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点在于农村

时事   2024-10-27 08:41   贵州  


聼風樓:

前天的文章才写了国内旅游市场的振兴,是构建我们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一大杰出操作,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对于我们这么庞大的经济体来说,恐怕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加大体量的内在发展,才可能真正启动我们这台巨型经济发动机。


而毫无意外,2024年的一号文件又是有关乡村振兴的话题。


只是这一次,恐怕不会再像十多年来只存在于这个『文件』之中了,把国家真正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内地广阔的农村地区,彻底补上国家发展最后最大的一块短板。


城市农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需要健康强壮,才有可能更久远的走下去。


打铁还得本身硬,国际国内双循环,最主要的还是国内经济大循环要健康强健。


也只有内地农村都发展起来了,大家才有能力消费。


聼風樓 作品

一个地道的农民自媒体

来自普通百姓的声音



什么是城镇化?


城镇化率(又称城市化率、城市化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指标),套用西方的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的估测,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86%,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1.2%。


202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65.22%,想要成为他们认为的发达国家,我们似乎还需要更进一步推进才能符合西方的标准。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城镇化?


在进入互联网现代化时期,城镇化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为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集约化管理和发展,城镇化可以说是必须的。


既然是必经之路那我们持续推进城镇化后,给我们带来的好处都有哪些呢?


首先,城镇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高度工业化可以快速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国家整体实力。


其次,就是持续不断的人口转化与管理,城市能够创造出很多的就业机会,不断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第四产业逐渐转移。


再就是,能够大力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甚至国家的整体发展实力。


最后,就是世界级别的文化交流,无论是城市与农村,还是国内与国外,不同地区、民族、宗教和文化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大家相互了解与融合。


城镇化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感同身受,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工业化带来的变化天翻地覆,人民生活日新月异。


从取消农业税到九年义务教育,从吃饱穿暖到吃好穿好,给我们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无论是在我们中国还是整个世界,这种影响都可以说是改头换面、翻天覆地。


但是世界上无论任何事,都是一把双刃剑。


既然工业化之后的城镇化能够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好处,当然也会带给我们很多显而易见、无法避免的弊端。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口出生率的大幅度减少。


不管是美欧还是日韩,随着经济发展后持续不断的城镇化,他们的人口出生率毫无疑问都发生了剧烈的下降,日韩甚至都已经达到了不可为继的地步。


欧美可以依靠外来移民,随时补充外来人口看起来问题好像并不太大,实际上他们最终的结局一目了然:欧洲非洲化、美国拉美化。


但是日韩和我们中国没有那种利用移民填充的思想和勇气,我们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影响,民族危机感非常浓厚,无论是政府高层还是普通民众,永远都无法接受为了短期的经济发展而让本国民族逐渐的消亡。


这是我们根本就无法接受的事情。


其次就是随着城镇化的逐步高位(超过60%后)推进,全国发展不平衡程度和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


优势地区优势越发明显,体现就在房价毫无节制、永不见顶的水涨船高;占用的全国公共资源和优势越来越多;与落后地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相应的,大资本、大家族和大集团公司垄断也会越来越严重,最后甚至可能会绑架国家经济发展方向而忽视落后地区人民基本权利,引发国家公信力的严重缺失和和更深层次的人民内部矛盾,从而带来国家整体的不稳定性和危机感。


再就是高度的城镇化带来了激烈的白热化竞争。


体现在行业竞争加剧,创业就业压力变大,工作生活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城市管理如房价、教育、医疗和交通、犯罪等压力到一定程度后呈指数级增长。


相应的,随着财富逐渐聚集到少数公司机构和人群手中,上面提及的竞争和压力只会越来越严重。


城镇化并不是越高越好,财富更不能过度的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


发达城市重复投资建设,落后地区倍受冷落逐渐失衡;过分重视金融是在走美国老路,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失调弱化了经济造血循环功能等,都为国家长治久安均衡发展和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如果顺从于人性的本能,极易造成地区发展和财富分配两极分化,如果不加以约束对我们社会主义中国追求的共同富裕极为不利,应当审时度势竭力的控制避免。


说到底就是这十几年,我们慢慢忽视了农村特别是内地农村新时代经济建设的发展。


中国几千年来以农业作为立国之本,哺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和一代又一代延绵不绝的炎黄子孙。


真的一定要按西方的标准矢志不渝的推进城镇化吗?


