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的小岛 奉献的精神 [ 第1445期 ]

文摘   2024-07-25 08:36   山东  

艰苦的小岛  奉献的精神

——王梅晓同学“在北隍城生活二三事”赏读

作者  徐滔

2024年,是我调离教师岗位四十年。为了纪念六年教育系统的工作经历,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把保存了四十多年的教学档案资料全部翻找出来,从600多篇作文中选出几十篇,经过多方与原作的同学联系,最终有十一位同学三十篇习作进入编辑环节。在“长岛号”的大力支持,经过滔哥与勇哥传递接力细心编辑,用了七天时间分八期于“六一”前夕在“长岛号”发表了全部的四万多字系列文章。

组织这次活动,不是为了展示之前的教学成果,而主要目的是恢复我们曾经的工农兵小学报道组和校刊《浪花》的学习写作活动,由此为契机,激发这些“老学生们”的写作热情,为当下的宣传长岛,推介长岛,推进海岛的文学创作,尽一份绵薄之力。我多次和勇哥说,我之所以这么运作这个事情,为的就是发掘潜能,培养新人,扩充队伍,团结更多的文学爱好者进入宣传长岛的队伍中。

四十年前的小学生,如今正是五十出头的年纪,因为岗位不同,有一小部分同学刚好退休,更多的同学,还是单位或行业担任领导或业务骨干,每天的工作也是十分辛苦。有鉴于此,我在报道组群里,跟大家商量,借着“六一”活动的热乎劲,有时间有空闲的同学,可以抽时间为长岛写写文章。

最先响应并交上第一份作业的,是已经退休的王梅晓。她截取曾经的乡镇生活二三事,一件一件,都是亲身经历,涉及人物,都是海岛干群,乡下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一些挫折都是感触深受,一些成功,一些快乐,都是发自肺腑,她用质朴的语言和细腻的笔墨,向我们讲述十几年前真实的乡镇经历。

文章的开篇,王梅晓同学对四十年以后重新拿起笔来写文章做了简单说明:近日,收到徐滔老师在 “工农兵小学报道组”群里的留言,内容是六月份,不太忙的同学有时间的话,每人写一篇文章吧,主要以长岛风光,物产,美食,民俗文化,海岛生活以及小故事、真实经历都可以……
这是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了!40多年了,徐滔老师在写作这方面的成就显著,发表了上千篇文章,出版了好几本专著,我们开着快艇都追不上……但是他没有忘记我们这个报道组的同学,认为我们基础好,在写作方面有悟性,这是想带我们在歌颂海岛,宣传长岛这方面一块做贡献呢!可是写什么呢?我一时竟无从下笔。
无意间刷到一个小视频:总有一天你会站在山东的最北端,吹吹渤海与黄海交织的海风——北隍城岛。
啊!北隍城岛,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下乡工作的地方,屈指一算离开她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北隍的点点滴滴瞬间涌入脑海,真想她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就不一一述说,就摘取在那里工作生活时有趣的几个小故事吧……

第一个小故事“钓鱼”,讲的是在乡下自得其乐过周末,看似简单悠闲的钓钓鱼,其实在通过这样传统的技巧带领乡镇干部划船出海,熟悉渔村生产环境,了解海岛的天气、潮汐、渔情等各种情况,加深与渔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个效果,其实比坐在办公室里滔滔不绝开大会的效果强上100倍,而且,在劳动和学习之余,还能收收获一些海鲜,改善职工伙食,既增加乡镇机关的凝聚力,又加深同志们团结互助的兄弟情谊。
“午夜惊魂”这样的事情,在每一个乡镇都会发生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在那样一个远离大陆、四面环海的小岛上,周围的海域经常会出现不明漂浮物,渔船在海上作业也经常会打捞上一具甚至几具尸体。原因很多 ,但大部分是渔船因为极端恶劣天气发生翻覆、遇上海难等等,遇难人的尸体在海上飘浮,但只要被我们的渔船发现,按照数百年来当地讨海人流传下来的习俗,都会打捞上来运上岸,若无人认领,则要帮着就地掩埋。数百年来渔民们始终相信,将其安葬后,入土为安,他们会保佑我们出海平安,有丰富的收获,其实这也是一种善举。那天晚上,乡镇的小赵他们安葬了一位遇难者之后,胆小的机关干部都是心有余悸,所以才会闹出一个有惊无险的“乌龙”,这也算是乡镇工作中一个难忘的插曲吧。
最让人感动的最后的“过冬”一章,坚守在山东省最北端的北隍城乡的机关干部,常常是一个多月将近两个月不能回到县城的家里,用撇家舍业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老百姓过节、全家团圆的时刻,乡镇机关的“单身汉们”(当然也包括为数不多的女同志),靠的就是单位的凝聚力和同志们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在特殊的大家庭里,大家抱团取暖,用他们正能量,在渤海深处的小岛上守护海岛渔村的万家灯火,守护百姓人家平安幸福。
文章经过勇哥悉心编辑制作在“长岛号”发表后,引起极大反响,热情的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很接地气,有生活有情调有艰辛有乐趣。”
“故事描写真实,感人至深,体验了海岛渔民出海钓鱼乐趣,工作不易,找找快乐感觉!作者写得很好!值得一读再读。”
“这是原汁原味的东西,越品越有味道”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难忘的乡镇生活!苦中有乐!”
“艰苦的海岛,乐观的生活!记录了一段难忘的乡镇岁月。”
亲身经历,真实感受,能体会到乡镇工作的不易但也充满了欢乐
“一个难忘的小岛,一帮有情有义的乡镇干部,苦中有乐!造福一方百姓!为你们点赞!”
泪水随着作者的眼泪无声落下……。没有豪言壮语却让我看到了崇高的职业理想,看到了为之的默默付出。

