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初,艾笔园创组织了一场新加坡花园经济游学沙龙,6天5晚,与团友一起深度探访了多个项目。不仅加深了对这座城市的既有认知,更在此过程中开启了众多关于城市绿色建设和花园经济的新视野。
1月10日,三场线上花园经济沙龙|艾笔策划
对于花园经济来说,一座花园城市,有“颜值”是一方面,为什么有“颜值”更重要。本文是对本次游学沙龙的总结及回顾,加入了一些拾人牙慧的历史资料以及思索,形成一份研究型报告,希望对大家了解新加坡花园城市有帮助,也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花园经济游学,文章略长,可保存下来慢慢读。
图源:艾笔园创
PS:本次游学沙龙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可持续设计与技术(新加坡)有限公司董事、新加坡访问学者赵秀玲老师(图二 右一)以及其团队作为专业讲解领队,全程深入地讲解项目、分析成因。
背 景
SCENCE 01
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城市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963年,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提出“花园城市”愿景并出台正式绿化政策。
紧接着,《公园与树木法令》Parks and Trees Act等一批法律法规出台,从法律上强化全民的绿化意识。这一阶段,新加坡在全岛大量种植乔木和灌木,快速造绿,为城市提供遮荫和绿色空间,并战略性引进大树。
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在全岛建立面积不等、设施更齐全的公园,如东海岸花园East Coast Park、福康宁公园Fort Canning Park等。
2011年,新加坡将“花园城市”的理念演变为“花园中的城市”,打造亲生物花园城市,将绿化融入城市景观,保护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连通性。
并建立公园和公园连接网络Park Connector Network,让公园、花园、街景和空中绿化与社区连接,提供休闲娱乐机会。鼓励高空绿化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2012年,滨海湾花园项目落成,成为建设“花园中的城市”的杰作之一,也是这一阶段中使用自然元素的亲自然设计被整合到城市景观的代表性体现。这一时期,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在土地利用、建筑设计等方面融入绿色和生态要求;开花乔灌木被大量应用来为城市增添色彩;更多地让社区参与城市绿化,以帮助维持绿化工作。
2020年,新加坡公布“2030绿色计划”Singapore Green Plan2030,通过发展自然公园网络、使花园和公园中自然化、将自然恢复到城市地区、连接绿色空间、以及加强兽医护理和动物管理等五项关键战略;实现到2026年开发超过130公顷的新公园,并改善约170公顷的现有公园;到2030年在新加坡增加100万棵树,与2020年基线相比,自然公园的土地面积增加50%以上,每家每户距离公园都在10分钟的步行范围内,增加1000公顷的绿地,80%的建筑(按总建筑面积计算)实现绿色化等目标;将新加坡打造为自然中的城市。
如今,新加坡国有土地绿化面积4381.89公顷,拥有超过480个公园,超370公里的公园连接线*。“2030绿色计划”中“种植百万棵树” OneMillionTrees的计划也完成了超过 683,000 棵树**。
*数据截止2024年3月;**数据截止2023年3月
图源:新加坡国家公园局
三个项目透视新加坡
花园城市历程
SCENCE 02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展厅 URA
城市规划的智慧
我们从URA开启了深入探索新加坡之旅,凭借出色的土地利用策略,新加坡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地与城市建筑的和谐共生、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现代治理与科技创新的推动,以及文化传承与生态伦理的坚守完美融合,塑造出别具一格的城市格局。
领队剖析了新加坡如何通过精细管理和前瞻规划,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了高效利用,同时营造出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在这里,专业且科学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得到了生动展现,理解起来也更直观。
