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视角 聚焦游戏案例——广阳路幼儿园自主游戏案例分享经验交流活动
一字一语皆用心 一例一品皆有趣
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推进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独特价值,提高教师观察、解读、支持幼儿游戏的专业核心能力和水平,我园开展了自主游戏案例分享经验交流活动。
案例分享正当时
教师们结合本学期幼儿自主游戏开展过程中的观察、记录与指导,就游戏背景的出现、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探索和教师解读以及游戏反思三部分内容进行了逐一分享。
1.蒙玉洁:《哇!我们立在纸杯上了》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在孩子的世界里,小小纸杯能创造出游戏的无限可能。纸杯上不仅承载着小小的孩子们,也承载着孩子们的美好童年。孩子的想法是无限的,孩子的潜力也是无限的。在搭建纸杯时,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自己解决了问题。幼儿在不断的亲历、体验、深入中,好奇心和自主学习动机逐渐丰盈,幼儿也在不断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其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幼儿在持续挑战中不断丰盈了内在探究力!也许孩子们的想法不能在当下去实现,但孩子们的思维、想象、创造等可抵达无限可能。
2.王菡:《乐享骑行,“骑”迹无限》
骑行区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游戏场地,每次户外自选活动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选择骑小车。孩子们喜欢载人兜风、结对骑行、扮演小司机,自己利用材料设计骑行赛道,提高游戏难度。他们自由穿梭在自己设置的情境里充当自己选择的角色尽情玩耍,在游戏中寻找快乐,在游戏中体验生活。
3.张丹:《妙“曲”横生,“球”转乾坤》
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最受大一班幼儿欢迎的就是球类运动,大班的第一学期,幼儿从开始接触高尔夫球到后来自然而然发展的曲棍球这一整个过程,处处体现着游戏的自主性,例如,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自主选择队友,共同商定游戏规则等,不仅能增强体质,提升技能,还使他们懂得了团结协作,做自己的小主人。本案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游戏背景,游戏过程和游戏总结,其中从教育理念和幼儿园真实情况对游戏背景进行阐释,其次,根据游戏的不同阶段将游戏过程划分为前期,中期,中后期和后期四个部分,说明了从高尔夫球到曲棍球的转变过程,并将游戏评价和教师反思贯穿其中,用游戏时的图片和视频加以佐证,最后,将整学期游戏时的教师观察和指导进行总结提炼,教师专业能力得以提升。
4.李丽颖:《童心跳跃,探秘“绳”奇》
《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跳绳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也是孩子们锻炼身体的一个非常好的运动项目。本次活动在孩子们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探索不同的跳绳方法,体验创造的乐趣,发展身体的动作,掌握跳绳的基本技巧,发展想象,合作,创新能力。本案例记录了孩子们从最初对跳绳的好奇,到初次尝试跳绳活动的兴奋与困惑,到一步一步解决困惑,探索跳绳技巧与方法的过程。幼儿的经验在一次次的游戏中得到提升。
5.单冰清:《保龄球的故事》
随着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开展,我们向家长和小朋友们收集了许多的废旧材料,其中就包括许多闲置的矿泉水瓶和薯片桶,薯片桶作为一种低结构的材料,有多种玩法,便于幼儿发挥想象进行探索。小朋友开始不停地摆弄这些薯片桶,对它产生了新的探究兴趣。最近孩子们喜欢上了用薯片桶玩打保龄球的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游戏的人越来越多,游戏的玩法也变得多种多样。孩子们利用低结构材料自行组织游戏、进一步完善游戏流程、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游戏规则。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一直在探索和讨论中进行游戏的整改,并结合已有生活经验,使薯片桶游戏一步步趋于完善,最终像极了真实的“保龄球游戏”。小小的薯片桶,孩子们就能玩出这么多的新花样,令人惊叹不已。
6.侯逸璠:《小班娃娃家从乱玩到会玩》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这个年龄段幼儿最喜欢的主题,但由于幼儿经验的缺失,幼儿在玩游戏时经常出现游戏情节单一,重复性动作多,游戏时间持续较短等问题,若教师不以为然,任幼儿随意玩,幼儿的游戏水平则难以提高。因此,我注重每次游戏后的反思、分析,让游戏中的问题回到教学中、家庭中解决。例如,当幼儿不知道爸爸妈妈在家里的任务怎么分工时,让幼儿观察爸爸妈妈在家里的活动内容,通过谈话活动让幼儿结合相关照片回忆生活经验,再次玩“娃娃家”游戏时,就能自然地表现,从而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水平,丰富了小班幼儿的游戏经验。
7.郭靖:《趣味对战》
在幼儿园中,对战游戏是一种充满乐趣与互动性的自主游戏。通过简单易懂的规则和生动的游戏角色,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此类游戏常以儿童熟悉的主题或故事背景为基础,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游戏场景。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会基本的策略规划、决策能力以及分享与协作的快乐。通过这类游戏,孩子们的社交技能、手眼协调能力和注意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总体而言,幼儿园对战游戏是寓教于乐的优秀选择,有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
8.王雅欣:《小动物的新家》
自主游戏是以幼儿亲历性为核心、以幼儿为主体地位,让幼儿在高自主的环境下,与材料碰撞、让创意盛放,尽情在活动中思考、操作、感受。其中,建构区一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的区域,在这里,孩子们能够用积木与辅助材料为载体,将自己的已有经验与奇思妙想进行大胆地创造。在游戏开展的初期,孩子们天马行空,想搭建的东西有很多,有动物园、城堡、高楼、大桥等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内容。
9.褚新宇:《小积木搭乐“趣”—恐龙馆》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众多幼儿喜爱的游戏中,建构游戏以它独特的魅力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利用形状各异的积木实现心中的想法,并在搭建的过程中发现乐趣。本次活动以安安小朋友的一个搭建想法展开,活动过程中,幼儿建构行为从个体到同伴合作,建构技能从简单到逐渐完善,内容从单一到丰富逐步提升。同时,幼儿的想象力、合作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伴交往能力等也随着游戏的开展逐步得到提升。
10.路雨欣:《百变扭扭棒》
扭扭棒,色彩鲜艳,柔软易弯曲。《合作完成蝴蝶扭扭棒》将经验丰富的幼儿和经验少的幼儿放在一起制作作品,经验相对较少的大泽,在同伴的指导和鼓励下,共同把扭扭棒扭成了一只小蝴蝶,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共同解决问题。《多种材料与扭扭棒的结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如:超轻粘土和塑料盒等,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将扭扭棒塑造出各种独特的形象和作品,大暄和鸿运利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小动物蛋糕。在整个扭扭棒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更收获了友谊和快乐。