王梅晓第一篇文章在“长岛号”发表后,我适时联系“齐鲁壹点 · 海岛寻梦”栏目的马素平老师,商量把这一篇文章层次更高的新媒体推介出去。马素平老师在原稿的基础上分为三个部分,在编辑、设计、校对、配图等几个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第一天首发,就取得1.5万的阅读量,第二篇也取得1万的阅读量,等到第三篇发布的当晚,阅读量突然飙升,第二天早晨我们看手机,先是到达180万阅读量,接着继续攀升,两天时间阅读人数达到374.5万,作为一个初次写稿的作者,这应该是相当不俗的成绩。
在“齐鲁壹点”,有了更多网友的留言:
“写的太好了,朴实无华,真实感人,文笔流畅,给你点赞”
“一个难忘的小岛,一帮有情有义的乡镇干部,苦中有乐!”
下午看了两遍,把基层生活写得活灵活现,让人身临其景,没想到咱老王家还藏着这么个才女,希望以后看到更多好作品。”
“泪水随着作者的眼泪无声落下……。没有豪言壮语却让我看到了崇高的职业理想,看到了为之的默默付出。”
“光阴飞驰似箭,往事泪目重现,曾经的点点滴滴,永远封存心里。”
“纯朴善良的海岛人,难忘的乡镇生活。”
“一幕一幕温馨的场景,一帧一帧以苦为乐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

“抛家舍业,坚守孤岛,守护万家灯火!”
“梅晓的北隍城下乡经历,也让我想起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南隍城的下乡经历。南隍城条件比北隍城好些,但一遇到大风天,船可能半月不通航,用村主任话说:一夜回到了解放前。乡镇干部是辛苦的,但也磨炼了意志,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每个乡镇干部都有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是美好的回忆,更是满满的收获!”
王梅晓的“师伯”也登录留言:“不愧是徐老师的学生,写的有血有肉,关键是还有鱼!”

从“六一”在“长岛号”刊发四十年前小学生的旧稿,再引发同学们新的写作热情,王梅晓率先试水,从“长岛号”到“齐鲁壹点”,在滔哥、勇哥和马素平老师三方密切合作下,迈出了我们培养新人、用文学宣传长岛的第一步,王梅晓的文章,记录的是曾经的经历,珍藏的是奉献的精神,那些默默无闻的乡镇干部,抛家舍业,坚守孤岛,守护万家灯火和一方平安,不正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吗?这么多的社会正能量,不正是需要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去采访去赞美吗?

谨以此文,致敬曾经在乡镇工作过和正在乡镇工作的各位!

写于2024年7月24日晚上


  • 本文由《滔哥话长岛》原创

  • 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关注《滔哥话长岛》





海洋文明与渔俗文化传播

海岛风光与渔家美食推介



长按二维码点击关注

 滔哥话长岛

长岛文史影像 摄影旅游咨询

微信cctt518 腾讯610530518

也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滔哥为好友

滔哥话长岛
长岛旅游资讯 海岛风光摄影 长岛影像史料 海神妈祖文化 生猛海鲜大餐 渔家民俗风情 订制旅游线路 推介特色渔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