图源:艾笔园创
鱼尾狮公园 Merlion Park
新加坡的符号
鱼尾狮公园之于新加坡,就好比中国的天安门、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一样,精神堡垒和卡地必选,象征国家起源与民族文化的鱼尾狮雕像,结合背景看,鱼尾狮公园是新加坡“花园城市”时期最早建设的公园之一。
其性质决定了鱼尾狮公园是一个全世界游客前仆后继而来打卡公园,但也是花园经济的经典一课——揭示了流量、文化故事及IP符号对于一个花园持续盈利的关键性和必然性。当然,鱼尾狮公园的经济成功背后还有整个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做背书。
图源:艾笔园创
滨海湾花园 Gardens by the Bay
城市花园的典范
注意,英文是Gardens——复数,说明不是一个花园。滨海湾花园是新加坡致力于实现“花园中的城市”目标的标志性项目,其规划与实施凸显了花园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在寸土寸金的区域划出101公顷土地打造千亩绿色空间——又豪又优雅的那种。
巨量撒钱的背后,是滨海湾花园不仅树立起了城市花园标杆,更持续吸引着全球游客慕名而来,成为新加坡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些成功,无疑是对新加坡政府当初的远见卓识、坚定决心以及丰厚钱袋子的最佳回馈。
图源:艾笔园创
“擎天树”、“花穹”和“云雾森林”是三个滨海湾花园的标志性项目,他们一直被效仿、超不超越不好说。但这些只是表象,需要更全面地理解这一项目:
从城市规划视角来看,滨海湾花园就是一个聚点,位于滨海湾与海峡交汇点,与周边城市结构和谐融合,通过精心布局与商业中心、交通枢纽互动,便捷交通提升城市公园可达性,促进城市交流,优化功能结构,推动城市发展。
从文化方面看,滨海湾花园就是一个文化熔炉,融入新加坡多元文化,植物景观与文化传承展示结合,展现马来传统到现代国际符号,增强文化认同感,传播国家形象。
从商业方面看,滨海湾花园就是一个富矿制造机,门票、餐饮、纪念品收益可观,带动周边酒店、零售、娱乐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与经济价值。
图源:艾笔园创
裕廊湖公园 Jurong Lake Gardens
新时代城市韧性景观
裕廊湖公园是新加坡第三座国家公园,坐落于裕廊区西岸核心,占地90公顷,是新加坡第一个位于市区的国家公园。
该项目为新加坡“2030绿色计划”的重点项目,政府借市区重建局与国家公园管理局等部门机构之力,全力推进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同时,政府鼓励公众参与,收集公众意见,力求贴合市民需求和期望。政府对项目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体现了政府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建设的重视,以及对“新加坡2030绿色计划”的积极推动和落实。
图源:新加坡国家公园局
裕廊湖公园是一个大型水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移除混凝土排水渠、恢复淡水沼泽森林、采用本地物种和生态工程技术等措施,该项目成功地改善了水质、恢复了生物多样性,并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裕廊湖公园也全面落实了“新加坡2030绿色计划”中对于“公园自然化”的规划,该项目通过采用生物友好型设计原则,尊重植物的生境,提高动物栖息地的质量,实现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图源:艾笔园创
裕廊湖公园与周边区域紧密相连,构成综合性城市生态系统,围绕未来经济、移动出行、花园水域及智能可持续发展四大主题打造,集休闲、娱乐、教育、生态修复于一体。2019年重建后开放,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的公共空间,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宜居性。裕廊湖公园可以说是当下“提高风景园林专业韧性”在城市建设方面最有学习借鉴价值的公园项目之一。
多维度项目解析新加坡
花园城市与花园经济
SCENCE 03
星耀樟宜 Jewel Changi Singapore
自然元素与商业的完美融合
星耀樟宜≠樟宜机场,这一点理解透了会更明白其商业与投资的逻辑。星耀樟宜是机场内综合绿色商业枢纽,也是点亮机场内核引擎。它位于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的T1、T2、T3航站楼的连接处,作为一个小国和枢纽港口国,新加坡的过境需求、洽谈需求、停留需求旺盛,尽可能简单的“电子出入境”系统及免签停留政策,把这一优势放大。