11.黄天铭:《小吸管“搭”智慧》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结合中班幼儿以无意识注意占优势,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是在动手、玩乐中进行思维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建构区投放了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低结构材料——吸管聪明棒,它轻巧、外形光滑,颜色多样,具有可连接、可组合、可变形的特性,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同时赋予幼儿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空间。从刚开始简单的平面图形连接,再到立体建构房子、高楼以及自己身边的其他事物,幼儿的经验不断丰富,游戏内容也在继续拓展和延伸。
12.李爽:《指尖上的艺术——曼达拉编织》
本案例聚焦于曼达拉编织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通过引导孩子们用彩线编织出多彩的曼达拉图案,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手部精细动作,还激发了他们对美的感知与表达。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耐心与合作,享受到了创作的乐趣。曼达拉编织作品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传递情感的独特方式,也为幼儿园环境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13.乔岩:《搭来搭“趣”》
建构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操作性强、可持续探究的游戏,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逻辑思维和自主探究等能力,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次案例以建构区为主题,分享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游戏背景,游戏缘起,游戏过程和游戏亮点,其中游戏过程体现了幼儿建构过程的成长,从小班到中班,幼儿的建构能力进步显著,搭建的作品复杂程度逐渐提高,搭建时有目的性;游戏亮点中体现了幼儿各项优秀品质得到发展,例如:安全意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提高等。
14.殷嘉慧:《好玩的沙池》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沙子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沙是大自然的产物,玩沙游戏是通过幼儿的想象,利用沙子及各种辅助材料来进行构造的一种游戏,具有可塑性、变化无穷的显著特点。这样一种低结构、没有既定玩法的原材料,对于幼儿而言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
15.付雨彤:《百变蛋托》
活动中以幼儿自由探索为主,在手工游戏中幼儿会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完成自己的作品。
游戏一 : 种小树。
在游戏中教师发掘孩子们生活中的兴趣,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通过探索蛋托凹凸有致的特征,在游戏中锻炼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游戏二:漂亮的花园
游戏中幼儿运用彩笔和蛋托两种材料结合的方式在蛋托上描画小花。丰富了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在发展手部动作的同时利用游戏中出现的困难锻炼幼儿发散思维。
16.李双印:《一起来“颜”究》
漂亮鲜明的颜色总是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和兴趣,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们开展了一段充满魔法的自主游戏,每一次自主观察、每一次搅拌混合,每一次操作实验,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和发现。我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感受色彩的魅力,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让我们《一起来“颜”究》吧!
17.朱雨楠:《大饭店—妈妈菜》
故事分为五个部分:1.初建大饭店。2.营业期问员工分工不明确。3.饭店缺少顾客光顾。4.生意变得火爆,继续研究新菜品——爆米花。5.继续增加新菜。小朋友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好,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不仅提升了幼儿生活经验与技能,同时在幼儿的心理埋下了一颗发芽的种子,我们期待这颗种子茁壮成长,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惊喜!妈妈菜大饭店的故事未完待续......
18.袁鹏:《挑小棍 乐童年》
挑小棍,是一种传统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获得快乐,还能在无形中提升孩子们的多种能力。让我们一起走进传统游戏挑小棍的世界中,感受不一样的趣味和挑战。
19.冯瑞雪:《彩虹花店》
“开花店”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伴随着幼儿的兴趣,开花店由此展开,我们同幼儿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去探究,去发现、去操作、去表现。在活动中幼儿亲身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从前期的筹备(参观花店丰富相关经验、收集花店相关材料、制作花朵、装饰花瓶、环境创设等),在这一系列的亲身参与中,增强了幼儿主人翁责任感,也让孩子们对“花店的开业”充满期待。在孩子们的努力下,花店一切准备就绪,终于迎来了花店开业,孩子们全情投入,在玩中收获快乐,在玩中收获各种技能,在玩中学会爱,表达爱。
梳理解读明方向
游戏案例分享交流后,张志华副园长对各位教师分享的案例进行了整体点评和总结。首先对“儿童游戏”和“游戏儿童”两个概念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并要求教师正确认识“真游戏”和“假游戏”,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游戏观。其次是基于游戏观察,教师对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发掘和问题解决的描述应进行逐步提升。指出教师的解读与反思应基于专业角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自身的专业发展规划、提高自身业务修养,在分析与解读中为幼儿的深度学习和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通过本次案例分享活动,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分析解读等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也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案例的撰写与分享,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基础上,引领教师以更加专业的能力助推幼儿自主游戏的发展 。
审核:王灵敏
校对:张志华
编辑:田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