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爱教师·导师故事】黄茜茜——2024锦里小学年度导师

美食   2024-11-11 17:49   福建  




一束微光渐斑斓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以一束微光,点燃滚烫星河;以真诚师爱,呵护绿叶幼苗。她坚信,教育的核心在于“爱”。在工作中,她始终以慈母般的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她就是锦里三年1班班主任黄茜茜。在今年锦里小学评选年度导师活动中黄茜茜老师当选锦里小学年度导师,让我们来听听她的导师故事吧!



“一束微光渐斑斓”,这是导师黄茜茜最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它的原意是:夜晚天空中星星点点的光芒逐渐增强,直至照亮夜空的景象。教师扮演着教书育人的角色,这个过程不正像是一束微光逐渐绽放出绚烂多彩的光辉吗?小小微光,忽明忽暗,不足半米,然则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在“全员导师制”工作中,黄茜茜意识到:老师就是那一束微光,引领孩子们绽放多彩的光芒。这粒微光可以焕发如日光芒,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和希望。特别是特殊孩子,他更需要微光去照亮他,指引他前行。

以爱和微光

温暖孤独症孩子



以温暖的集体照亮他

小D是黄茜茜接触的第一个孤独症儿童。在第一次见到小D时,一封来自小D妈妈的亲笔手写信深深地触动了她的内心,“于是我考了保育员证和他一起进入幼儿园,一年半的幼儿园生活对他来说进步比较慢,重新再去诊断,全面发育迟缓伴自闭症表现,需要密集的干预,大量的增加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还是需要到专业的机构得到特教老师的帮助,当别的孩子在无忧无虑地玩耍时,我们的孩子每天进行着高强度的训练……”读到这些内容让她不禁湿了眼眶。同为母亲,她想到的是这位母亲对孩子割舍不下的牵挂和担忧。之后她常常在思考,可以为小D做些什么?小D的需求是什么?因此,她常常和家长沟通,和家长表达想要一起帮助小D的愿望,小D的家长也非常用心,主动与老师们沟通小D的康复训练情况,主动和老师们达成教育的一致,此外她还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家长,陪读的每一天都让班级的孩子们感受到了各种关爱和温暖。感恩这场遇见的同时,黄茜茜也想更努力一些,她开始寻找和学习对于小D更专业的教育方法。这个孩子更需要老师因材施教。通过课外学习和查阅资料,她了解到,任课老师要让特殊孩子在自己的课堂上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使孩子融合课堂,要设计属于他教学环节。在课堂上,黄茜茜开始关注孩子的需求,开始思考能让小D在课堂上安静下来的方法,她发现,通过具体表扬和鼓励的方式,小D能安静地写笔记,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和融合呢?她开始设计一些小D能够回答的问题,特意点名他,回答对了他便会露出自豪的笑容,同学们也会情不自禁为他鼓掌。

通过日常对小D的观察,黄茜茜发现小D经常拍同学,拍完就哈哈大笑跑开了,通过咨询学校心理范老师,黄茜茜了解到这是孩子有自己的交往需求,但是限于语言表达困境,他只能通过肢体动作来引起同学注意,这时候黄茜茜开始思考,要主动地满足孩子的人际交往需求,不仅仅是人际交往,其他方面呢?怎样更好地帮助孩子?在和班级孩子商量之后,她决定充分发挥同学之间的友好互助作用,结成日常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生活活动互助小组,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小D各方面更好地发展,也可以更好地强化班级良好互助、相亲相爱的氛围。黄茜茜让孩子们自愿报名组成爱心小组,没想到孩子们纷纷举手要报名,她把互助成员名单制成表格,张贴出来,课后看到他们在学习、阅读、活动等各个方面帮助小D的场景,她内心充满着无限的感动,“孩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纯洁,多么的阳光,愿我的微光能守护这份纯洁,守护这份阳光,让孩子们收获多一点、更多一点的温暖。”

