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谓:还有发热眼罩,里面有铁粉,也有危险。
梦中的玛丽莲:我上个月姨妈期贴的暖宝宝,导致低温烫伤,比这个严重,掉了好几块皮,疼了有一周多才开始慢慢恢复。
BEILANJZIBIN:我隔着内裤背心,生理期又抱了一个热水袋,结果低温烫伤指甲盖大小,留下个黑心。
飘摇11111:我有次隔着衣服烫出俩泡,关键是我开始没感觉烫,后来感觉疼了一看,出泡了。
冲浪居居侠:不要睡觉时候使用这些,还有电褥子也睡前及时关掉。
(电商平台截图)
每每到了冬天
取暖不慎
导致烫伤的事件总是不少
今年1月,演员张馨予在网络上发文表示,眼周尤其眼皮有严重的泛红和刺痛,本以为是在零下40度的天气拍摄后冻伤,后面才发现为使用“蒸汽眼罩”后低温烫伤。
图源:新浪微博
去年12月,一男子捂着热水袋入睡,醒来发现左小腿处刺痛,起了水泡。经诊断,尽管男子被烫伤面积小,但深度已达三度。
低温烫伤就像“温水煮青蛙”
伤害值一点也不小
人体烫伤的阈值是45℃,研究证明,44℃的热水作用于皮肤6小时,才会对皮肤基底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而45℃的热水只需1小时就会造成皮肤烧伤。由于致伤物温度不高,低温烫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往往伤后很久才会被发现。
发生初期,触及到的只是人体的表皮,如果及时撤离热源,损伤完全可控。但如果对温度产生适应性,就很难及时察觉,从而导致热量渗透进入更深层的组织,造成烫伤加重。
与高温烫伤不同的是,低温烫伤的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往往也不太大,表面看似不太严重,但是创面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
简单来说,低温烫伤就像“烤红薯”一样,长时间低温烤,表面不黑不焦,而里面已经“熟透”了。
这些人群
都容易发生低温烫伤
易被低温烫伤的人群,一般是晚上睡觉不易醒或感觉减退的人,以患糖尿病、脉管炎或脑卒中后遗症、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尤为多见,该类人群夜间入睡后,肢体感觉迟钝,发生烫伤还未自觉,往往是烫伤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才被发现。
低温烫伤高风险人群:
1、婴幼儿:婴幼儿表达能力欠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种机能退化,痛、温觉减退,被烫伤不易自我察觉;
3、糖尿病、脉管炎等疾病的患者:此类疾病常导致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对温度感觉能力减弱。
4、女性:由于生理功能的差异,冬季手脚易冰凉,较男性而言使用取暖神器较多,发生危险的几率较高。
使用这些“取暖神器”都要小心
取暖用品在使用时一定要谨慎,身体尽量不要直接接触,同一部位皮肤也最好不超30分钟。尤其糖尿病病人、瘫痪病人、老年人、婴幼儿以及远端肢体血运障碍者都不适宜长时间使用取暖用品。
紧急处理低温烫伤
记住“冲脱泡盖送”五字诀
👇👇👇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来源 | 新华日报健康、新浪微博、潮新闻、新闻晨报、新华网、齐鲁晚报、健康时报、上海辟谣平台、国家应急广播、淮安疾控(文中图片来源于转载文章,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 | 河南疾控小编
微信改版了
没有星标的订阅号推送会延迟
并且只能看到标题和小图
对不起,没有『星标』
我们的距离真的很遥远
按照下面三步
为我们点亮『星标』
推荐阅读
☞那些经常关灯看手机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这 4 种变化你肯定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