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病例汇报者:陈希赟
病例提供者:王兆艳、郭晓会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
⬇️⬇️⬇️
点击本文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完整视频
65岁男性患者,主因发现右眼眼球突出2年余,加重半年就诊。
现病史:2020年11月,患者发现右眼球突出,否认视力下降、眼痛、头痛等;2023年12月,患者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眼科检查裸眼视力1.0/0.5,眼球突出度测量:眶距96mm,右眼16mm,左眼13mm;眼眶核磁:右眼眶内占位,不除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暂缓手术,行保守治疗,其后病情未见进展;近半年,患者自觉右眼眼球突出进行性加重伴右眼视力下降,遂来就诊。
既往史:外院诊断为“冠脉狭窄”4年,2019年10月于外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
个人史:吸烟史,已戒烟20年,否认饮酒史。家族史:无特殊。
眼科查体:
术前外观照:提示右眼明显突出,眼睑闭合不全。
眼位:
OCT(2020年底):黄斑区未见明显异常。
球后血管超声(2020年底):
提示右侧视神经颞侧巨大低回声病变,边界清晰,其内回声不均,CDFI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
眼眶CT(2020-12-12):
右眼球后占位20×17mm,为不规则高密度肿块,与视神经分界不清,眶骨无侵袭破坏改变。
眼眶核磁:
右眼球后方可见不规则团块状等T1信号,短T2信号,内夹杂小斑片状稍长T2信号影,T1WI及T2WI序列内均可见斑片状更低信号影,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小片状无强化影,病灶大小约1.9cm×1.5cm×1.9cm(上下×左右×前后),视神经局部受推压左移。
本次入院相关检查:
彩色眼底照相:
右眼后极部视网膜呈褶皱状。
OCT:
黄斑中心凹存在,右眼后极部向前隆起。
视野:
右眼可见视野缺损。
B超:
右眼颞下方低回声暗区。
眼眶MRI:
右眼肌锥内可见等及稍长T1信号,不规则占位。
混杂T2(稍长及稍短T2信号)。
右眼眼球明显突出,球后部受压扁平。
不均匀强化,大小约30×30×37mm(左右×前后×上下),右侧视神经眶内段被包绕,右侧视神经未见异常强化信号,外直肌及内直肌受压推移,考虑良性肿瘤性病变,神经源性肿瘤可能。
全身检查:
通过上述,我们总结一下该病例特点:1.老年男性,慢性起病;2.单眼眼球明显突出伴视力下降及眼球运动受限;3.视网膜皱褶、视野缺损;4.影像学提示眶内占位,等及稍长T1,稍长及稍短T2,不均匀强化,视神经不强化,占位边界相对清晰;5.全身检查无明显异常提示。
初步诊断:右眼眶占位,冠脉支架植入术后。
治疗:
患者术后第三天出院:
右眼运动受限,内转及下转过中线,外展及上转不过中线。
最终诊断:1.右眼眶占位(右眼眶梭形细胞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2.冠脉支架植入术后。
小贴士:
最后,眶内肿瘤分类较多,OSFT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当影像学提示眼眶单发,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物,T1WI位等信号,T2WI可见混杂信号,DWI低信号,ADC值升高,增强呈“地图样”持续性强化时应考虑OSFT可能。眶内肿瘤最终需要病理和免疫组化确定诊断。
参考文献:
1.王哲,黄高昇,张静等.软组织血管外皮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概念的变迁.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03):223-225.
2.Kim BS, Kim Y, Kong DS, Nam DH, Lee JI, Suh YL, Seol HJ. Clinical outcome of 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 and hemangiopericytoma: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2016 WHO classific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mors. J Neurosurg.2018 Dec 1;129(6):1384-1396.
☞ 一“瘤”障目
☞ 山雨欲来风满楼
THE END
欢迎个人转载,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北京眼科学会或标明转载自北京眼科学会
👍
点赞 和 转发 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