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二中“生动课堂”建设总结活动系列报道(四)
深研细悟凝心力
笃行实干提质量
—枝江二中物化生“生动课堂”深研细悟再提质
教研途漫漫,育人心灼灼。自3月以来,枝江二中持续开展打造“生动课堂”系列活动,以副校长曹进军、李新华、姚圣勇为代表的22名物化生教师,在课堂上细思细研,力求以课堂为载体,以教研为抓手,努力打造“生机勃勃、鲜活灵动”课堂新样态。
研思共进 勤耕致远——物理学科
李永峰老师在《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中,精心设计习题和学生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精讲精练,课堂思维高度活跃。
罗登元老师的一堂《力与曲线运动》,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分类讨论,逐步建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关联整合,加以科学思维方法渗透,让“力”与“曲线运动”具体可感。
曹华老师用趣味实验引入《静态平衡》,以垃圾袋受力和灯罩受力为模型,在真实情景中理解和应用知识,促使学生深入体验和思考,课堂生动有趣,散发了物理学的魅力。
李雪峰老师用知识网络图,既回溯了《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的旧知,也与当堂课知识点有机联系,他用对比学习、问题和问题链驱动学生,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参与度极高。
杨丹老师在《氢原子能级跃迁》中,选取学生易错的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科素养目标符合学生学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吴芙蓉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和实例分析,在《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课堂上,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她借用视频讲解史实,用科技畅想未来,注重科学与人文教育结合,体现了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
付炎老师和陈建熊两位青年老师,拥有饱满的教学激情,付老师用轻松活泼的语言与学生交流,陈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向往之情。
行远自迩 笃行不息——化学学科
曹进军老师让学生体验认识卤代烃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将学生实验过程实时投屏,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实时联动,动手实践,让化学知识从课本中走入课堂和生活实践,亲身感受化学的独特魅力。
王伟老师以近年来各地高考题为载体,明确离子交换膜概念及其考情、考法及考向。教学过程流畅,准确把握学生学情,讲解过程由易到难,构建了离子交换膜解题思维模型。
周云华老师通过分压常数计算模型的构建,注重策略性知识讲解,突出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能“举一反三”,又能“反三归一”。
彭莉老师从醇和酚结构特点入手,让学生充分认识酚,再研究苯环与羟基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关系模型。学生能够通过结构来预测苯酚所具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性质,有效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涛和傅名燕两名新进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新颖,实验内容不拘于教材,体现了年轻教师独特的教育思想。他们以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学共研 探索无涯——生物学科
张岚老师精心设计实验活动,将生物实验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生物现象,从而深刻理解生物学原理。
曹畅老师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生物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和动画,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
杜百万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化教学方式,将生物学知识融入引人入胜的视频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并掌握基础知识。
李新华老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张行春老师以DNA结构模型构建为主线,通过精准的模型演示和分子层面的解析,让学生深刻理解DNA结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鲍志强老师通过丰富的实例和详尽的讲解,将生物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姚圣勇老师以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将枯燥的生物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王楚松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经过长期努力,枝江二中的“生动课堂”终于实现了从师本向生本、从课堂向学堂、从知识向素养的转化。通过跨学科、项目式、整合式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了学生学习形态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让课堂教学真正充满了文化感、生活感和参与感。接下来,枝江二中将进一步推动“生动课堂”建设,力争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文字:张梁红
编辑:张 彬
初审:张家华
复审:曹进军
终审:周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