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初冬的北京,阳光绵柔,韵味悠远,经过充分的酝酿和筹备,眼科医生迎来一道学术盛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七届青光眼白内障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国际交流学术会议”于2024年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邀请到国内外知名的青光眼和白内障领域的专家现场授课,分享最新的诊疗方法和临床病例,聚焦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发展,共同探讨行业的未来趋势。眼科同道共聚一堂,会议内容精彩丰富,这是一场干货满满的学术盛筵!
北京大学研究生部崔爽副院长为大会致辞,对参会的学者同道致以崇高的敬意,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此次盛会,增进交流与合作,推动青光眼白内障等领域的学术进步和科技革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元力教授代表人民医院眼科对专家和眼科同道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人民医院是百年老院,眼科也历经了百年的发展,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眼科蓬勃发展,目前已是眼科亚专业齐全领先的综合性眼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线上致辞,王教授指出:本次论坛的新技术新进展分别在白内障和青光眼进行了重点的呈现,是学科交叉的原始动力。学科的交叉让我们诞生了一批创新性的手术,创新性的医疗服务,也让我们的医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16日上午场第一时段
吴慧娟教授、李方烃副主任医师担任本时段主持。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Jay Stewart教授作为学术环节的开场嘉宾带来《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from retinal surgeons' view》的精彩演讲,Jay Stewart教授认为:对于复杂的白内障手术,可以考虑安排在有后节医生的手术室,白内障医生直接处理掉到玻璃体的晶状体,有导致玻璃体牵拉的风险,而且白内障医生不能对视网膜进行全面的检查,可能会遗漏医源性的视网膜裂孔。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呈逐渐增加趋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在《青光眼和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演讲中,演示和讲解了在微创青光眼手术、设备、器械等方面的全面创新,希望3T手术可以推动微创青光眼手术的发展,为临床医师带来更多的选择。
儿童青光眼有不同于成人的临床特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郭文毅教授在《儿童青光眼诊疗进展》中指出,儿童青光眼有眼球结构变异大、巩膜组织薄而软、愈合能力强但有过度的炎症反应、改变眼的外观可能影响学龄期儿童心理发育等等问题,所以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儿童青光眼治疗的关键。
厦门大学厦门眼科中心刘旭阳教授对《近视眼与浅前房》的病例跟踪多年,着重讲解了悬韧带异常相关的基因缺陷,ADAMTS 家族:参与组织结构的连接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提示临床医生如发现不明原因浅前房的患者,特别是年轻近视患者,要注意是否存在悬韧带异常,同时重视此类疾病的全身表现。
角膜移植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青光眼,药物治疗往往难以控制,选择手术治疗可能导致植片失败,如果不能控制,会导致由于视神经损害引起的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角膜内皮功能损伤引起的植片不透明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陈君毅教授介绍了《角膜移植术后高眼压》治疗的宝贵临床经验。
上午场第二时段
任泽钦主任医师、余盈盈副主任医师担任本场主持。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韩颖教授在《Optimization of glaucoma management》的演讲中,重点讲解了青光眼引流术的优化和青光眼临床管理模式的优化,介绍了青光眼MD-OD共同管理模式的优势,这种管理模式更高效、更方便患者。
“无为而治”一词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指通过不做过度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达到最好的效果。“无为而至,及无为而无不为”,即不妄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潘英姿教授分享了两个大家认为应该手术而未予手术,反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的案例。化用道家的智慧,《无术而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涛教授《新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p+I+Xen》的演讲,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使用赞宜®XEN®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王教授认为,对手术适应症的把握、手术标准化和熟练程度、抗瘢痕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等,都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潘晓晶教授在关于《小青白治疗POAG与PACG的临床观察》中指出:MIGS引流原理更符合眼部的生理情况,操作简单、安全性高,MIGS联合白内障术中高灌注,可有效打通远端阻力,优化手术效果。长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支持。
眼压对于青光眼患者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吴慧娟教授《开启眼压医患共管新时代》,分享了眼压在青光眼诊疗过程中的价值,以及眼压测量的方式。临床诊疗行为是伴随着基础科研在不断进步的,会改变医生的医疗行为。吴教授希望随着基础研究的进步,青光眼的诊疗更加精准,更加方便。
下午场第一时段
本时段由侯宪如主任医师、梁之桥主治医师担任主持。