所以,作为机场的延伸,星耀樟宜不仅服务于旅客,还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游玩和购物,甚至是商贸洽谈,从而实现了客流量的最大化。
图源:艾笔园创
星耀樟宜聚集了全球顶级的休闲、购物及餐饮等产业,完美融合了游乐休闲景点、购物中心、酒店、机场运营设施等多种业态。这些多元功能业态满足了人们最基础的“需求消费”,同时也为旅客和市民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和体验。
图源:艾笔园创
星耀樟宜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人文特色融入商业空间,为消费人群带来非同一般的沉浸式消费体验。例如,星耀樟宜中间是雨漩涡,四周都被绿植包围,有来自世界各地多达10万株植物,营造了一个绿色、自然的环境。此外,星耀樟宜还设有各种娱乐设施,如奇幻滑梯、天空之网、50米长的天悬桥等,让游客在购物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乐趣。
星耀樟宜不仅仅是规划、设计、建造的结果,更是整个城市对于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的成果。
金沙酒店-空中花园观景台
新加坡的城市符号
金沙酒店-空中花园观景台就像上海的东方明珠、广州“小蛮腰”、深圳的平安金融中心,以其独特的造型、高度和观景台设计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打卡。它们不仅代表了城市的现代化和独特性,也成为了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源:艾笔园创
新加坡国家植物园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
自然与文化的交融
早期,新加坡国家植物园通过收集经济植物(如巴西橡胶树)促进了地区农业发展。自1928年起,植物园开启了兰花育种计划。
图源:艾笔园创
如今,它不断引入具有园艺和植物学价值的植物,设立种子银行Singapore Botanic Seed Bank,推行遗产树计划 Heritage Trees Scheme并成立遗产树基金Heritage Trees Fund来保护大树古树,这些举措使得新加坡国家植物园在花园城市计划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图源:艾笔园创
2015年,新加坡国家植物园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成为名录中首个也是唯一的热带植物园。标志性建筑Bandstand八角凉亭,曾是军乐表演地,现为热门婚纱照拍摄点,被具有独特黄色观赏性状树叶的国树雨树环绕。植物园里的兰花更是在新加坡的文化、科教及外交中占据重要地位和作用。
此外,植物园作为世界级景点,吸引大量游客,为新加坡旅游业带来显著收益。其中的雅各布巴拉斯儿童花园Jacob Ballas Children's Garden则深受新加坡国民喜爱。
图源:艾笔园创
滨海盛景 Marina One &
金凯源中心 Capita Spring
商业与自然的平衡
滨海盛景和金凯源中心两个项目都充分践行了建筑立体绿化的理念。滨海盛景生态通过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的方式,在商业空间里创造了丰富的绿色空间。这些绿色空间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改善了城市热岛效应,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图源:艾笔园创
金凯源中心则更进一步,这里是新加坡最高楼,总共280米,将屋顶农场、立体绿化与建筑设计紧密结合该项目拥有9.3万平方米的混合功能空间,垂直交叉的线条、茂密的绿植和对比强烈的肌理所形成的动态交互,构成了大楼最显著的特征。从地面到顶部,该项目多楼层都充满了绿色元素,包括地面上的线性公园和公共广场、塔楼中间的垂直公园以及顶楼的城市农场。这些绿色空间不仅为商户和上班族提供了丰富的绿色体验,还提升了建筑的生态效益和美学价值。
图源:艾笔园创
新加坡这样的绿色商业建筑有很多,空间有大有小,绿化特色各不相同,但都体现出新加坡面临着土地稀缺和食品高度依赖进口挑战下的绿色城市发展策略:
生态与商业融合:将绿色空间作为商业建筑核心元素,利用花园景观、都市农业等提升建筑环境品质和商业价值,吸引企业入驻与消费者到访,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立体绿化与空间高效利用:充分利用建筑立面、屋顶、连廊和中庭等空间进行立体绿化和农业种植,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缓解热岛效应,在有限土地资源下创造多功能空间,满足城市对自然和发展的双重需求。
