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内卷”一词成为中国年轻人的心声,揭示了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压力与倦怠感。从顶尖学府的拼搏文化到对“996”工作制度的集体反思,再到“躺平”理念的兴起,这一代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应对挑战,探索更平衡的生活方式。
新闻报道。(图片来源:《阿斯报》网站截图)
《阿斯报》报道,“内卷”一词在中文中的本义为“内卷化”,指一种文化模式在达到某种最终形态后,既无法稳定下来,又难以突破,只能在内部不断复杂化。这一概念还解释了为何即使人口增加,劳动生产率或创新能力也未必能同步提高。近年来,这个词逐渐被年轻人用来形容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的疲惫和压力。
该报援引英国广播公司(BBC),“内卷”已成为反映中国年轻人倦怠感的代名词。这些年轻人认为,尽管长时间工作,但他们的生活和事业却少有改善。正如牛津大学的项飙教授在接受BBC采访时所说:“年轻人仍然觉得,如果不努力学习、工作和赚钱,就会被社会淘汰。然而,即使他们不断地努力,却仍然难以看到任何实质性的进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Fang Xu教授也向《牛津邮报》解释了这一现象的根源:“我们的父母那一代虽然面临众多挑战,但与此同时机会也是同样的丰富。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只要有想法和勇气,就有可能获得成功。而如今,这扇机会之窗已经关闭。年轻人即便进入某个行业,也很难再获得过去那样的红利。”
“内卷”一词在中国顶尖学府中的清华大学首次引发广泛关注,起因是一张照片:一名学生在骑自行车的同时使用笔记本电脑,努力程度令人咋舌。这位学生被网友调侃称为“学堂路车神”。从那时起,年轻人对过度努力却收效甚微的反思开始蔓延,特别是在千禧一代和Z世代中间引起了强烈共鸣。
“学堂路车神”(图片来源:谷歌图片)
这一现象与对“996”工作制度的批评密不可分。所谓“996”,指的是每周工作六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这种高强度工作模式备受争议。尤其是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公开支持“996”,并将其称为“福报”后,他的公众形象一落千丈。
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转而倡导“躺平”理念,提倡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压力,把时间花在放松和实现更可持续的目标上。“躺平”不仅是一种反内卷的生活态度,也成为他们应对倦怠与挑战的一种新方式。
点按以下二维码,更多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 本文由《欧洲时报》西班牙版微信公众号“西闻”原创、翻译或编辑整理,版权归西闻所有。如需转载或改编发布请与本报联系确认,并注明内容出处。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使用西闻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西闻将予以全力申诉。 西闻:SpainZone
如在西闻微信公众号有广告投放需求,请发至邮箱:es@oushi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