屈光白内障手术的最终目标是恢复患者所需求的视觉功能,获得预期的理想屈光效果,提高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北京协和医院钟勇教授《关注白内障术后的迟发性视力下降》,指出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是白内障术后出现(迟发性)视力下降而可能被忽略的原因,单用NSAIDDS药物可以显著降低白内障术后PME的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用激素,激素联合NSAIDS药物效果更佳。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现阶段仍是我国重要的防盲治盲工作,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唐广贤教授分享了《微创手术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PACG发病机制复杂,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年轻闭青和小眼球闭青恶性青光眼发生率高,PEI+GSL或联合各种小梁网手术为PACG的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王大江教授在《人工晶体植入继发色素性青光眼》的演讲中指出:白内障手术I0L植入继发的色素性青光眼不易发现,虽较为少见,但仍是我们在临床诊疗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及时识别,早诊治,或在发病前采取预防措施,会极大提升患者的预后。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钟华教授在《青光眼的白内障手术挑战》的演讲中,对于青光眼患者的人工晶状体选择,提出应注意青光眼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的精准测量、全面的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注意患者前房深度,弥补医患之间的信息差。安全有效是医患双方首先要考虑的。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罗莉霞教授在《囊袋张力环对高度近视眼IOL位置及视觉质量的影响》中提到:AL≥30mm的白内障患者植入CTR的获益:可减少IOL偏心、倾斜,提高主、客视觉质量,提高屈光预测准确性。
下午场第二时段
李方烃、余盈盈副主任医师担任本场主持。
青光眼诊断的金标准是视野,但视盘、神经纤维层等结构的改变可能早于视野的改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李树宁教授对《健康人群RNFL和GCC5年随访研究 》发现:与RNFL参数相比,GCC参数在随访期间似乎是反映青光眼进展的可靠标志物,特别是在AL和视盘结构改变的患者中。
对于青光眼患者,随访很重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任泽钦教授分享了《青光眼随访一般要求和基本内容》,任教授强调要关注患者常年疾病身心问题,关注全身情况和局部情况,尽力维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职业追求。
厦门大学厦门眼科中心王玉宏教授《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中提到:随着眼科手术技术的提高,患者对视觉质量的要求也同时提高,青光眼患者多焦IOL、散光IOL要慎用。王教授的经验认为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在青光眼早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近年来青光眼的治疗有了很多的拓展,我国是闭角型青光眼大国,邯郸市眼科医院范肃洁教授提出《关于PACD治疗选择的思考》,不拘泥于传统的治疗模式,需要不断探索治疗青光眼的最佳方法。
近年来三片式人工晶体的应用在逐渐减少,但在一些特殊病例中仍有其不可替代之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侯宪如教授分享了《三片式人工晶体在复杂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侯教授认为对于一些无法进行囊内植入和睫状沟植入的患眼,可以考虑三片式IOL的巩膜层间固定,固定相对稳固,可减少术后晚期缝线固定IOL方式后的缝线脱位的风险。
16日全天的学术报告结束,专家们对于新技术新进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畅抒胸意,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经验和教训,都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正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吴慧娟教授小结所言:青光眼专业就是充满了很多未解的、意见不一的内容,大家充分的讨论和思维碰撞,正是本次会议的意义所在。
17日第一时段
吴慧娟教授、孙遥摇副主任医师担任本场主持人。
先天性青光眼是罕见病,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葛坚教授带来《儿童青光眼诊治展望》的演讲,葛教授指出:婴幼儿和低龄儿童,尤其PGC患者,单纯药物作为首选治疗很难奏效,儿童青光眼对不同药物反应与成人不同,可能发生潜在严重的或致死的不良反应,儿童用药依从性和顺应性很差,治疗过程设定目标眼压,并根据青光眼控制情况再评估,但判断困难,当药物治疗控制不佳时,必须手术治疗以达到目标眼压。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继发青光眼》的演讲中,对临床工作提出建议:建立防范意识,高度近视眼的术前细致检查,手术操作时超乳使用低流量模式,术中密闭前房系统保持极其平稳的眼压,尽量减少术源性损伤和形变,术后处理中慎用激素,尽量少用,选择对眼压影响小的药物。人工晶状体选择要考虑利于稳定。
由于白内障手术的影响,术前术后优势眼可发生转换。陕西省眼科医院严宏教授在《优势眼与白内障手术》中指出:目前临床研究多局限于广义的优势眼,容易将不同类型的优势眼相互混淆,需研究简单易行、准确判断优势眼的检测方法。在选择手术时机、眼别和治疗方法上,需要综合考虑双眼视觉恢复和平衡,降低异常双眼交互作用,减少优势眼的转换,从而获得长期的双眼视觉平衡。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赵云娥教授通过病例分享,介绍了《极端浅前房的白内障手术》,对于这一类特别情况,要探究极端浅前房的原因,生物学测量了解眼球参数,眼电生理检査评估手术收益,做到个性化手术,争取成功手术,避免并发症。
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指征要比成人更加严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申屠形超教授在《先天性白内障的视觉康复:手术干预及术后视功能重塑》中指出:儿童白内障手术中I0L植入的最佳时机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I0L植入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早期IOL植入在技术上可行,但早期手术未显著改善视觉结果,且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推迟IOL植入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但要权衡视力恢复的效果。
赞宜®XEN®微创手术示范中心授牌仪式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授牌“赞宜®XEN®微创手术示范中心”,并授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吴慧娟教授XEN MASTER的荣誉。