不一定,我们有权利按自己的步调前进,比如:国家层面落到实处的乡村振兴战略。


我们不能一只脚刚踏进现代化,就把这中华民族的根本丢到九霄云外,认为农业农村都是非常落后的东西,就应该弃之如敝屣。


甚至有的人大言不惭的说什么随着国家发达到一定程度,农村也会随之消失。


美国、欧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们的农村消失了吗?反而相反,它们的农业非常发达,农村建设非常漂亮。


我们国家其实非常明白农村的重要性,几乎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于农村的,而且还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


不过说句实话,农村这几年也只是一个文件而已,事实上的发展重心无一例外年年都在城镇化上面。


特别是单单这个城镇化第一推手:房地产业,就几乎耗尽了各地方政府所有的行政资源和服务能力,毕竟十多年来轻松快速的土地财政已经让他们上瘾,最后形成了非常严重的依赖性。


也难怪网络上大家都在调侃,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泡沫:美国的股市和中国的房市。


这其中的包含的几层意思我想大家懂的都懂。


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还有世界货币美元给它撑腰,在它们的世界资本为王无可厚非,因为无论吹得多大,美联储一波收割对它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


然而我们却大为不同,社会主义的坚定属性注定我们不能跟它们有样学样,况且我们也没有世界货币帮我们割韭菜,一旦爆雷,我们都得自己担着。


而恒大事件就是中国房地产业的一个缩影和警告,预示着这个行业和城镇化进程已经到了一个举步维艰、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2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37万平方米,约合1358万套(按100㎡每套计,下同);房地产开发企业住宅竣工面积62539万平方米,约合625万套;住宅新开工面积88135万平方米,约合881万套。(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076万人,而2022年中国出生的新生儿才965万人。


城市房地产提供的产品数量大大超过了需求人数,冰冷的数据从来都不会说谎,懂一点儿市场的朋友都知道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市场供需双方我都给大家提了出来,什么行业前景、走势涨跌和希望理想,我想你们都会有一个自己最基本的预判和想法。


城镇化我们自己需要一个适合我们自己现实情况的一个“度”,不能死搬硬套的照抄别人的什么所谓的标准或者百分比。


那这个度如何掌握?究竟多少才是适合的?


在没有一个现成的样板和标准可以参照的情况下,每一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这个城镇化率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那对我们来说究竟多少才是最合适的呢?


我个人认为:这要看城镇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坏处的程度,结合现实中国家面临的国际环境,然后分析权衡利弊以利益大众化、发展可持续化基本就不会错了。


当前,在美国刻意拉起一帮盟友打压围剿我们高科技产业的形势下,我们当然更不能放弃攻关这一片高地,所以国家也适时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可要搞活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个人认为:除了继续加大投入高科技产业研发寻求突破外,守住我们制造业这个核心绝不能动摇,同时转移重心以大力发展广阔的内地农村地区为主,加速补齐城市农村双循环中的短板:农村,显得更加紧迫重要。


农村城市本来应该相铺相成、互为补充、相互融合发展壮大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大力推进城镇化的时候,有意无意的忽略甚至抑制了农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建设和作用。


以至于现在内地广大的农村地区成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附庸,只是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工业产品的倾销地,而发达地区却大量进口国外的蔬菜水果和粮食,导致内地农村地区更进一步衰落、贫困。


现在内地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由于城镇化的强势扩张人口流失非常严重,年轻人不是出门读书就是外出城市及发达地区工作,大多家中只剩下老弱病残者留守乡里,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而完全是在急剧的萎缩、衰败消失。


而且他们在农村居住分散,几乎家家都有几百甚至上千平方荒废的院落,也大量的占用了完全可以耕种的优质土地。


如果能够从国家层面合理规划、集中的配套而自由的建设新农村,放开因为强迫农民进城上楼而已经事实上停止了的宅基地审批,让农民在新规划的住宅区域按规划好的楼房院落自己建房,然后腾出原来老宅基地,实际上可以大幅度增加我们国家的可耕种面积和大幅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腾出大量闲置的老宅基地增加更多可耕种的土地,为之后的农业集约化生产提供可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还可以减缓农村人口流失,提高农村结婚率和生育率的同时,也可以大幅改善留守儿童、老人等一系列社会性现实问题。


