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女孩日记里的“援疆爸爸”

健康   2024-11-10 11:07   江苏  



“对不起,请转一圈,给你们消个毒!最近没感冒吧?”11月2日,是扬州第十一批援疆医疗队队长任俊期满回扬州的第10天,领着记者去他家采访时,妻子巢菲熟练地拿出消毒枪,给记者和任俊全身喷了个遍。“女儿还在恢复期,在重建自己的免疫系统。”任俊抱歉地说。这时,女儿安安(化名)从远处探出小脑袋,乖乖地说声“阿姨好”,又退回房间了。
安安是任俊的小女儿,今年初被诊断罹患白血病,当时正值任俊援疆进行到一半,在扬州大后方和妻子支持下,他坚守在援疆岗位上,直到要和女儿做骨髓移植手术时才中途回来,最终手术圆满完成。“目前女儿恢复得很好!”任俊抬头看墙上挂的“全家福”,欣慰地说。
安安今年8岁,小学二年级的她,有记日记的习惯,这半年来发生在她身上的点点滴滴,尤其是万里之外时刻牵挂她的“援疆爸爸”,她都用稚嫩的笔触,歪歪扭扭记下来了。

“我耳朵突然很疼,实在疼得不行了”

“(昨天)晚上,我耳朵突然很疼,爷爷打了爸爸好几次电话,后来我实在疼得不行了,夜里就把我带到了苏北人民医院,医生说:滴耳朵的药,后来我才睡过去。早上去医院检查,抽了好多血……但是我还是不哭不闹地配合医生,中午时候继续开始痛,奶奶叫我看手机,但是看手机还是很痛。”
这是安安1月16日的日记,任俊特别记得这一天,当时他休探亲假回扬州,正和妻子一起吃饭,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不由得心中一紧。医生的直觉告诉他,这可能不是简单的疼痛。第二天,任俊立刻和妻子抱着女儿来到苏北人民医院,对安安做了全面检查。血液科医生面色凝重地告诉他:“小朋友很可能得的是白血病,建议去苏大附属儿童医院进一步确认。”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任俊几乎站不稳。
任俊是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骨干医生、扬州市“绿扬金凤”优秀博士人才,去年4月被选派赴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医疗工作队并担任领队,任职新源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一到新源他就忙碌开了,带队伍、建规章、做手术……谁承想,就在这节骨眼上,不幸降临了他的家庭——白血病这个教科书上的疾病,就这样猝不及防和心爱的小女儿联系在了一起。
苏大附属儿童医院有全省唯一的儿童血液临床重点专科,任俊和妻子连夜赶往苏州,在那里,安安被正式确诊。接下来的日子里,任俊和妻子开始了与病魔的赛跑:了解各种治疗方法,夜以继日守护在女儿病床前,为女儿的健康祈祷……“每天,我们都会阅读最新的医学期刊、研究报告,甚至包括那些临床试验数据。”任俊说。
随着探亲假结束,一道选择题摆在任俊面前。按计划,他应该返回新疆继续援疆工作。但是面对生病的女儿,任俊面临两难。
“要么就别去了吧!家里出了这个事情,大家都能理解的。”周围的朋友劝他。
“任医生,什么时候回来呀?我这胸口闷,请您看看”“任院长,这边几个手术,我们把握不大,等您回来定方案”……新源县医院的患者,医院的同事,不停给任俊发来短信。
在扬州,有生病的女儿;在新源,有肿瘤梗阻腹痛不已的俄罗斯族大妈,有受直肠脱垂困扰多年的维吾尔族小伙,有胃癌不能进食的哈萨克族大叔……两边都是任俊的牵挂。他的妻子巢菲也是医护人员,在苏北人民医院麻醉科担任护士,这个“双医家庭”深知医生的责任。看出任俊的犹豫后,这个柔柔的江南姑娘紧紧握住了他的手,“去吧!安安治疗方案已经定好了,家里有我顶着!”



“爸爸回来就(骨髓)移植了,

他在我外面的病床上”

假期结束后,任俊又踏上了援疆之路。这一次,扬州到新源县4500多公里的行程,格外漫长。在机场望着一步一回头的丈夫,巢菲强忍住泪水。“我得撑住啊。从小女儿生病到现在,我总共就哭过两三回,不敢哭,哭了会影响孩子。”巢菲说。
得知任俊家庭情况后,苏北人民医院给巢菲批了个长假,让她安心照顾女儿,医院的同事也不时来看望安安。
回到新源后,任俊一如既往奔波在门诊、病房和手术室之间。空余时间,就翻看手机里小女儿的照片,在病房里录下的女儿搭积木的视频,他看了一遍又一遍。“每天都担心女儿突然出现什么状况,好在有强大的‘后援团’支持。”回忆起援疆后半段9个月的“揪心”时光,任俊心中满满是对后方的感激。
5月初,任俊接到妻子的电话,女儿需要骨髓移植,要他回来配型。万幸,结果是半相合,可以移植。一连六天打“动员针”后,任俊住进了病房。一道走廊连着的另一边病房里,小女儿已经入舱。在苏大附属医院的移植病房,无菌隔离舱只有一扇小窗户,活动范围仅20平方米,巢菲跟孩子一起在舱里住了40天。
“爸爸从新疆回来就移植了。爸爸在我外面的病床上,输血的时候感觉头很重,在舱里吃的那些药太苦了(四个小圆圈表示哭的表情),出舱的那一天,我太开心了。”安安又用日记记下了爸爸和她的骨髓移植过程。
手术恢复期间,任俊与新源县医院同事保持密切联系,并提供远程医疗建议和支持。身体恢复后,任俊再次背起了行囊,踏上了返回新源的路途。
每天清晨,在新源的任俊都会向妻子询问女儿的情况,他的手机备忘录里,记下了女儿的每一次检查时间,每有片刻空闲,就会拿出手机看和妻子的微信聊天框。一天任俊门诊值班时,手机突然振动了一下,他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女儿又不舒服了。”“看到这消息,我当时手都是抖的,女儿刚刚接受过骨髓移植,任何一点不适,都是危险的征兆。”任俊回忆说。
任俊匆匆走进诊室的隔间,拨通了妻子的视频电话,焦急地询问女儿的症状。作为一名医生,他明白自己必须坚守岗位,但作为一名父亲,他时刻牵挂着万里之外的家。
约2个小时后,他终于收到了妻子的短信:“女儿已经没事了,放心吧!”