17日第二时段
本时段由元力主任医师、朱雪梅副主任医师主持。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蒋永祥教授分享了《晶状体悬韧带病变继发青光眼的类型与处理策略》,晶状体悬韧带病变继发青光眼常为浅前房,做白内障手术时,撕囊、控制前房深度等手术操作难度都很大,需要更高的手术技巧。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Victor Koh Teck Chang教授带来《 Advances in glaucoma diagnostics and therapeutics》的报告:以社区为基础的青光眼筛查,具有成本效益和可及性;微脉冲TLT适用于不同程度的青光眼;新型青光眼引流管可以提高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梁远波教授在《睫状体-晶状体间隙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MRI研究报告》中指出:浅前房是PACG基本解剖特征,晶状体前后表面压力差是浅前房形成的核心要素,瞳孔阻滞力是跨晶状体压力差的决定因素,晶状体睫状突距离是PACG的重要预测指标。
SLT近年重新得到广泛重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吴玲玲教授在《充分认识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的演讲中建议SLT可作为POAG的首选、补充或者替代治疗方法,以减少患者使用降眼压药物的数量;SLT也可治疗NTG、激素性青光眼、色素性青光眼、假性剥脱综合征等继发性青光眼;SLT虽然具有明确的降眼压效果,但是对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不尽相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莉教授认为应《重视悬韧带异常造成的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是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重要原因,我们不仅要重视临床显性的晶状体脱位,也要注意隐匿性晶状体偏位以及PACG合并近视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学民教授带来《青光眼患者动态视力及眼球运动特征探究》,李教授的研究结论认为:青光眼会损害患者的动态视觉感知,导致患者对不同速度运动视标的识别能力下降,并可能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和视野缺损相关。
17日第三时段
李明武主任医师、曹晓光主任医师担任本场主持人。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利用二期张力环很困难,若伴随晶状体脱位就更加困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宋旭东教授带来《二期张力环缝合固定治疗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分享》,通过精彩的病例及手术视频展示,详解了如何利用张力环缝合固定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
北京协和医院程钢炜教授讲解了《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微创化及规范化的必要性》,房角手术正在被证明可以微创、有效及安全地降低闭青患者的眼压,该类手术需要具备综合的手术技巧,精准化房角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患者,并对各个环节进行系统评估,认知和处置的规范化是评价该类手术长期疗效以及术式发展的基础。
儿童晶状体病最多见的是先天性白内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元力教授关于《儿童晶状体手术的思考》:首先应了解儿童眼部发育特点,制定合理方案,具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减少并发症发生,严密术后随访,避免形觉剥夺性弱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曹晓光教授详细讲解了《白内障手术相关的散光矫正方法》,曹教授认为,白内障联合散光矫正成功要素有以下几点:患者选择、术前参数测量、Toric IOL计算,手术谈话、手术操作技术及术后随访。
目前,不同类型微创青光眼手术在我国逐渐开展,手术量逐年上升。其术后效果究竟如何?吴慧娟教授做题为《微创手术是微效么?》的精彩演讲,展示了包括小梁消融、KDB内部小梁网切开术在内的几种微创青光眼手术,特别是详细地展示了自己团队利用Xen引流管治疗不同类型的青光眼取得的良好治疗效果。吴教授指出:目前研究显示,Xen引流管可以显著降低不同青光眼类型患者的眼压和降眼压用药数量。微创手术的疗效,取决于我们为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患者选择其适合的术式。
角膜内皮失代偿是角膜移植的第一位原因,也是白内障手术后患者不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预防白内障手术相关角膜内皮损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明武教授强调:术前评估至关重要,把握细节是减少角膜内皮损伤之本。
人文专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成立以来,持续参与多项重大公益项目:中华健康快车慈善公益行、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展的援外光明行、各类民间慈善公益活动等。本次会议特设人文专场,由吴慧娟教授、姚昱欧副主任医师担任主持。
元力教授在《致光明 行万里》的演讲中,真诚回顾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公益光明行二十年的苦辣酸甜,做公益,光明行,永远在路上。
眼科医生行走在寻找光明的路上,鲍永珍教授在《眼科医学人文漫谈》的演讲中,深情地回顾从医之路上的点点滴滴,每接诊一位患者,就是与他/她同行一段路,陪患者走的路,有些路很短,有些路很长,而从医之路一生都在走,大家走了一样长的路,为什么达到的境界却不同?眼科临床工作与艺术、人文密不可分,提高自身的从医质量,不仅仅是技术......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抽奖活动,部分参会医生幸运获得了黎晓新教授亲笔签名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查房实录》一书!
两天的会议圆满结束,科技的发展,理念的革新,思想的碰撞,人文的境界,都在这次国内外专家共聚一堂的论坛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鲍永珍教授致闭幕辞感谢各位专家同道对青光眼白内障论坛举办七年以来的支持,希望大家共同为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有更持久良好的视力、更好的生活质量而努力!
THE END
欢迎个人转载,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北京眼科学会或标明转载自北京眼科学会
👍
点赞 和 转发 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