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里确实有好东西。
看电影之前,有人特意提醒我:
电影里有床戏,不适合孩子看。
(《好东西》剧照)
我就没带小小常,挑了个工作日,自己一个人看完了片子。
从影院出来后,我的第一感受是:幸亏没带小小常。
第二感受是:等他上高中了,必须得好好看看这部电影。
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这部电影确实有点过于成人化,尤其是对男女关系的探讨,孩子大概率是看不懂的。
不少人都把这部片看做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作品,讲述了女性的成长,但我觉得男性同样可从中受益。影片里两性情感的真假剖析、爱情婚姻的深度解读,能助力男性洞悉女性情感与思维,反思自身在家庭、爱情中的角色行为,更能增进两性沟通理解。
而对于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中学孩子,我认为这同样是一部很好的性别教育影片。
对,是“性别教育”,而非“性教育”。
乍一看,电影里有亲密戏跟性教育的关系更密切。但实际上,影片中呈现出来的亲密戏,是一次真正的“性别教育”。
性别教育,就是让孩子明白性别的社会性含义,包括性别角色认知、性别认同教育、性别平等教育等。性教育是其中一个板块,注重生理上的教育。
这个概念说起来有点复杂,但的确是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都会面临的细节问题。我们可以用几个问题,一下子让孩子就明白“性别教育”是什么?
男孩,一定得一直勇敢、坚强吗?
女孩,就只能温柔善良乖巧吗?
爸爸,可以全职在家照顾孩子吗?
妈妈,可以做女强人在外打拼吗?
女孩,有多次恋爱经历就是骚浪贱吗?
男孩,有很多次恋爱是受欢迎的表现吗?
……
电影里,是如何展现这些问题的?又给出了怎样的回答呢?
开始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前知名调查记者、单亲妈妈王铁梅(宋佳 饰)带着女儿王茉莉搬家,并和邻居女孩小叶(钟楚曦 饰)成了好朋友。
(《好东西》剧照)
王铁梅和女儿的鼓手老师小马成了恋爱关系,但前夫(赵又廷 饰)不时前来骚扰,三个人复杂的关系成了电影里很多笑料的来源。
细节就不剧透,咱先讲讲让不少父母谈之色变的“床戏”。
说实话,与其说是“床戏”不如说是吻戏。
与很多露骨的影片相比,片中对男女情爱关系的展现已经相当克制和保守了。
就妈妈王铁梅来说,称得上是“床戏”的有一个地方。
那就是两个人第一次准备发生关系,情到深处,小马撕烂了王铁梅的内衣。
王铁梅立即生气了,质问小马:“你撕我衣服干嘛?你怎么不撕你自己的呢?”
小马的回答是:“我看片里都在撕。”
王铁梅说:“片里都是男的YY拍的,根本就没有征求过女人意见。”
小马说:“那我要是突然停下来问你能不能撕,不也挺破坏气氛的吗?”
王铁梅的回答是:“气氛不会被礼貌破坏,只会被不礼貌破坏。”
两个人在一分钟内的对话,就把“性同意”解释清楚了。
所谓“性同意”,就是在发生性行为之前,参与者之间明确、自愿且有能力地表示同意进行性接触的一种沟通和许可。“自愿性”是性同意的核心要素,要通过明确的语言、行为或其他清晰的沟通方式来表达。
对女孩来说,王铁梅的表达和拒绝就是一个很好的性同意模板。
同样,小马对男孩来说,也是个可靠的行为示范者。在王铁梅提出反对后,小马没有强行继续,而是选择终止,尊重王铁梅的感受,这也是一种性同意。
而且,俩人的对话中,小马的行为还显示出了错误的性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显然,小马接受的性教育大都来自各种小电影,而这类片子所呈现的场景大都是男性的自我想象和自我满足,而非基于性同意之上的行为。
但当性教育的来源只有这一个时,小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就是正常的性行为,也会把片中女性的表现认定为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女性需求。
这个小小的细节,已经在提醒父母,在性教育这事儿上,逃避只可能让孩子走歪路。
尽管常爸在性教育话题上已经说过多次了,可依然无法改变某些父母遮遮掩掩的态度。事实上,对当下的青春期孩子来说,“性”这件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我记得前段时间某个中学发生桃色事件,同事还是在家长群里听到的,本来回家后没打算跟孩子说,但偶然间看到孩子的某个同学群里竟然在传播相关的视频。
想着躲也躲不掉了,干脆问问孩子怎么看这个事,没想到孩子的回答特别淡然:
“这种事情在高中挺正常的啊,我们同学都没觉得太惊讶。”
一句话让同事都哑然了。
表面上看孩子每天都扑在学习上,实际上他们早已悄悄地讨论过各种话题。身体的发育、互联网查阅信息的便利性,都让“性”成为孩子避不开的话题。
你不讲,你逃避,孩子自然有地方学。与其让孩子在不正规的地方学偏门,不如大大方方地给孩子传输正确的性教育。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另一个思想相当开明的同事的讲述。她上周四自己去看了电影,觉得不过瘾,周五带着上初三的女儿又看了一遍,俩人看完出来讨论时,女儿突然说了一句:
“原来那些霸道总裁,都是在强奸啊!”
