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纪念志愿军第38军114师侦察连那些远去的“鹰雄”/ 韩树军

文摘   2025-01-13 23:57   河北  

钢铁的部队,精神的家园。38军子弟公众号平台欢迎您!



远去的“鹰雄”  不变的军魂

作者 韩树军


谨以此文纪念志愿军第38军114师侦察连那些远去的“鹰雄”。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爷爷,河北省承德县五道河乡十道河村老兵韩才同志诞辰100周年(1925-2025),深切缅怀他的生平事迹,追思和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

——————————

老兵档案



韩财(才)(1925年5月~2003年4月),男,河北省承德县五道河乡十道河村四组。1947年春参军,1949年7月入党。历任冀热辽军区独立第十六旅战士,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六十七团二营机炮连重机枪射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四师四〇〇团二营机炮连重机枪射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四师侦察连副班长。



解放战争期间,韩财(才)曾随部队参加过1947年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作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十万大山剿匪等。


主要战斗有:一打隆化,两打凌源,金岭寺阻击战;首战梨树沟门,两战杨杖子,九门台战斗;新立屯火车站攻坚战斗;锦州城攻坚战,辽西会战六间房战斗,营口追击战;天津城攻坚战;围歼赣西国民党军作战,严家庙战斗;粤桂边围歼战,平而关战斗;进剿三官、八尺地区残匪,攻打盘古村战斗等。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随部队参加过第一至第四次战役,后担负朝鲜西海岸防御任务和正面战线铁原以北地区防御任务,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后担负清川江口至汉川江海岸防御任务,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


其中主要战斗有:攻打德川、奇袭嘎日岭、驰援龙源里、合围凤鸣里;突破三八线,汉江南岸阻击战,以及394.8高地反击战等。



韩财(才)在国内先后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几经生死;在朝鲜战场从鸭绿江到清川江,从清川江到临津江,从临津江到汉江,经常深入虎穴,侦察敌情;1953年夏,抗美援朝战争接近尾声时复员回乡,百战荣归,立大功两次、小功一次。


——————————

创作手记


这位十道河村的老兵、抗美援朝的侦察“鹰雄”韩财(才)同志,是我的爷爷。


韩财(才)前辈(第二排右一)与家人合影


早在2000年,央视就主导拍摄了30集电视剧《抗美援朝》。可惜直到2003年春天爷爷去世,始终没能上线和观众见面。


2020年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同年12月底,全景式呈现抗美援朝浴血奋战的史诗巨制《跨过鸭绿江》终于开播。其中,编剧精心塑造的主角之一郑锐,人设是志愿军第38军的一个侦察排排长。


从此开始,我就根据爷爷当年所讲述的人物、地名、事件等信息,在网络上收集一切关于志愿军第38军特别是114师侦察连的资料。


2023年春天,当我得知电视剧《侦察英雄》在老家河北承德山区进行实景拍摄,创作中首次聚焦抗美援朝战场上侦察兵这一特殊兵种时,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总想写点关于爷爷的故事。


说起来,我的爷爷韩财(才)不但是一名侦察兵,也是一位传奇“鹰雄”。


1947年春,韩财(才)从热河省承德县七区十道河村当兵,是三个人里面选一个。1950年秋,他从第45军134师抽调入朝参战,是一个班里面选一个。韩财(才)的“娘家”部队第四野战军45军,其前身是东野八纵。“婆家”部队第38军,其前身是东野一纵。韩财(才)的军旅生涯,亲眼见证了军改前三大王牌部队38军、39军、54军(由第45军与44军合编)其中两大主力的高光时刻。爷爷说他刚参军那会听到枪炮响也害怕,打的仗一多就不怕死了,所以才能在战场上死中得活,死里逃生。


1950年秋天,韩财(才)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134师抽调出来北上,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4师侦察连担任副班长。



爷爷说,侦察连的成员,都是从全师上万人里精挑细选出来的。连队的主要任务,是在战斗还未正式打响时,首先出击前去侦察敌方情况,特别是搜集指挥所、炮阵地等重要目标以及兵力部署、火力配置等诸多信息,然后上报供指挥部门决策参考。


抗美援朝第一、二、三、四次战役期间,韩财(才)所在的侦察连以班排或小组为单位,深入敌后,侦察地形,机智勇敢地抓捕“舌头”,曾多次取得重要军事情报。有的时候战斗激烈,为了充实一线的兵力,还从师侦察连抽调部分人员补到步兵连。


