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于乡党 | 乡党第十①-②
文摘
文化
2025-02-05 06:02
山东
![]()
①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②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乡党第十,乡党篇讲了孔夫子很多日常的生活和态度。比如说,对待君主是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行为。面对乡党,也就是邻里乡亲是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面对上大夫、下大夫、大夫,也就是面对上级、下级和同级是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行为,讲什么样的话语。面对老者的时候,用什么样的话语和行为。面对年轻人,面对瞽者,也就是盲人,是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这篇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让我们懂得在生活当中,面对什么样的人,面对什么样的场景,穿什么样的衣服,讲什么样的话,说什么样的内容,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生活当中不同的人群,这就是懂得变通。很多人对儒家文化并没有了解全面,就会认为孔夫子是不是很古板的人。其实决然不是,他是守礼的人,重道的人;但是面对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场合是很懂得变通的。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孔夫子在两种场合,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讲话方式。孔子在乡党,就是和邻里乡亲在一起的时候“恂恂如也”,温和恭顺的样子。似不能言者。似,用得很传神,好像不太能讲话的样子,好像不会讲话的样子,面对乡里乡亲的时候很温和、很恭顺,但是好像不太会讲话的样子。我们来思考这句话,面对自己的邻里乡亲,只要保持温和和恭顺就可以了。要不然讲自己的“道”,人家不一定喜欢听;讲自己的工作,人家不感兴趣;家长里短又没有什么可聊的。想一想我们生活当中是不是如此,在外面参加工作,或者在外面讲学;回到自己的家乡,面对邻里乡亲的时候,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如果没有什么可说的,我们就保持温和恭顺的样子就可以了。这里的“似不能言者”的前提是“恂恂如也”。如果面对邻里乡亲,不是温和恭顺的,再加上不讲话,就会有什么感觉?“这个人怎么这么冷漠呢?这是在外面混得好了,回家板着一副面孔,给谁看呢?有什么了不起的?”所以前提是“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我们看上去很温和的,是笑脸相迎的,很恭顺的样子,好像又不太会讲话,这样就可以了。但是在生活当中,好像很多时候恰恰相反,如果在外面有一些权势,有一些财富,生意做得还不错。我们回到家乡,可能会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不会温和的、不会恭顺,甚至看着谁都不太顺眼。所以这实在不是一个君子之风范,我们是一个修身的君子,我们做一个躬行君子,就要保持“恂恂如也”的样子,见到任何人都是温和的,都是恭顺的。有共同语言就多聊一聊;如果没有“似不能言者”,轻轻的、淡淡的这种状态就可以了。其在宗庙朝廷。宗庙,是在祭祀的活动当中。朝廷,是在上朝之时。如果延伸到现在,就是参加活动和在公司工作的时候。便便言。便便,是形容善于言辞,表达流畅,说话很明白、很通达,这叫便便言。参加活动的时候,在工作场合之时,我们就要善于言辞,要表达流畅了,否则就是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参加活动之时,肯定要讲话的,要讲明白要说话的内容,讲明白工作的内容。在工作当中要善于和他人交流,起码自己本职工作的内容要交流清晰,表达流畅。再来看整个这句话,和邻里乡亲相处的时候,保持温和恭顺,“似不能言者”,没有太多话可讲,但是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和蔼的、可亲的、恭敬的。在活动场合,讲话是流畅的、是善于言辞的。“在其位,谋其政”,做好自己工作本分的事情,讲好自己工作上该讲的话。“唯谨尔”,但是要谨言,要懂得什么话该讲,什么话不该讲,要保持稳重的样子。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朝,就是在朝堂之上。这里孔夫子讲了三种与他人讲话的态度,第一种与下大夫言;第二种与上大夫言;第三种君主在的时候,呈现出来的状态和样子。朝堂之上有卿、有大夫、有士,通常卿是有爵位的。比如说三桓被称为上卿。孔夫子那个时候在做大司寇,被称为大夫,也就是下大夫。卿称为上大夫,通常上朝的时候位轻者先到,位重者后到,也就是大夫先到,上大夫后到,最后君主才到。下大夫先到,所以孔夫子和下大夫言,也就是同级之间侃侃而谈。侃侃,形容温和、快乐的样子。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接下来卿到了,就是上大夫。訚訚,指的是正直、中正、恭敬的状态。与领导讲话了,与领导讲话的时候通常中正的、恭敬的;与平级讲话很温和、很快乐,侃侃而谈。想一想工作当中也正是这个样子,比如说现在准备开一个会议,同事之间先到,领导还没有来,就是侃侃而谈的,大家很温和、很快乐、很愉悦的在这里交流。这个时候发现上大夫到了,也就是我们的领导到了,领导到了以后,我们就不能再侃侃而谈了,开始要中正、正直、很恭敬的样子,把这种状态呈现出来。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这个时候君主来了,踧踖,是指的恭敬、拘谨,有一点不安的样子。再加上“与与如也”,与与,又是从容不迫的样子。我们来体会这两种感受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是局促不安的,这是不够的,太过于拘谨;如果只是从容不迫的,又缺少了一份敬畏之心在其中。我们来体会一下这种感受,我们在这里开会,一开始和同事在交流,侃侃而谈,温和快乐;领导来了,我们要表现出中正的、恭敬的样子;这个时候公司的老总又进来了,我们有一点局促不安,但是又有一点从容不迫,这两个词语组合在一起取其中。从容不迫,我们是很安详的,步履也是安详的,走路也是很从容的,坐在这里仪表也是很端庄的,同时又有一点局促不安,随时准备聆听的感觉,这个就是那个度。其实在生活当中我们处处要用到这种感觉,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我们要呈现出来不同的状态。比如说和朋友交流也是一样的,通常都是温和的、快乐的,侃侃而谈,轻松自在。但是面对一个我们觉得比较重要的人,这个时候开始我们要收起温和快乐的状态,否则显得不庄重、不恭敬,所以遇到一个尊敬的人,调整自己的状态,遇到一个更加敬重的人,就是最后的这种状态“踧踖如也,与与如也”这两种状态取其中,就是要呈现出来的样子。整个这一句话在讲礼仪,《周礼》那个时候是有明确的规定的,见到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行为,到了我们现在没有具体的礼仪规定。但是我们学习《论语》注重的是内在的义理,我们去体会这中间的感受就可以了。比如说和朋友交流、和同事交流,要保持的是温和、快乐的状态,侃侃而谈,轻松自在;见到一个领导的时候,就不能侃侃而谈了,要让自己庄重、恭敬、中正,这个时候给他人的感觉才是值得信任的。见到一个公司的老总,或者说一个长辈的时候,就要开始有一种拘谨不安的感觉,随时聆听对方的训导,并且还从容不迫、威仪适中,取中和,取中间的分寸就可以了。其实在一个家庭当中也是一样的,在朋友聚会当中也是一样;在生意场合也同样的道理。和平级的时候侃侃而谈;尊敬一点的领导,我们开始保持中正和恭敬;再有一些德行的、有智慧的,或者身份地位比我们高很多的,就是“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取其中的这种状态,这就是“礼”。同时这也是一份敬意,我们内心的敬畏之心,遇到不同的人,这个“敬”所表达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本文稿,取自虚空济app线上课《论语》,主讲人:虚空先生。
整理 | 虚空编辑部
定稿 | 虚空编辑部
版权声明:本账号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白天:07:00-19:00
晚上:20:00-23:00
虚空先生/学生们直播
分享学习和修身之道
新浪微博:虚空先生
线上课程APP:虚空济
客服小济:15628903791(同微信)
咨询电话:13573193791(同微信)
预约小住:18615536701(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