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的概念近几年热度很大,很多行业,很多企业都在讲数字化转型并且付诸于实践。
不少行业巨头都在转型过程中享受到了技术的红利,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产业生态为此发生的积极变化。
然而,数字化转型工作是一件很有冒险意义的变革。
绝大多数企业不敢,也无力去承担转型的“试错”压力。当前,率先在数字化方向上做探索尝试的通常是一些大中型企业。
那么,数字化对小企业可以产生影响吗?再进一步,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究竟又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由于组织和资金的门槛,数字化总是表现的非常“高大上”。实际上,数字化本身没有定义说它就是一个曲高和寡的东西,而是现在比较成熟的落地场景都是大企业主导实施的。
数字化——本应有更加宽泛的内涵。
任何业务活动,乃至生活体验,只要引入了数字经济元素,被数据技术影响了,改造了,优化了,都可以称为数字化转型。
并非组织层面的大转型才是转型,一件事的流程或做法只要因为技术发生了变化,都可以称之为“转型”:
从现金支付到二维码支付;从线下约谈到腾讯会议;从利用搜索引擎查资料东拼西凑到直接用“文心一言”给出初稿;从购买专属的自行车日常代步到随时“扫开”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需求 ...
这些业务新形态新业态,才是更广义的数字化。
与大型企业不同,普通人感受到的数字化,更多集中在消费、娱乐、社交等领域。也就是整个供应链的末端。
相比供给侧,消费侧的数字化其实更容易获得业务上的反馈。同时,也更容易得到价值的认同以及市场的真实回应,更进一步,对促进内需方面也更有想象力。
未来,消费侧才是数字化的价值高地和主战场,尽管方法论上并不成熟。
供给侧的数字化还是沿着IT咨询的实施思路来开展,从模式上更加传统,主要关注流程的优化。
消费侧的数字化,由于海量异构数据源以及业务场景的错综交叠,反而能涌现出更大想象力,其方法论的核心在于:
从数据中洞察需求,转化需求,创造需求。
然而机会面前,现实情况也十分骨感 —— 无论是个体户还是小企业,对技术的认知理解和掌握能力都非常薄弱。
很多中小企业主看到了机会,但却又总是踌躇不前!
对新兴数字技术又担忧又焦虑 ... 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主先天排斥数字化,因为担心被取代而“选择”无视AI或大数据的能力。
更多的商户,甚至没有思考过数字化这件事,仍在传统的增量市场思维模型下反思自己为何以往的“战绩”不得已延续 ...
降低数字化技术的门槛,给普通人和中小企业主无感接入数字能力,而不是去“动”他们的流程、模式,以及业务逻辑。
大企业可以从流程开始转,从模式开始转。小企业小商户必须从单点替代开始接触数字化,从成本节约和客户引流两方面直接看到好处。SaaS+BPR的思路明显已遇到阻力。
越到产业链末端,业务的差异性就越大,从流程中找最大公约数并整合的难度就越高。标准化和一体化永远是跷跷板上的两个难以均衡的指标。
比如,微信群或智能客服,各企业都会用,只不过运营的内容不同;在线网盘,不仅可以用来存储培训教学资料,还能进行知识分享引流 ...
同样的武器在不同的场景需求下用法不同,这不是工具层解决的,而是在业务上解决的。
只要产品设计得体,充分发挥了数字技术本身的能力优势,“大家”自然会各取所需把它用好。
普通人的数字化在于“用”,而不在于“建”。把成熟、靠谱的技术工具推广到终端市场的能力,其价值远大于“费力”地定制化一个垂直行业的专属应用。
C端市场巨大的流量价值,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未来会有更多明星级产品诞生。这些明星级产品会慢慢让普通老百姓感受到技术发展的时代红利,真正认识到数字化到底是什么。
同时,每一家小企业、小商户,都有足够多的选择来提升自己的经营效率,无论是开店的门槛还是创业的门槛,都会大大降低。
~欢迎关注小刘老师2024年数字化新书,《从数据科学看懂数字化转型》,清华大学出版社~
~猜你想看更多文章~
公众号推送规则变了,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推送,麻烦右下角点个在看或者把本号置顶!本号长期招募合伙人(数字化咨询,文稿编辑和AI技术研发),有意向者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