据爷爷讲,他就曾作为班里骨干被派往前方,和紧急补充而来的勤杂人员编成一个排。他们通过敌人时断时续的炮火封锁,增援一线防御阵地。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文化水平并不高的韩财(才)学会熟练使用多种武器,而且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英语、韩语。


抗美援朝时期,在连长张兰亭的带领下,爷爷和他的战友们先后捕获美国、英国、土耳其和韩国军队官兵三十多人。此外,在战斗中还毙伤敌数百名,为我军获取了很多十分重要的情报。 


这些冷静沉着、机智灵活的侦察队员,凭借着无数次英勇无畏的孤胆作战荣立下卓越功勋,也获得上级首长的一致好评,为我军战役战斗指挥乃至志愿军的战略决策部署,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爷爷谈起当侦察兵的经历十分自豪,他说“大老美真没啥可怕的,我们班就抓过好几个活的,还有英国的、土耳其的,看你厉害,他们也熊。”


爷爷每次提到那位屡建奇功的侦察“鹰雄”——张兰亭连长,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不已。我小时候受爷爷的影响和熏陶,特别喜欢看电影《奇袭》。后来自己从事国防教育,研读了大量战史,才知道这部影片和军教片《奇袭武陵桥》的传奇原型,正是出自三十八军侦察部队。《奇袭》中的那个操着美国话训斥敌军上尉情节,就是根据38军侦察兵组建的先遣队首长的事迹改编。


国内出版的连环画《火线上的鹰》,介绍了张兰亭和他的侦察队事迹。在张兰亭这名“火线上的鹰”言传身教下,连队里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侦察兵,将“孤鹰”变成了“鹰群”。在那个血与火的年月,“鹰雄”们都是勇敢和智慧的化身,也是志愿军的杰出功臣。


1953年爷爷跟随部队从朝鲜撤回国内,因伤曾在大连疗养一段时间。1953年5月他复员回乡,在十道河公社当了20多年的大队长,始终保持革命本色,从不居功自傲。虽然一生清贫,但是他待人热诚且友善,正直无私,始终不改军人本色。他经常跟家人们念叨,与牺牲的战友们比,现在我能吃得饱穿得暖,自己还成家立业有了儿子、孙子,很知足了。很多战友才十几岁,年纪轻轻就都牺牲了,连个根儿也没留下来。我不过是普通的一个复员老兵,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有一次家里做松枝包子,爷爷吃得津津有味。他边吃边讲,在朝鲜战场,身上带的干粮袋吃没了,我们就烤土豆、玉米粒。由于敌机经常低空侦察,见到烟会来轰炸,白天都不敢生火做饭。后来他和战友们帮炊事班挖了几条长长的排烟道,晚上才能吃口热乎的。


行军作战,一口炒面一口雪,又吃不到青菜,长期营养不良,都患上了夜盲症,晚间没法执行任务。听朝鲜老百姓说煮松针汤喝可以解决问题,上级首长立即让部队用大锅煮马尾松的针叶水给患病的战友们。连续喝了好几天“松针茶”,指战员们的夜盲症还真就解决了,随后各部队推广经验。


战斗中如果缴获了巧克力、饼干、罐头,可以留下点自己吃,那简直是开洋荤了。他和战友曾经品尝过敌人遗弃的雪茄烟、洋酒,说这比用宣传单卷树叶子抽解乏多了。小时候还看见爷爷抽旱烟用的防风打火机,据说就是从朝鲜带回来的,上面图标和字母都很特别。



爷爷讲故事


每年冬天雪后夜晚,我和弟弟、妹妹写完作业,都会围在火盆边一面取暖,一面听爷爷讲故事。爷爷用他的烟笸箩边给我们炒着玉米和黄豆,边吐着烟圈,抚摸着一个个小脑瓜。玉米在笸箩里爆开的脆响,伴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是那些年寒冷冬天里最温馨的画面。爷爷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这些后生,随后收起烟袋,打开了话匣子。


部队从集安过江到朝鲜已经是深秋,白天冒着敌机空袭,隐蔽在草丛和矮树林里,夜里还要行军作战。刚入朝那会战场形势紧张,爬冰卧雪,饥一顿饱一顿,经常吃不上喝不上,饿得饥肠辘辘,前胸贴后背。


爷爷和战友们反穿棉衣,多次参加侦察捕俘,还曾和敌人迎头相撞,几度与死神擦肩。1951年春节,正值汉江阻击战打到最激烈、最紧张时,他们部队在炮火连天中度过这个新年,一辈子也忘不了。侦察兵也被调到前方,冒着敌军的大炮轰击、飞机扫射坚守阵地。


