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诈骗集团竟然盯上了小学生?!
暑假到了,好多父母都想着让孩子放松放松,多看会儿手机、玩会儿游戏,大都不会计较。
但是,我今天想给父母们说:
请一定得计较,得注意,得警惕!
(《摔跤吧!爸爸》剧照)
但不是计较孩子玩儿多长时间、有没有耽误学习,而是计较孩子在跟什么人玩儿,说了什么话?!
因为,一个不留神,孩子就可能落入诈骗集团的圈套了!
可能会有人说,诈骗一个小学生,能得到啥?
答案很简单:能得到钱,而且是很多钱!
话不多说,咱先看一则热搜。
7月6日晚上7点,一个爸爸着急忙慌地报警,说自己11岁的女儿被骗了9万多。
警察赶到报案人家里时,发现女孩因为年纪小,再加上有点害怕,怎么也说不清是如何被骗的。
反复询问下才知道,女孩在小X书里看到“进群就可以免费领取小马宝莉游戏装备”的消息,于是进了群,然后又在骗子的引导下,先后转账91700元。
一部分是银行卡直接转账支付的,一部分是通过X东扫码支付的。民警赶紧联系相关机构,把骗子账户内的钱冻结,避免了更大损失。
除了“免费领游戏装备”这种借口外,骗子在游戏诈骗上花样可谓层出不穷。
诸暨市一个13岁男孩玩手机,刷到一则短视频,说扫二维码添加好友可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
男孩立即兴奋起来,加了对方的QQ好友。“管理员”马上提出一个要求,让男孩拍妈妈的微信照片要加好友。
添加成功后,“管理员”又让男孩扫码,紧接着手机页面出现一则“和平精英官方公告”。公告上说:
“系统检测到您的账户存在操作风险,非法领取皮肤导致公司账户系统被冻结……60分钟内如果还没有辅助解除风险造成公司巨大损失,公司将报警起诉您家长进行50000元的罚款和15日的拘留。”
不谙世事的男孩哪经历过这个?当下就被吓坏了。这时,又有一个“调查人员”加男孩QQ好友,威胁男孩“不解除风险,就会罚款万元和拘留”。
不知所措的男孩立马按照骗子的要求,用妈妈的手机在某个网购平台买了“3个手机壳”,价值8499元。
幸好妈妈及时发现并报警,警察联系快递公司退货,并把钱追了回来。
让我震惊的是,像上面这样“免费领游戏皮肤”“免费领游戏装备”的骗局早已不是少数,而是“公安部公布的2023年十大类高发诈骗类型之一”。
这种诈骗本质上就是网络游戏产品虚拟交易类诈骗,目前主要诈骗方式分两步(后续是否有其他方式的升级也说不定):
1、骗子在网上发布买卖游戏账号、点卡,或者免费领装备和皮肤、抽奖等信息。
2、骗子引导孩子绕过平台私下交易,或者以“等级不够”等理由诱导孩子充值,支付“会员费”“注册费”等,得手后再将对方拉黑。
诈骗途中,骗子会采用恐吓等手段吓唬孩子,引导孩子一步步用大人的账户付款,并想办法阻止孩子告诉大人。
所以,这种诈骗方式就是为孩子量身定制的骗局。
人心之黑暗、之恶毒,远超我们的想象。当孩子被诈骗团伙盯上后,游戏就绝不是唯一的切入口。
7月1日,盐城一个12岁男孩感觉自己被馅饼砸中了,他竟然发现了偶像的“私人二维码”。
兴头上的他没有多想就添加对方为好友,期待能和偶像聊天。
可没想到,迎接他的竟然是一张警方的抓捕令。
添加对方好友后,对方就立即发来一段话:
私自添加明星微信是违法的,要配合警方调查。如不配合,就会被公安机关抓捕。
这个招数并不高明,成年人一眼就能识破,但涉世未深的男孩一下子就慌了,立即答应“全力配合”。
对方又反复确认男孩身边没有人后,提出了“视频聊天核实身份”,之后又说需要缴纳一笔“赔偿费”,作为明星隐私泄露的补偿。
于是男孩先后转账两次,共16998元。
像这样以“明星”为噱头进行诈骗的案例还有不少。
比如前几天,我在一个家长群里,就看到了一个猛料。
这个家长说孩子特别喜欢一个少年偶像组合。有一天,一个人加她好友,说也是这个组合的粉丝,想拉她入群,理由特别让人心动:
抽奖送偶像亲笔签名和周边。
女孩就抱着试试的态度入了群。
没多一会儿,一个警察头像的人也进群,还说这个群涉嫌诈骗,让大家都配合调查。而且很快,这个警察就加了女孩好友,还特意拉来了一个律师。
孩子说要线下去派出所处理,“警察”说可能会留下案底,还各种恐吓,教唆孩子找大人的手机。
看到这一步,是不是觉得很熟悉了?
