了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


明赵崡《石墨镌华》称:“开元帝书法,与《太山铭》同润色史惟则,老劲丰妍,如泉吐凤,为海吞鲸,非虚语也。”


















“孝治天下”


《石台孝经》碑文的分为序文和正文两部分。李隆基在序文中阐明了《孝经》的重要性和训注《孝经》的原委。


正文所书《孝经》是一部儒家经典,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曾参关于“孝”和“悌”的问答之辞。


李隆基先后两次为《孝经》训注,也体现了他“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和决心。



文章来源于:赵力光《图说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博物馆
关注西安碑林博物馆,了解碑林文化,及时获知碑林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