(《社内相亲》剧照)
青春期的女孩看了太多“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网文和网剧。这种严重违反“性同意”的剧情,却让很多男孩和女孩误认为这就是正常的恋爱关系,甚至想象和实践这种严重不平等的关系。
但王铁梅的提醒和表达,让这个初三的女孩恍然大悟,男强女弱的关系不是真正的爱和平等,也不是两性关系的唯一定位。
影片中有一场饭桌戏很有意思。
前夫一看见小马,就各种“雄竞”。两个人你来我往地凸显自己强势的一面,比谁更能吃蒜,比谁更有男子气概,比谁更“女权”。
前夫说:“我们已经占据了太多性别红利。”
小马说:“是的,我们都有原罪。”
两个人表面上是在讨论“女权”,实际上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由男强女弱走向了女强男弱。
一定要定个孰高孰低这种心态,本质上就是“恐弱”。
恐弱,这个概念是由日本女性学家上野千鹤子提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对自身的脆弱性或被视为弱者的状态感到恐惧和排斥。
她认为,“不愿称为受害者,无法忍受自己的弱者的心态,叫做恐弱。”
当一个人害怕展现脆弱时,可能会过度展现自己坚强、勇敢的一面,隐藏悲伤、无助这些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反倒会引发焦虑、紧张、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
片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是“恐弱”的受害者。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从王铁梅和王茉莉身上,让我看到“恐弱”是如何传递和消失的。
王铁梅,一直以女强人的身份自居,认为一个好妈妈必须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她一直很纳闷,自己这么强硬,为何女儿却那么软弱,连个反对意见都不敢提。
比如,有个叫张家新的男孩一直针对王茉莉,俩人成绩旗鼓相当。但张家新不认可,还公然要求王茉莉成绩不能比自己好。面对张家新的霸凌,王茉莉不服输但也没反抗过。
(《好东西》剧照)
张家新一直以强者自居,而王茉莉则以弱者自居。
最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张家新在乐队中担任鼓手,而王茉莉则被安排在台下鼓掌。王茉莉不开心,但依旧没有反抗过。
王铁梅得知后,就鼓励女儿学架子鼓,从观众变成表演者。在这期间,王铁梅因为网暴崩溃,终于一点点接受了自己脆弱的一面。
(《好东西》剧照)
公开演出前,王茉莉很害怕,躲在柜子里不肯出来。
这时,周围没有一个人指责。
小马、小叶说,可以推迟上台时间,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调整。
王铁梅则抱着女儿说:
“不上台也没关系,做个观众也挺好。”
但这份接纳,却让原本胆怯的王茉莉有了上台的勇气。
而男孩张家新的教育中,并没有这一环节。得知王茉莉也可以成为优秀的鼓手后,张家新情绪崩溃想抢夺茉莉手里的鼓槌。但这时王茉莉不再默认自己是弱者,她寸步不让,最后帅气地拿走了鼓槌。
恐弱,让原本优秀的张家新成了一个坏孩子,举报同学、霸凌同学、威胁同学。
但被接纳脆弱一面的王茉莉,拥有了勇敢、打破困境的力量。
恐弱的遗传,源自父母对脆弱的不接纳;恐弱的消失,源自父母的接纳和信任。
而让我欣喜的是,影片中女性破除“恐弱”牢笼并不带有“打压或反扑”的内涵。
两人争执中,张家新自己摔倒了,王茉莉没有趁机踩上一脚。
小马和前夫“雄竞”时,小叶和王铁梅并没有沾沾得意,反倒说“男子气概是有毒的东西”。
(《好东西》剧照)
他们想要建立一种新的游戏,一种不需要雌竞也无需雄竞的游戏。
像一个人一样活着,拥有一个人该有的乐观、悲观、恐惧、勇敢、果断、迟疑……
理想的性别角色是,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按照自己期待的样子去追求、去生活,能获得在就业、教育等多方面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如果原来的游戏不好玩,那我们就一起建立一个新游戏!”
如果我们和孩子不满意当下的状态,那就一起建立一个新的性别游戏。
从了解打破传统的性别社会角色开始:男生也可以表达脆弱,女生也能勇敢追逐理想;
从了解性同意开始:男生要尊重女孩的意愿,顾及对方的情绪和感受;
从尊重和接纳自己的性别开始: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能享受自然性别带来的乐趣。
(《好东西》剧照)
《好东西》称得上是好东西。如果你家也有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建议你们一起看看。
1
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