国内解放战争时,炮弹都是一排排打过来,一阵一阵的。在朝鲜战场,炮弹则是铺天盖地而来,从头到尾,不容功夫,黑夜里把天都打成红色。再加上此起彼落的信号弹、照明弹,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双方的枪弹和炮弹密集时,能在半空碰到一起炸响。


阵地上到处都是炸弹坑,牺牲的战友和击毙的敌人横七竖八,根本来不及掩埋。战壕被炸平了,掩体被摧毁了,就把敌人的死尸摞在一起,架起机枪继续打。枪管打红了,找不到水降温,就解开裤子用尿浇。


爷爷说,敌人上来一个连,他和友邻阵地形成交叉火力。打一会儿就得换个掩体,要不敌人的炮火就覆盖过来了。敌方的火炮口径主要是105和155毫米,有瞬发引信,有延时引信,弹片尖啸伴随着土块、石块四处横飞,身边战友地不断倒下。后来机关枪打坏了,就换冲锋枪,冲锋枪打没子弹了,就去牺牲的战友和阵地前沿敌人的死尸身上找弹药。他看到有的战友已经和敌人拼上了刺刀,还有的往山下投掷石头。


爷爷还曾跟家人说起1952年10月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进攻朝鲜铁原西北394.8高地的情形。战前,志愿军第38军114师组织了近千人的潜伏部队,发起突然的攻击。敌军利用炮火优势,对我方的冲击道路进行严密的封锁,在视线昏暗的夜间,打出了连绵不断的照明弹。


当志愿军攻上高地,敌军相继点燃汽油桶,一时间火光冲天,照亮了整个夜空。主攻连队在炮火硝烟中英勇无畏,前赴后继,冒着弹雨闯过地雷阵,跨越铁丝网,血染疆场,损失惨重。预备部队也投入战斗,终于得以占领主峰。


这场战斗,志愿军第38军与南朝鲜军第9师双方展开数日反复激烈争夺,主峰阵地多次易手。他和战友们冒着南朝鲜军重炮、坦克的轰击,以及敌机的轰炸、扫射,坚守在前沿阵地山头上。炮弹、炸弹就跟雨点似的从天落下来,根本没处躲没处藏,耳朵都给震聋了。身边弹片纷飞,把山上碗口粗的松树拦腰炸断了。水壶也给炸了个洞,在雄雄燃烧的烈火炙烤下,嗓子渴得直冒烟。


此情此景,爷爷说我和战友没人怕死,早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都想着打死一个敌人够本,打死两个就赚了。一个加强连队近两百号人凌晨抹黑上去,半天功夫打剩不足一个排。等到晚间从阵地上撤下来,就剩半个班。


爷爷说,“到后面解个手的功夫,敌人开始炮击了,跟我一起坚守阵地的两个战友就被炸没了。这一仗惨啊,我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从入朝开始直到回国,一茬又一茬后方补充上来的新兵替换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牺牲太大了。


每到过年,爷爷都会想起战友,眼圈发红。除夕夜放鞭炮时,他看着满天的焰火,经常说我们在朝鲜打仗那会,要比这热闹。


爷爷还讲述过他和战友总结的很多进攻与防御作战宝贵经验。例如从前哨阵地到一线阵地、二线占地,再到核心主阵地,组织多道火力拦截敌人。阵地工事做好伪装,多挖掩体和藏兵洞,在各处囤积弹药。手榴弹拉火后,掐算好时间再投出去,争取来个“空中开花”,头顶爆炸对敌人的杀伤力更大。60炮被炸坏了,他参照国内机炮连学习到的经验,和战友们拔掉炮弹的保险销,投掷之前把引信往石头上一磕,就扔进了敌群。


1952年秋白马山战斗期间,爷爷所在的侦察连深入敌后,发现南朝鲜军数百人正集结准备发动反扑。他们就把信息传回后方,呼叫炮火迅速覆盖这片区域。


爷爷说,他在山顶亲眼看见我军的火箭炮拖着长长的尾焰划过长空,落在敌群中爆炸。南朝鲜军顿时乱了营,指挥官当场毙命,有的敌人还在车上没下来就都报销了。汽车轮子燃着火光飞出老远,连不远处的水塘都在燃烧。