为集体贡献小小力量

收获大大成长

在日常活动和相处中,黄茜茜发现小D和她的妈妈一样,内心温柔,乐于助人。有一次孩子们在对面那栋楼上音乐课,下课时间天突然下起阵雨,黄茜茜赶忙从办公室出来,心想这如何是好?孩子们回来教室有200米远,这么大的雨肯定会淋湿。于是赶忙走到雨具区收雨伞,这时看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快速地拿雨具,原来小D刚才肚子疼和妈妈从医务室刚回来教室,他们已经先贴心地想到了。于是小D和妈妈一起把伞送到了对面那栋楼。同学们纷纷向他表示感谢,黄茜茜顿时心中充满着无限感动,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热心助人的你是最棒的!”,就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黄茜茜每天看着他帮助同学,看着小D一点一滴的进步,她心里的欢喜也在一寸一寸地生长。现在小D与同学们已经完美融合,同学们喜欢他,帮助他,大家是兄弟姐妹,相亲相爱。

以爱和微光

点亮多动症孩子

经过与小D的相处,黄茜茜深受感动,也深深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之重。在每年的导师活动期初,黄茜茜都最先把小D和另外三个多动症孩子一起纳入自己的带导小组里,她是他们的班主任,同时也是学校的资源教师,她希望投入更多的爱和时间,学习更专业的方法,积累更多有用的经验,去陪伴和守护他们成长。

小A在一年级入学初便因为其“特别之处”,吸引了老师同学们的特别关注。他智力正常、记忆力强,并且掌握了较多的词汇量。但在行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喜欢在外面玩耍,不愿进教室上课;当有人叫他时就会兴奋地跑开;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手总爱动一直捡东西;平时经常丢三落四,无法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他在做作业时总是边做边玩,甚至半小时都写不上半个字。一点小错误就会引发大哭大叫的情绪爆发,导致整节课无法正常进行,通过日常沟通,家长带去咨询医生,医生诊断其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即我们常说的多动症。随手翻阅家长带来的几页资料,“多动症”、“冲动行为”、“同伴排斥”、“注意力不集中”这一类字眼一个接一个的映入眼帘。从此,她帮助小A的决心更加坚定。理解小A的行为后,下一步就是寻找解决办法。黄茜茜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小A父母给的资料,查阅了相关的书籍文献,咨询了范老师,深入了解ADHD,寻找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更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通过范老师的指导介绍,她了解到ADHD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及执行能力较弱,常常表现为课堂上的行为问题,做事缺乏计划性、三分钟热度、没有条理,常常需要监督、提醒等情况。和小A家长的详细沟通中,她也明白了小A的上课不听讲、调皮、闯祸其实是身不由己,是和大脑的某部分发育迟缓有关。于是,她结合所了解到的情况和资料,寻找一系列的帮助办法,期间小D的妈妈由于也学习了一些特殊孩子的应对策略,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帮扶意见。为了能让小A上课更加认真,受到老师的更多关注,黄茜茜把他的桌椅固定在了班里的第一桌,每周会换组滚动;为了能让小A每一天每节课都有事可做,黄茜茜会每周五陪同他制定下一周的每日计划表;通过和家长沟通,医生建议可以消耗他过剩的精力,黄茜茜交代劳动委员每天想方设法为他分配劳动,无形中也培养了他爱劳动的品质。渐渐的,小A发生着变化……在一次课间,黄茜茜发现他在草丛边观察蚂蚁,那个时候他非常专注,黄茜茜便走过去和他聊天。他说他曾在一本书上了解到蚂蚁个头虽小,但力大无穷,并且他们非常团结。看着他发光的小眼神,黄茜茜便特意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大力表扬,并号召身边的同学可以组队和他一起观察,邀请他为同学们科普有关昆虫的相关知识。为此,他去看了很多昆虫相关的绘本,他成了班上的昆虫专家,好多同学都对在课后主动和他探讨。这不仅让小A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让大家发现了他的闪光点。黄茜茜突然惊喜地发现,换一个角度看待小A,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充分挖掘、放大闪光点,增强了小A的自信心,也让他更好地融入了集体。于是,黄茜茜趁热打铁。在一次班会课上,她举办了“优点我发现”的活动,说到小A,同学们纷纷举手夸赞。“我觉得他最近上课小动作变少了,都能举手回答问题了。”“上次我流鼻血了,还是他陪我去校医室的。”“他现在比较不会大喊大叫乱发脾气啦!越来越阳光啦!”……小A听到后红了脸,后来同学们对他的投诉也变得越来越少了。现在,即使偶尔小A情绪失控,黄茜茜也会开导他:“小A,老师很理解你的心情,但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糟糕的状况,你可以怎么做呢?”小A顿了顿,说“可以找老师”“嗯...可以读书冷静一下”“还可以画画”他一连说出了3个方法,黄茜茜激动地夸奖他:“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用这些办法来管理情绪。”就这样,小A慢慢懂得了如何解决问题,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每天黄茜茜都会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与小A的家长反馈情况,以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小A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及时帮助他改正不足,鼓励成长。多点耐心,多点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人感动。

