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之为贵 | 子罕第九㉓
文摘
文化
2025-01-22 06:01
山东
![]()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何为法语?正道、正理,别人讲的正确的道理,怎么能不听从?改之才是最重要的。这里重点在一个改字,我们听到那些正确的道理,很多时候是认同的、认可的,但不一定改。改是修正,就有道而正焉。我们听到了一个正确的道理,听到了一个法语,我们觉得很好,我们表示认同,接下来就是行的重要性,也就是这里的改,是修改我们自己,修正我们自己的行为,让我们合于我们听到的正理、正法。但是这里我们要懂得去辨别“法语之言”,对方讲了一定是正确的道、正确的理,我们才会去听从,听从以后我们才会去改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圣贤文化?因为圣贤文化所讲的就是法语,正道、正理这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明,流传下来的文化是古之先贤所总结,既然能传承数千年,一定是真理,否则不可能传承这么久。比如说在生活当中我们的领导,我们的父母,或者比我们有智慧的那些人,或者我们身边的那些长者,通常他们也会对我们讲很多道理,如果认为是正确的,我们就要懂得去听从,听从了以后我们就要懂得去改之,这个才是最贵的,也就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只是听来了很多道理,但是并没有应用到自身,并没有去改正,听来的道理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现在流传一句话,懂很多的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就是我们并没有去修正去修改。现在我们经常讲到一个词叫修行,何为修行?字面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不断地修正我们自己的行为,称为修行。想想我们很多时候,如果听来的道理并没有改,并没有用到自己的身上,就不是在修行,因为没有修正自己的行为。巽与之言,能无说乎?巽:恭顺的、委婉的、温和的。别人委婉、温和、恭顺的对我们所讲的言语、话语,我们怎么能不高兴、不开心呢?绎之为贵。绎:是抽丝分析,不是看事物的表面,要看里面的道理。比如说我们生活当中,很多人有话不会直接讲,会温和的、委婉的、恭顺的,以我们能接受的方式告诉给我们,这个时候我们听上去是开心的、是高兴的,但是接下来还有“绎之为贵”,我们要懂得从中分析,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来举个例子,什么叫做“法语之言”?什么叫“巽与之言”?法语之言直接给我们讲正确的道理。拿孩子来举例子,说今天孩子犯了一个错误,欺骗了他人,撒谎了。这个时候父母直接告诉他,不许撒谎,人无信不立,你必须要守诚信,说到要做到,不许骗人,不许欺诈,这叫“法语之言”。什么叫做“巽与之言”?我们温和地、委婉地对这个孩子讲,所以我给你讲一个故事,讲了一个狼来的故事。这个时候告诉孩子,你看你总撒谎,你每次都喊说有狼来了,就有人来救你,最后人来了以后发现你在撒谎,下次你又喊狼来了,人们担心你的安全,又来看看,结果发现你依然在撒谎,人们又走了。下一次狼真的来了,你就喊狼来了,结果别人没有来的,因为认为你在撒谎,最后你丧失了自己的生命。这个孩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呢?这个就是“绎之为贵”,我从当中分析得到了一个理。如果你没有从当中分析,你就会认为讲“狼来的故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可是对方既然对我们讲了这个故事,说明一定有其中的道理,我们没有从当中抽丝剥茧,没有从当中去分析得到,我们自己该得到的理,我们只是很高兴,所以说“巽与之言,能无说乎?”别人温和、委婉、恭顺地对我们讲了一番话,我们是高兴的,我们是开心的,但是不要只顾着开心和高兴,我们要去看背后的道理。通常上级对下级,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会采用“法语之言”,直接告诉我们正确的道,正确的理,我们只要听从改正就可以了。但有的时候处上位的人、做老师的人也会用“巽与之言”,因为这个学生他可能接受不了,这个孩子可能自尊心太强。这个时候就会委婉、温和地去讲,对于听者的我们就要从中去分析和体会,不要只顾着高兴,不要觉得你看领导直接说了别人,却没有直接讲我,到我的事情他只是说了一个玩笑,讲了一个故事就过去了,不要高兴的太早,是我们没有从中去体会那个道理。