大家都知道规划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农村,会创造大量的工作机会也需要庞大的劳动力,也会激活中国更加庞大的内地制造业需求,全国各地的农业部门要因地制宜引导种植合适的优质农产品,在每年中国大量的农产品进口份额中近水楼台分一杯羹。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中国连续两年成为美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仅2022年,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就达到了364亿美元,约合2492.89亿人民币。


这还只是我国进口农产品国家中的一个而已,还有俄罗斯、巴西、阿根廷和东南亚国家的大豆、蔬菜水果更不在少数。


根据食土商会水果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累计进口东南亚国家和智利、厄瓜多尔等国水果733万吨,金额146亿美元,约合999.81亿人民币。


单单这两项农副产品的进口金额合计就有3500亿人民币左右,如果绝大部分农产品我们能够自己种出来,那这部分收入对提高我们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那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如鱼得水。


而且这还只是一年的进口量,只要实现了科学合理的生产种植,中国这么大的消费市场,意味着我们根本就不愁销路,人口占比最多的农民们富裕了才敢放心大胆的去买车、买房等消费,这不就是一个可持续良性的国内大循环吗?


当然,以上想法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简单数学加减法。但是也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现代化农业其实大有可为。


比如东南亚的香蕉、火龙果、椰青等,我国南方的广东西部、广西南部和海南全岛都可以种植,就像以前越南的甘蔗,现在广西、雷州半岛和海南已经大量把它代替了。


就算是远在南美洲智利的车厘子,如今在我国的四川、山东、山西和安徽业已经开始大批量的引进种植,而且口感和种植效益比起智利一点都不差。


如此种种以此类推,其他中国大量进口的(也就是急需种植的)农产品也可以由政府引导,合理规划,国家种子科研机构加大攻关力度,有市场、有需求,还有美好的事业前景,我们一定可以闯出中国现代化农业的一片大好天地。


国家规划发展可持续的新农村地区,我们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利用水利、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发展工矿企业、制造业、粮食加工业等。


同时,也可以把一些国家的大学院校、国防军工等转移到农村,这样,既改善了国家的教育科技产业环境,又可以带动农用科技的发展,形成一个现代科技与农业技术相互支持的全新工业体系。


更重要的是既可以促进现代工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进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农村成为国家最强大的战略大后方,对于应付自然灾害和战争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而城镇化的好处和带来的深刻不利影响,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我们需要自己掌握这个“度”,而这个“度”需要新农村地区的配套建设和长远规划,农村和城镇化就像中国经济的两条腿,需要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城市集中了几乎所有的优质资源,如文化、教育、卫生、科研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等都远远优越于农村。但是,城市生活工作节奏快竞争激烈,需要农村的极度包容和全方位给养。


所以我认为,根据我国现实的国情,我国农村人口占比大将是长期的社会现实,国家应该真正转移发展重心加强农村建设,特别是人文居住环境和各地产业合理布局,都需要国家层面的集中规划管理,而这是一个长期而又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


我相信,中国真正的现代化新农村建成之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


如果你喜欢简单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乡野,那你在农村就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


同时,孩子的高等教育、技能学习等必须到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这些地方也是各路身怀绝技实现理想的年轻人们闯荡世界的乐土。


如果你厌倦了匆匆忙忙、熙熙攘攘的大城市工作和生活,想回村过过老婆儿女热炕头的日子或者老年朋友们想找个安静清新的地方安度晚年,那你可以选择来到新农村。


如此,发展起来的广大农村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才储备大循环: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负责引领前沿发展,新农村地区持续不断的提供各类人才储备和健康安全的农资产品以及特色各异的修养圣地。


新农村和大城市相辅相成,相互依靠和互为补充共同发展,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岂不妙哉?


这是我新建的读者群,大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加入,一起分享阅读的文章内容或者就大家关注的事情发表和交换看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或者赞同此文所表达的观点,请记得帮忙点赞和点亮“在看”哦,如果您转发微信群和朋友圈,这可是对我工作的最大鼓励和认可!我当然更是感知不尽的。

感谢您的陪伴!

——全文完——

聼風樓
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历史悠久而又极具智慧的文明古国,对阵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的嗜血强盗集团,必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巅峰对决。是惊天动地的漫天烽火?还是神机妙算的运筹帷幄?且跟随【聽風樓】一起,见证百年难遇的辉煌交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