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下午,重庆日报“党员读党报”名编名记分享会系列活动第二站走进我校。重庆日报思想周刊工作室编辑、理论评论部评论员、视觉摄影部记者与近70名学校各单位宣传员、学生代表分享交流党报内容创作,以及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落地生根。
▲重庆日报“党员读党报”活动现场
《重庆日报》于1952年正式创刊,我校也发轫于1950年。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敬菊华介绍,作为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邮电高校之一,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党报党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敬菊华作交流发言
敬菊华说,在重邮的校园里,师生们不仅能够及时阅读到党报的内容,更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加深了对党的政策理论的学习和理解。“青年大学生作为国之栋梁、民族之光,肩负着党和人民事业的传承与发展重任,任何时期读党报、学党报、用党报,总能从中受益。”敬菊华希望学生们通过党报,读懂中国,读懂新时代,读出“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读出属于青年一代的奋斗乐章。
如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高校落地生根?重庆日报思想周刊工作室编辑胡渝在《新媒体时代面向青年群体的理论传播创新与实践》主题分享中,着重介绍了2022年3月30日在新重庆客户端(原重庆日报客户端)首页正式推出的《理响青年》栏目。该栏目秉持“让党的创新理论响彻青年”理念,以“00后”青年大学生为主要受众群体,以宣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主要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用小切口讲述大主题,用青年话阐释大道理,让更多的青年成为“学”的主角、“讲”的主力、“听”的主体。
▲重庆日报思想周刊工作室编辑胡渝作分享
如今,越来越多青年学子加入新闻评论的“大军”。重庆日报理论评论部评论员张燕带来了《果断向大评论“转身”》的主题分享。她表示,评论是党报最有力的思想武器,但随着媒体融合的时代发展新变化,如今的评论也要求摆脱过去起承转合式的“八股文风”,革新过往陈旧的“千字文论”,走向更为宽广的视野,写出更符合媒体融合趋势的“大评论”。如何写好一篇评论?张燕提出,一是要直面热点、解剖难点,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二是评论要讲道理,讲好道理,要有出彩的论述;最后,好的评论必须有充分的调研,评论必须写在路上、写在大地上。
▲重庆日报评论员张燕作分享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每个人都持有“话筒”和“摄像机”。在现场,重庆日报视觉影像部记者崔力以“灵活的走位”,与师生们分享了如何“做一个会技巧有感情的观察者”。总结多年的拍摄经验,他表示,摄影既是客观的记录,也是主观的表达。他还现场教学,教起了大家如何曝光、调整光圈、用好景深、掌握按下快门的速度,以及用好手机相机的技巧。
▲重庆日报视觉影像部记者崔力作分享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多个互动环节,学校师生们踊跃参与有奖问答,学习党报知识,了解最新国家政策动态。
▲与会者踊跃参与有奖竞答
据悉,接下来,该活动还将走进机关、区县(街道、社区)、大型企业等,倡导全市180多万党员读党报,向全社会传递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好声音、正能量。
声明:重庆邮电大学融媒体中心推送稿件除注明原创内容外,其余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重邮冬天里的“一团火”
▲我校粤港澳大湾区校友2024年年会举行
▲书香校园 |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蒋勇博士给大家推荐好书!
来源 / 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