好在当时女孩的父母都不在家里,她拿不到大人的手机。
女孩只能给父母打电话,但因为被骗子恐吓,支支吾吾不敢说发生了什么。
妈妈发现不对劲,于是反复追问,女孩才说了出来。
妈妈立即判定这是诈骗,坚持报警。可孩子就像被洗脑了一样,根本就听不进妈妈的话。
直到真警察上门,孩子才相信自己遇到了骗子。
可恶的是,这个骗子还特别强势,竟然敢跟真警察回嘴。
回头再想想这事儿,妈妈一身冷汗。要是当时他们在家,孩子估计就悄悄地拿走手机给骗子转账了。
但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骗子的策划实在是太精妙了,完全切中了孩子的心理。
首先,以粉丝的名义加好友,让孩子很容易产生一种亲切感,放松警惕。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特别需要归属感,找到同爱好的人群会让他们很兴奋。
其次,角色和流程设置很精妙。不仅有警察,还有律师,营造了一种严肃的气氛。而且,他们还私加孩子微信,把孩子放进一个密闭的聊天空间,很容易被心理操控。
最后,骗子用先“帮助”后“威胁”的手段来PUA孩子,不让孩子告诉父母,制造紧张感,还用孩子最在乎的升学做威胁,一步步消除孩子的抵抗意志力。
如果孩子没有很强烈的反诈意识,几乎不太可能逃过骗子设下的圈套。
所以,不要说大人了,给孩子的反诈教育,我觉得都要现在立刻马上开始了!
在找资料的时候,我看到一则新闻。
宁波一个小学生,碰到“赠送游戏皮肤”的骗局,但他却成功地识破了骗局,保住了10多万。
报道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这个小学生加了骗子好友后也被告知,这是违法的,要想办法解除,随后孩子听到了一个词,“屏幕共享”,立即醒悟了过来,没有按照对方的要求做。
这给了我一个灵感。
给孩子讲反诈宣传,实在是比较复杂。骗子的手法多种多样,让孩子理解并记住每一种诈骗方法也是不切实际的。
但如果让他们记住关键词,说不定就能在关键时刻帮助孩子快速识别骗子的真面目呢?
于是我整理了以下关键词,请一定要让孩子记住。
关键词一:“免费”“抽奖”“低价”
为了取得孩子的信任,骗子们一般都会从孩子的喜好入手,比如“免费送游戏皮肤或装备”,“低价买卖点卡”,“抽奖获得签名或周边”等,让孩子觉得捡到了大便宜。我们要告诉孩子,“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给孩子多讲一些因为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故事。
关键词二:“屏幕共享”“视频聊天”“验证码”
这些都是骗子试图操控孩子或大人手机,以便让孩子顺利转账的手段。
当孩子听到这些词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警惕,绝不能把手机的主动权交出去。
关键词三:“违法”“罚款”“拘留”“案底”
这些都是骗子为了威胁、恐吓孩子,编造的借口。一般都是首先告诉孩子已经犯法了,而且后果很严重,然后告诉孩子赔偿的办法。
关键词四:“紧张”“害怕”“焦虑”“想哭”
我们要告诉孩子,时刻留意自己的感受。如果在和陌生人聊天时,发现自己出现“紧张”“害怕”“焦虑”“想哭”这些负面情绪时,就要立即提醒自己抽离出来,想想自己是不是遭遇了威胁、恐吓或诈骗,然后立即告诉父母。
除了这些关键词,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父母要先给孩子吃一颗定心丸,告诉孩子:
不管你遇到什么事都不要怕,要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你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是杀人放火的事儿,警察叔叔和爸爸妈妈都会站在你这边。
遇到诈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自知,轻而易举地就掉进骗子的陷阱里。
除了给孩子做好反诈教育外,父母们也要保持警惕。比如取消免密支付,不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多关注孩子在网络中的动态等。
你听到过类似的诈骗案例吗?你有什么好的应对策略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1
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