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派|爆火出圈的“新中式”,何以继续?

教育   2024-11-12 22:05   河南  




从簪花的刷屏霸屏到香云纱的雅风妙韵,从“新年战袍”到衬衫搭马面裙,“新中式”服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场景中,从历史中走来的“新中式”,重新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2023年“新中式”服饰市场规模达10亿元,三年来相关产品商品交易总额增速超过100%,2024年第一季度“新中式”风格商品订单同比增长700%,“新中式”穿搭风正越刮越猛。


爆火看似偶然,其实蕴含着必然。“新中式”服装的设计者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使得服饰跨越历史、融入现代。当人们穿上“新中式”服装,是在表达一种文化的情绪,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自信和尊重。这不仅是商业现象,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华丽展示,体现出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追寻、认同和自信,以及与时俱进的审美创新。“新中式”融合传统中式风格与现代时尚特色,衍生出多样风格,变得更易搭配,从而一步步走入消费者的衣橱。“新中式”是对“中式”的传承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体现,关键突出一个“新”字,让人充分感受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新中式”热潮不仅在服装领域风生水起,还席卷美妆、餐饮、家居、养生等多个领域,带来行业发展新机遇。


如何让“新中式”的风继续吹,让“新中式”潮流  找到更大的舞台呢?




让产品质量更加上乘


“新中式”服装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比如一些明星同款,价格相差数倍。也有网友吐槽到手的服装细节存在bug,并没有想象中称心如意。还有网友高价买到的衣服货不对板、剪裁糟糕,这些都会影响消费者的热情。“新中式”服装如何长红、需要让一批植根传统、设计在线、品质优良的品牌脱颖而出,引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让产业版图拓得更宽


时装的风靡需要持续植入新元素、注入新血液。一方面,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力量。比如,上海设立了汉服版权服务平台,搭建了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传统服饰研究,诞生更多创意工作、经典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年轻人的需求,选用新材料,引入新工艺,运用新技术。比如,除了宋锦外,还可运用云锦、蜀锦、傣锦等织造技艺,或从故宫、敦煌壁画中提取色彩灵感,或尝试斜裁工艺等等,不断提高服装的时尚感和实用性,让其走进更多人的衣柜。

让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零距离”


当下悄然刮起的这股“新中式”风,让我们懂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存在于展览馆、博物馆的橱窗里,更要融入扎实的日常生活中,与时代碰撞出火花,才能传下去、火起来。其实,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让人产生疏离感,并非人们漠然不感兴趣,而是由于缺乏接触和了解产生了刻板印象和形象固着。假如开发为文化符号,创作诞生一系列文化作品、文化产品,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齿轮滚滚向前转动。比如最近蹿红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天宫藻井冰箱贴”,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还有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广受好评的舞剧《咏春》,在香港巡演场场爆火,除此以外《只此青绿》《红楼梦》一票难求。这些都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也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丰盈饱满。

正如泰戈尔所说:“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重放光彩、生生不息,需要以各种全新的方式去演绎、诠释和融合,更需要青年一代去参与、热爱与传播。

(作者:孙希芳,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河南高校网络教育名师钟伟平工作室成员)


许院官微 · 新媒体运营中心出品

(小许网络文化工作室制作)

编辑:李博熙(化工与材料学院)   

审核:王星蕴 李宇然

责编:孙桐

编审:王明华

统筹:钟伟平

新浪微博:@许昌学院

微信公众号:XCU1942

QQ校园号 :XCU1942

官方抖音号:xcu1942

许昌学院
“ 崇德砺志,博学敬业 ”,这里不是另一个许昌学院,这里是许昌学院的另一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