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运用雨水收集、智能灌溉、本土可再生材料等技术,降低建筑能耗与环境影响,保障花园长期运营,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商业建筑发展模式。
图源:艾笔园创
远东花卉市场
花卉零售商业
关注花卉产业的我们探访了新加坡远东花卉市场,这是一座11层高的综合建筑,各楼层功能明确,集花卉销售、咖啡厅、杂货店、宠物店等于一体,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且大部分区在室内(屋顶花园和室外植物区除外),让消费者可以在舒适的空调环境中购物。
图源:艾笔园创
我们去的时候恰逢圣诞前夕,圣诞树、一品红等节日装饰成为市场绝对主角,同时我们也惊叹于颇高的花卉零售价格。作为新加坡最大的花卉市场之一,远东花卉市场与国内外供应商合作紧密,保障花卉稳定供应,并拓展线上销售,实现快速配送。
尽管新加坡公共绿化发达,但受限于家庭居住空间,家庭园艺并未如其他发达国家般繁荣。毕竟,房子小,公共绿化及花卉那么多。
圣沙岛 Sentosa Island
自然风光和文旅景区
圣淘沙岛精心规划,从海滨的椰林到内陆的热带雨林风貌植物,各种植物群落分布有序;除了植物,岛上生态环境良好,自然保护区内有松鼠和鸟类,湿地保留和修复为生物提供栖息地。
圣淘沙岛进行生态友好式文旅景区开发,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时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如滨海步道采用透水性材料,周边种植耐盐植物。岛内主题公园和场馆布局合理,并且每个主题公园和场馆都融合热带花卉植物与人文景观,成为花园城市的文旅景区典范。
图源:艾笔园创
此外,花园式景观是圣淘沙岛旅游经济的核心吸引力,吸引大量游客,促进旅游收入增长。与此同时,花园式环境还提升了岛上商业地产价值,酒店和购物中心因周围优美景观而增值,商业中心设置室内花园吸引商家入驻,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进一步提高了租金收益。
花园经济沙龙
SCENCE 04
在游学行程中安排了两场沙龙交流,一头一尾,开启与结束。
沙龙一:开营仪式 & 讲座 & 对话上海建工新加坡公司负责人
地点:上海建工集团新加坡分公司会议室
赵老师做了题为《新加坡花园城市从规划到实践》的专题讲座。从理论层面深化了我们对新加坡花园城市理念的认识,还加深了对考察项目的理解。
随后,团员们与上海建工集团新加坡分公司的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该负责人与各位交流了,“出海”的机遇与调整。团员们积极互动。此次沙龙不仅激发了每位怀揣“出海”愿景的企业家的深刻思考,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路径提供了新颖的思路与更明确的方向。
图源:艾笔园创
沙龙二:花园酒店的闭营仪式
地点:新加坡皮克林宾乐雅臻选酒店
我们入住了新加坡皮克林宾乐雅臻选酒店,沉浸式感受这座全球顶流花园酒店的魅力。该酒店以其高达200%绿化率营造出的景观场景,在赵老师的专业讲解及团友们的交流中,我们更加具体的从规划、设计、功能等多方面了解了这座酒店。
图源:艾笔园创
闭营仪式在酒店5楼的游池边进行,这里也是该酒店的打卡点。新加坡的花园城市,以及其中的项目,深入了解之后,其实与网上获得的信息,更为不同。无论是本次游学的特点,还是“花园城市”的颜值与里子,团员们最统一的感受是“融合”——它不是某一方面譬如景观或者植物的单点突破,而是一个从人文、历史、城市、规划、生态、经济等多方面循环和融合。
图源:艾笔园创
结 语
SCENCE 05
当前,我国正全力推进城市景观的韧性建设,也在盘活空间存量资产。不是风景园林的发展,而是城市的发展所致,我国对于“土地财政”的市政方针的才是核心要点,新加坡在弹丸之地,是把土地、空间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运用的行家里手,当然也是被逼的。
“花园城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从“花园中的城市”向“自然中的城市”的发展路径,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也为空间与经济的协调,提供了参考依据。
此次新加坡花园城市探索之旅,不仅是一次对新加坡绿色经济与花园城市的深度考察,更是我们整合资源、促进学习与交流、推动跨界融合的生动实践。花园经济不仅仅是“走出去”,希望我们能共同谋划“请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