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为什么叫三门?
央视解读来了!
05:28
CCTV《中国影像方志》浙江三门篇
地名记
三门的地名,早在南宋时期的《嘉定赤城志》就有记载:“三门山在县东,二百五十里海中,以三峰如门鼎立。”
“三门”一直肩负着
抗击外敌、保卫家园的历史使命
明洪武三年就设置了巡检司,目的是盘查行人、缉拿奸细。当时三门境内一共有四个巡检司城、三十四个烽火台。
明代倭患严重,现在的三门在当时,一部分属于临海县,另一部分属于宁海县,正是海上之敌的登陆点,安居乐业的百姓,成为匪寇的劫掠对象。戚继光率领军队抗击倭寇,在台州肃清倭寇的多次战役中,首站就发生在现在的三门。
一本名为《漂海录》的古籍,记载了当时这块土地抗倭的情况,在戚继光的指挥下,戚家军有力打击了倭寇,守卫了明王朝的国门,戚家军抗倭的英勇故事,也在这片土地上流传至今。
戚继光抗倭,是三门抵御外侮的首次亮相。四百年后,中国再度受到外敌的侵略,抵御外侮的战鼓在这片土地上重新响起。抗战时期,日本占据浙江大部分地区,三门县在当时成为了浙江抗日的前沿阵地。由于这片土地依然分属临海、宁海两县,在战斗统筹上非常不利,为加强军队战斗力抗击日寇,时任浙江省民政厅厅长的阮毅成向省政府提议这里独立设县。
1940年7月1日,该提议得到通过,因为濒临三门湾,“三门”便成为一县之名。三门担负着守卫国门的使命,最终有效遏制了日军的攻势。
历史交给三门的
不仅有卫国之责,还有强国之梦
清光绪年间,时任兵科掌印给事中的张嘉禄向朝廷上书,但清政府早已内忧外患,根本无力开发三门。
民国初年,孙中山乘船造访三门湾,水深港阔的三门湾,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在《建国方略》里,他将建设渔业港的使命赋予此地。
当代,浙江正在围绕大湾区进行宏观规划,海洋经济成为重要的角色登上历史舞台,而三门因地制宜,积极融入湾区建设,以海洋经济为凭借,谋划开阔的未来。
三门,地如其名
是连接海陆的通道
更是海防之门、国土之门
了解了三门为什么叫三门
30张图带你领略三门风光!
摄影/葛敏
摄影/葛敏
图/蛇蟠岛旅游
图/蛇蟠岛旅游
图/蛇蟠岛旅游
摄影/郑海港
摄影/卢为东
摄影/葛敏
摄影/葛敏
摄影/陈彩省
摄影/曲天贵
摄影/葛敏
摄影/陈彩省
图/2019“三门湾至味”发现体验之旅
摄影/任秀玲
摄影/邢守秒
摄影/赵安炉
摄影/胡传斗
摄影/任秀玲
摄影/陈彩省
摄影/任秀玲
摄影/陈彩省
摄影/任秀玲
摄影/葛敏
摄影/任秀玲
长达227公里的海岸线上
坐拥59万亩浅海、21万亩滩涂
海、岛、山、村、谷…无限风光
期待和你在三门相遇!
来源:三门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