通常朋友之间、下级对上级、孩子对父母,有的时候无法用“法语之言”直接去讲那个道理,可能也会委婉、恭顺地、温和地去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个时候我们也要从中去体会,看看他到底想要说的是什么?中国人讲话通常是不直接讲的,都是委婉地讲,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性格,也是中庸之道,讲事情只讲一半,那一半要自己去体会的,在生活当中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比如说我们问一个朋友,我这个衣服好不好看,他说挺好看的,只不过颜色可能也挺深,它是个蓝色,但是蓝色特别好看,很规矩、很中正,他表达了它的好看,但实则中间还有他认为不好看的地方,只不过他没有讲,这个时候我们自己要去体会的。比如说同事之间的谈话,领导和员工的谈话,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说你的工作做得很好,最近特别努力、很精进,只不过有一些事情还需要再改正一下,只不过那件事情处理得还不是特别好,但是已经很棒了。其实有话要讲,但是没有讲完,这都是“巽与之言”。所以这句话在我们生活当中常常用到,我们不能只顾着高兴,我们要懂得去听话外之音,看看到底在讲什么?不要沉迷于假象当中,否则我们自己看不到问题的。我们再换一个角度,当我们对别人讲话的时候,也是这两种方式。一种是“法语之言”直接对他讲正确的道理就可以了。另外一种是“巽与之言”,我们要懂得因材施教,看看对方是什么样性格的人?他可以接受到什么程度?他在哪个阶段?如果直接可以听的,我们就直接讲“法语之言”就可以了;如果这个人的自尊心是强的,他还没到能听懂的阶段,他还没到可以完全接受的阶段,那我们就要采取“巽与之言”,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如果别人讲的“巽与之言”,我们只顾着高兴,没有从中分析和总结,没有从中体会到话外之音,“从而不改”。别人讲的“法语之言”,我们觉得有道理,我们听从了但是并没有用来修正自己,我们自己并没有改变。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我也不知道拿这样的人该怎么办了。孔夫子感叹了这样一句话,这句话的重点就在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着高兴,我们要懂得从中分析总结和体会,不要只是听从了道理,我们要来修正和修改自身。我们再来给这段话做一个总结,在生活当中我们有两个角色。第一个角色,我们要懂得用“法语之言”,去教化影响他人;如果对方当下是无法接受的,我们要懂得用“巽与之言”,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阶段?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第二点,我们换了一个角色,我们这一生当中总是要听别人的“法语之言”和“巽与之言”。我们要去珍惜那些用“法语之言”教导我们的人,因为他希望我们变得更好,他愿意教给我们更多的道理,他觉得我们后生可畏,他觉得我们未来可期。所以对方采用“法语之言”来教导我们,指正我们的行为,我们要懂得珍惜和感恩,而最好的感恩方式,莫过于听之改之。我们可以来思考一下,如果对方总是和我们讲正确的道理,讲“法语”,而我们根本听不进去,或者我们只听但并不去做,并不去改,久而久之对方就不再讲了。因为我们是不可教化的,我们从没有想过去改正,又有谁愿意来教化我们?同样我们也要懂得珍惜那些用“巽与之言”来帮助我们的人,因为他不好直接讲,他用温和、委婉甚至是恭顺的方式,跟我们讲了很多事情,讲了很多问题,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还有人愿意帮助和改变我们,我们要保持一个谦逊的态度,同时要懂得“绎之为贵”,我要从当中去分析,从当中去总结,从当中去体悟。
![]()
本文稿,取自虚空济app线上课《论语》,主讲人:虚空先生。
整理 | 虚空编辑部
定稿 | 虚空编辑部
版权声明:本账号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白天:07:00-19:00
晚上:20:00-23:00
虚空先生/学生们直播
分享学习和修身之道
新浪微博:虚空先生
线上课程APP:虚空济
客服小济:15628903791(同微信)
咨询电话:13573193791(同微信)
预约小住:18615536701(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