同为多动症孩子,小B和小C情况较为类似,他们都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不爱动笔写,日常行为规范的坚持缺乏毅力。想交朋友却不得其法,只能通过捣乱吸引大家注意,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低。因此黄茜茜结合资源教师定期教研活动中学习到的知识,与范老师深入沟通,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小D妈妈的建议,为小B和小C制订了“手拉手”改变计划,一步步引导他们主动进步。

发展兴趣,增强效能感

针对小B喜欢看书和知识面广的特点,黄茜茜在班中特别设立了“名人故事会”。每周班会课上,小B做3分钟的名人故事介绍。小B成为“名人故事大王”后,非常尽职尽责,一心扑在书中寻找名人故事,课间不再捣乱。他还会自己设计题目,与同学们答题互动。小小的岗位大大增强了他的自我效能感。

任务分层,增强存在感

小B和小C难以集中注意力,日常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学习活动中存在感很低。对此,黄茜茜精心设计了分层任务。她将学习任务分为基础型、提高型和拓展型3个层次,让他们自由选择。面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黄茜茜帮助他们将其分解成不同阶段的学习小任务,让他们跳一跳,摘得到。以“探究汉字家族”这一小组活动为例,他们在小组内分到的任务是制作一张“生活中的‘口’字王国”小报。黄茜茜协助他们将这个任务分解成4个小任务,让他们分阶段完成,由于每个阶段的小任务所需时间较短,他们能及时完成,当他们完成自己这部分任务后,和小组同学一起站上讲台分享,在他们脸上洋溢着的不仅仅是团队合作的喜悦,更多了自信。

融入集体,增强幸福感

多动症儿童往往存在社交障碍,为了促进小B、小C与同伴正常沟通,黄茜茜设计了多样化的活动。她在班会课开展“养成好习惯”有奖竞答赛,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做好每件事。她特意为小B和小C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改变他们在同学心中的形象。黄茜茜还引导他们和同学一起表演课文情景剧,融入集体。情景剧表演需要进行多次排练,可以大大增加他们与同学的沟通机会。同时,全班同学为了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的过程也是他们拉近与同学之间的距离、融入集体的好时机。

多方联动,坚持更有仪式感

多动症孩子行为的反复性还需要多方联动,帮助其规范自己的行为。黄茜茜和他们约定,每天用一两句话写反思日记,记录自己当天犯的最大而又最想改的错误,以帮助他客观地反思问题。一开始,小C有点犯难,不乐意额外多一样写的作业,黄茜茜就在放学前带他一起完成这项记录并提出解决措施,有时这项任务换成小C口述、妈妈记录。比如他说:“今天我和同学打了架,因为他没经过我同意就拿了我最心爱的铅笔盒,还弄掉了我的笔。老师批评我们俩,我很后悔不应该动手。”“昨天晚上,作业做到了10点多才睡觉,因为一开始妈妈没过来陪我,我就一直在玩橡皮和铅笔。”黄茜茜每天邀请小C在下课时与她交流3-5分钟,给记录在日记里的错误找一找原因,设想一个可以改变的行为方式,慢慢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家长也每日关注这份记录,共同督促孩子慢慢改变。几个星期后,黄茜茜发现小C的的热情明显减退,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不少。这时黄茜茜便邀请小B一起相互提醒,他们俩早已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让他们比一比谁坚持的天数多,这样小C慢慢坚持下来了。家校,同伴友情多方联动,让坚持更有仪式感。

她的导师故事未完待续……她和陈副校长、范老师定期交流,听建议,汲取智慧,总结经验,与学校其他班级有相似学生的老师交流,互相分享策略,共同进步。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她发现原来爱和鼓励可以看见孩子真真实实的变化和成长,这一切让她更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一束微光渐斑斓。这微光,不仅照亮了孩子,更照亮了她自己前行的路。


END




图文:黄茜茜

编辑:苏慧敏

初审:德育室

复审:办公室

终审:校长室






厦门市海沧区锦里小学
锦绣前程教育为根,里外兼修爱心为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