小时候,受爷爷和爸爸的影响,我和弟弟爱看《英雄儿女》《奇袭》《打击侵略者》等战斗片,所以特别仰慕英雄。当英雄是我们的向往。后来我们长大了,才发现英雄就在身边。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爷爷经常给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作报告,讲了大量抗美援朝期间亲历的往事,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


近几年,《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跨过鸭绿江》《长津湖之水门桥》《冰雪尖刀连》《侦察英雄》《上甘岭》等热播的影视剧,再度把革命先辈带回到我们面前。


我弟弟韩树民曾于1998年至200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十五军航运团服役五载,荣立三等功一次。弟弟参军以后,爷爷笑着说:“好样的,我们家又有人当兵了。”立功喜报传来,爷爷抚摸着他那花白的胡须,高兴地追述着往事,“想当年,我也曾带过尖刀班火力组,担负支援掩护任务。除了这本上记的大功两次,我还有一次小功呢,都是过去的事啦。”


如今我也已在国防宣教领域工作近20年,参与过多个省市党委、政府机关、部队、学校、基层社区组织的一系列纪念和庆祝活动。战斗英雄从未走远,红色基因世代相传。


我们庆幸自己的童年未经历战争,天空没有硝烟。因为当年曾经有无数先辈在英勇作战,保家卫国,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撑起一片和平的蓝天。


爷爷常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千万要珍惜。到晚年,爷爷还记得侦察连的歌:“我是一个侦察兵,年轻又机灵……”如今十道河村这位老英雄已离开我们整整22年了,我们永远怀念他!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我们的英雄先辈,他们是共和国的基石和脊梁。十多年前,为了宣传抗战英雄,我学会了平面设计。今天,为了抗美援朝英雄,我也尝试着写歌词。志愿军三十八军的侦察“鹰雄”,永远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相信,只要有人记得,他们就没有远去!


视频制作,韩树军,鸣谢!


【宣传通稿】


《十道河村的“鹰雄”——韩财(才)》


在十道河村,有一位抗美援朝的侦察“鹰雄”,他叫韩财(才)。他的故事,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 


韩财(才)所在的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四师侦察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两次立下大功。


战争时期,侦察任务艰巨而危险。韩财(才)所在的侦察连常常深入敌营,获取情报。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韩财(才)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出色的技能,一次次完成任务。他就像一个隐形的战士,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穿梭,为部队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在一次战斗中,韩财(才)和战友们遭遇了敌人的猛烈攻击。面对敌人的火力,他毫不畏惧,带领战友们巧妙地躲避敌人的攻击,并成功地完成了侦察任务。他的英勇表现赢得了战友们的尊敬和赞誉。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韩财(才)回到了家乡。虽然他的英雄事迹被人们传颂,但他依然保持着低调和谦逊。他将自己的经历默默地藏在心中,开始了平凡的生活。 


当然,岁月的流逝并没有磨灭韩财(才)心中的英雄情怀。他始终铭记着自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历,用自己的行动向年轻一代讲述着那段历史。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让人们感受到了英雄的力量和精神。 


如今,韩财(才)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雄事迹永远留在人们心中。他是十道河村的骄傲,是抗美援朝英雄的代表。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敢地前行。


让我们向韩财(才)这位远去的英雄致敬!让我们铭记他的故事,传承他的精神,让英雄的光芒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注:

1、韩财(才)前辈姓名:身份证是韩才,参军证是韩财。

2、作者韩树军,韩财(才)前辈长孙,国防宣教媒体人,军事爱好者。




这里是38军子弟群微信公众号平台。我们共同成长的难忘岁月,将在这里回味;我们的喜怒哀乐,将在这里一同分享;往后余生,我们相伴而行。流动的岁月,不变的情怀,我们期待您的到来。19931299866,zidiqungzh@163.com。

38军共同成长的那个年代子弟群群歌
编辑部团队:

主   编 : 贾月秀    

副主编 : 李广平 李智仲 

视频编辑 : 李广平 李涛

图片编辑 : 金宏伟 朱晓青 周宁 岳捍东

文字编辑 : 苗晓平 孙铁华 王雪松 高铁军 李南林 李慧  吴琳 杨琦       

审   核 : 朱晓青 孙铁华 李智仲

顾   问 : 梁晓东 吴志民




38军子弟
这里是38军子弟公众号平台。目前设有军史园地、我的父亲母亲、大院情怀、军旅生涯、文学艺术、摄影作品等栏目。 我们上承38军优秀传统,下续万岁军精神,继往开来,阔步前行。欢迎您关注投稿或提出意见建议。邮箱zidiqungzh@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