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绿色电力硬实力 挖掘绿色技术新动能
服务绿色产业新格局
摘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大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保障能源安全、破解发展制约的必由之路。天津津融投资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融集团”)控股的国有上市公司金开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开新能”)深入落实天津市“十项行动”部署和“三新”“三量”要求,持续做强做优新能源电站主业,超前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新产业新技术,积极承担国有企业在服务实现“双碳”战略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新使命、新任务。
关键词:新能源 “双碳”目标 绿色产业 科技创新
PART.0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仍面临着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化石能源资源制约、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保证,以新能源为核心衍生的新技术、新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发展先机的动力来源。
金开新能作为天津国资系统唯一以新能源电站投资、建设和运营为主业的上市平台,以实际行动做实“三量”、促进“三新”,持续做强做优新能源电站主业,超前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新产业新技术,积极承担国有企业在服务实现“双碳”战略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新使命、新任务。
PART.02
01
多措并举 推动新能源高质高效发展
金开新能坚持自主开发与合作并购“两条腿”走路,大力推动新能源电站开发建设。发挥公司合作并购先发优势,保持与行业一线电站开发商、有产业链协同能力的设备制造商、业绩出色的区域性开发商的沟通合作力度,及时关注和精准出手并购优质新能源电站资产。在自主开发方面,金开新能深化与战略合作高校协同联动及设备制造商、产业投资商的合作,借助新技术培育、产业投资配套等,获取新能源投资机会。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达到319亿,近三年年均增长31%;新能源电站核准装机6.4吉瓦,并网装机4.5吉瓦;累计实现绿电发电量234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768万吨,节约二氧化碳排放2334万吨,落实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护航碳达峰目标实现。从类型看,公司电站资产涵盖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新型储能等多种类型,综合运营能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从区域看,公司在运及在建发电项目121个,资产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
宁夏卫钢沙坡头区200MW光伏复合项目
湖北公安狮子口100MW渔光互补项目
02
多元布局 服务绿色产业新格局建设
金开新能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供应链所困,加大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布局力度。在高端制造板块,金开新能投资入股英利发展,通过产业上下游融通协同,在天津落地高效组件产能,带动世界级品牌英利的全面赋能,助力京津冀共建新能源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区。在综合能源服务板块,投资入股吾盛能源,聚焦天津的吾悦广场、万达广场、麦德龙超市等优质工商业用户,开展综合能源管理、能源互联网服务,提供“一站式”能源服务解决方案。在供应链板块,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金开新能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整合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致力于打造绿色供应链、构建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平台。在智慧运维板块,成立全资子公司金开智维(宁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开智维”),实行“精细化管理+智能运维+智慧交易”模式,提供全方位“集约化+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服务。
03
多方联动 扎实培育 “三新”发展新动力
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需、技术短板、应用实践等领域,金开新能建立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科技创新体系。自主研发方面,金开新能围绕光伏实证基地、智能运维、数字化转型等应用场景,2023年金开新能支出研发资金1.1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3.23%。外部合作方面,金开新能先后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以及企业在技术转化、产业化应用方面的互补优势,开展新技术、新材料等产学研用合作。金开新能与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建“国家能源多模式工业储能技术研发中心”,入选国家能源局“十四五”首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名单;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联合开展无人机电力智能巡检软件、缺陷隐患分析软件研发。
PART.03
01
新能源发展质量领先 护航绿色低碳转型
落实绿色低碳发展行动,金开新能在天津在建和在运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138MW,落地投资10.9亿元,每年可生产1.7亿kWh绿电,减少碳排放量约14万吨;已核准项目装机容量288MW,计划投资24.4亿元。
金开新能锦湖轮胎18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截至2023年年末,金开新能新能源并网装机4.5吉瓦,位列省属国资新能源企业前5,近三年年均增长33%,较行业平均增速高出8个百分点。2023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9.2%,位列A+H股同业上市公司前五;公司人均管理资产、人均营收、人均利润等指标,大幅领先国内能源央企及可比企业,也超过意大利国家电力、法国电力、东京电力等世界一流能源电力企业;专业能力成为行业标杆,公司先后获得“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与“国家优质工程奖”,具有较强的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示范效应。金开新能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有效发挥了国有企业在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中的排头兵、领头羊作用。
02
新业务布局成效显著 助力绿色产业升级
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金开新能协同英利发展投资5亿元建成英利(天津)年产5GW高效组件产能,提供近1100个就业岗位。2023年,金开新能实现产值27亿元,出口创汇11亿元,两项指标均排名天津市宁河区前列。
天津市宁河区5GW高效组件智能制造项目
金开新能新业务布局企业均取得良好业绩,有力地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在高端制造板块,英利发展光伏组件年产能达到12GW,重回彭博一级制造商,2023年实现营收71亿元、净利润1.5亿元;在综合能源服务板块,吾盛能源实现营收1.1亿元、净利润1200万元;在供应链板块,金开供应链实现营收5000万元、净利润4200万元;在智能运维板块,金开智维运维电站规模达到2.85GW,通过人工智能辅助研判,故障消缺时长缩短78%,实现净利润1470万元;在氢能板块,投资国电投氢能,估值已由公司参与的A+轮投后41亿增长为B轮投后140亿,投资额实现翻番。
03
新技术研发成果丰硕 促进绿色技术推广
聚焦科技创新,金开新能在天津配套建设新能源科普实证基地,搭配行业领先的光伏组件、支架选型方案,为京津冀地区光伏设备选型、投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为制造企业、运维企业技术研发提供实证平台。
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已取得授权专利6项、受理专利8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类奖项3项,省部级及以上工程质量类奖项7项。公司培育科技型企业2家,金开智维获评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宁夏回族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京孚威科技有限公司获评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徐春明院士团队研发的高端碳材料针状焦生产技术取得关键突破,产品性能验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了高端品仅能由美日英生产的“卡脖子”局面,正在推动在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以及先进核能等领域开展工业化应用。公司自主研发“新能源智慧运维平台”,内置120余种算法模型,拥有智能诊断、故障预警、辅助决策、功率预测分析等功能,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奖项。
PART.04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产业链进一步增加绿色附加值,把绿色电力转化成为绿色产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升级。下一步,津融集团要充分发挥金开新能产业优势,以壮大绿色能源战新产业为支撑,坚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大绿电与高载能、高附加值产业融合力度,从单纯地生产绿电,逐步向提供“绿色能源、绿色产品、绿色解决方案”的绿色能源生态服务商发展,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筑基赋能,为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担负起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文章来源:《天津市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