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全称为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上市公司为了融资,在特定时间和条件下可以转换成股票的债券。可转债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债券性、股权性、可转换性和双重选择权。与其他债券类似,可转债有规定的票面期限和利率,到期后发行人需还本付息。然而,可转债又不同于普通债券,其持有者有权在约定的条件下将债券转换为股票。此外,可转债赋予了投资者转股权,同时赋予了发行人提前赎回的权利,这构成了可转债的双重选择权。
在本月13日,张家港行明确转债将正式摘牌。从数据来看,张家港行转债现仍有54%的转债未完成转股,这意味着张家港行之前想通过可转债补充资本的想法可能要付之东流。到本月13号,曾期限6年的张家港行转债将正式摘牌。(据公开资料显示,其在2018年11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面值总额25亿元人民币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然而根据此前募集说明书的规定,张家港行转债期满后开始五个交易日内,将以债券票面面值的109%(含最后一期年度利息)的价格向投资者赎回全部未转股的张家港行转债,合计兑付109元人民币/张(含税)。
虽已停止交易,但在11月12日收市前,张家港行转债持有人仍可以转换为张家港行A股普通股,转股价格为4.13元/股。根据其公司公告,截至11月4日,尚未转股的张家港行转债为人民币17亿元,未转股比例约为70%。
不光张家港行转债呈现此状态,国内多家银行均有此态。据了解在过去一年,多只农商行可转债也并未顺利转股,而是采取到期直接收回导致投资收益不明显。
据分析,近期银行转债市场呈现出供给减少的趋势。这一变化主要源于银行资本补充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市场环境的影响。随着银行通过其他渠道如发行优先股、永续债等方式补充资本的需求增加,银行转债的发行量相应减少。此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影响了银行的融资策略,导致银行转债供给量下降。存在以下问题:
1.存量转债无下修空间
目前,市场上的存量银行转债普遍面临无下修空间的困境。下修转股价是银行转债的一个重要条款,它允许银行在特定情况下调整转股价以降低转股难度。然而,由于当前市场环境以及银行经营状况的限制,大部分存量银行转债的转股价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无下修空间。
2.转债退出难度增加
随着银行转债市场供给减少和存量转债无下修空间,转债的退出难度逐渐增加。投资者在面临转债到期或触发强赎条款时,可能需要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导致部分投资者对银行转债的投资策略进行调整,以应对潜在的市场变化。
3.债底保护抗跌性强
尽管银行转债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债底保护仍然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抗跌性。在股市回调或市场波动时,银行转债的债底保护机制能够有效减少投资者的损失,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但是随着部分银行强赎条款的触发,它允许银行在转债价格达到一定水平时提前赎回转债。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也对银行转债市场的整体结构产生了影响。
虽从市场表现来看,银行转债市场近期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尽管面临供给减少、存量转债无下修空间等挑战,但部分优质银行转债仍然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同时,随着权益市场的回暖,银行转债的投资价值也逐渐凸显。
展望未来,银行转债市场的规模变化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随着银行资本补充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银行转债的发行量可能会继续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权益市场的回暖以及投资者对银行转债投资价值的认识提高,银行转债市场的需求量可能会逐渐增加。因此,未来银行转债市场的规模变化趋势将呈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银行转债市场近期经历了一系列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市场的整体结构,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以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