“爸爸从新疆回来了,我太开心了”

女儿稳定恢复后,任俊又投入到了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7月10日,他带领团队为87岁的直肠癌患者托合提·吐尔逊进行了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后,患者家属连连感谢:“任医生,太感谢了,要不是您,我父亲还不知道会怎么样,扬州援疆医生亚克西!”
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为新源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任俊和工作队带领普外科团队开展了众多微创手术,其中“腹腔镜下直肠悬吊术”治疗直肠重度脱垂、荧光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R型吻合)”治疗胃癌,分别为新源县和伊犁州首例。因为扬州援疆医疗队的到来,新源许多原来须到乌鲁木齐做的手术,在当地就能做了。
在任俊带领下,扬州援疆医疗队总共开展了20项医疗新技术,填补了当地医疗技术空白,新源县医院组建了独立的科研科,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新源工作站挂了牌。他还指导年轻医生搜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医院普外科5名年轻医生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发表了首篇SCI论文。
如今,女儿安安早已恢复活泼好动的性格,爱跑爱笑,和人打招呼一点也不怯场。手术半年来,安安每天用药从一个储物箱换成了中号储物盒,药量在减少,身体在康复。“完全重建起免疫力,预计还要一年半时间,等她完全好了,我们再拍一张全家福。”任俊说。
“爸爸从新疆回来了,我太开心了……要感谢的是我的妈妈,她陪我渡过了很多难关。感谢外婆,她一直给我烧饭,很有营养……感谢爷爷奶奶跟我视频,逗我开心……”安安的日记断断续续,记下了所有人的好。
在援疆工作结束前,任俊做了最后一台急诊手术。“3岁的小女孩,胃上有很大的溃疡,贲门撕裂还有胃穿孔,送过来时已经休克了。”在任俊眼里,躺在手术台上的小小身子,和4500公里外的小女儿的身影“重合”了,“当时我想,一定要救回她!”
11月1日,已回到扬州的任俊接到新源医院同事发来的好消息,3岁小女孩已经康复,顺利出院。



大爱“无我”

“爸爸从新疆回来很辛苦,给我安排得好好的。”尽管笔触稚嫩,但女儿日记道出了任俊在新疆的工作状态。
对任俊来说,“很辛苦”和“给我安排得好好的”中,透着一种纠结、撕扯。“很辛苦”是他义无反顾投身援疆事业,不仅在当地承担常规门诊、急诊手术、病房查房等工作,还带领开展微创手术、填补医疗技术空白,指导年轻医生做科研,可谓任务繁重。“给我安排得好好的”,则透着一名父亲对家人的牵挂与责任。
想回,但医疗援疆关系到群众生命健康,不容他中途“打退堂鼓”;不回,则不能在女儿与病魔战斗时守护在旁,难免心生愧疚。最终,在妻子和后方医院的支持下,任俊几经纠结,选择再赴新疆完成未竟事业。
行医需“无我”,这是不少医疗从业者的共识和信条。对援疆医疗工作者而言,有时还不得已要在“照护家和家人”和“看病和救治病人”之间作“二选一”。在任俊眼里,躺在手术台上的很多小患者,像极了4500公里外的小女儿。手术台上有患者就“一定要救回他/她”——这是包括任俊在内很多援疆医生的朴素行医观。医者仁心,就是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任俊的事迹是江苏干部人才援疆兴疆的缩影。在“组团式”医疗援疆过程中,很多江苏干部告别家乡、离别亲人,不远千里、轮流“接棒”,投身援疆事业,为当地带去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留下过硬的医疗人才队伍。很多医护人员将受援地看作“第二故乡”,将受援地群众视为“在异乡的亲人”。这种“无我”的精神,为的是让当地群众“收获”坚定的“医”靠。
他们,不仅有一双“妙手”,更有一颗“仁心”。



来源:扬州援疆

审核:朱 瑾

审稿:丁   云  王鹤丽

发布:袁霄云




健康扬州
关注您的关注,倾听您的声音。传递卫生健康资讯,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在共建共享“健康扬州”的路上,我们伴您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