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特辑】数说四川75年

政务   2024-10-01 09:21   四川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盛世华诞 举国同庆(蓝天果书,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数说四川75年


四川省统计局
2024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7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奋力拼搏、接续奋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经济总量

1952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4.6亿元,1973年达到103.9亿元,用21年跨上百亿台阶;1991年达到1016.3亿元,用18年从百亿跨上千亿台阶;2007年达到10562.1亿元,用16年从千亿跨上万亿台阶;2023年达到60132.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1953—2023 年四川GDP年均增长8.0%。
二、产业发展

1952年四川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6亿元,1980年突破百亿元,2002年突破千亿元,2023年达到6056.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1953—2023年年均增长3.8%。2023年,四川粮食产量3593.8万吨,是1949年的3.3倍;油料产量438.6万吨,是1949年的21.3倍;水果产量1490.4万吨,是1949年的363.5倍;生猪出栏6662.7万头,是1949 年的51.1倍;水产品产量178.9万吨,是1949年的894.5倍。

1952年四川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7亿元,1983年突破百亿元,1996年突破千亿元,2011年突破万亿元,2023年达到2130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1953—2023年年均增长11.0%。工业方面,1952年工业增加值为2.6亿元,1984年突破百亿元,1997年突破千亿元,2013年突破万亿元,2023年达到16705.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1953—2023年年均增长11.4%。2023年规模以上发电量是1949年的3205.8倍;天然气产量是1949年的5407.3倍;生铁产量是1949年的1964.0倍;粗钢产量是1949年的3021.1倍。建筑业方面,1952年建筑业增加值为1.1亿元,1994年突破百亿元,2009年突破千亿元,2023年达到4846.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1953—2023年年均增长9.1%。

1952年四川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4亿元,1985年突破百亿元,1997年突破千亿元,2013年突破万亿元;2023年达到32769.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1953—2023年年均增长9.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324.9倍;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733.4倍;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445.1倍;金融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819.1倍;房地产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1505.9倍。

三、内外需求

1952年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亿元,1981年突破百亿元,1996年突破千亿元,2013年突破万亿元,2023年达到26313.4亿元;1953—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2%。分城乡看,2023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是2012年的2.8倍,乡村消费品零售额是2012年的2.5倍。

1953—2023年四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1%。分产业看,2012—2023年第一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2.9%;第二产业投资年均增长9.6%,其中工业投资年均增长9.8%;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 11.3%。分重点领域看,2012—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6.1%;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4.0%。

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067万美元,1981年突破1亿美元,2006 年突破百亿美元,2020年突破千亿美元,2023年全省货物进出口额达1361.1亿美元,是1978年的3346.8倍,年均增长19.8%。其中,2023年货物出口额是1978年的4504.3倍,货物进口额是1978年的2326.8倍。
四、区域发展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为6.6万亿元,2021年突破7万亿元,2023年突破8万亿元,达到81986.7亿元,占全国、西部地区的比重分别为6.5%、30.4%;按不变价格计算,2020—2023年年均增长 5.4%。

2023年成都平原经济区GDP为37056.6亿元,是2005年的8.7倍;川南经济区为10090.1亿元,是2005年的8.9倍;川东北经济区为8864.1亿元,是2005年的7.8倍;攀西经济区为3564.9亿元,是2005 年的6.7倍;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为1016.6亿元,是2005年的8.4倍。

1978年四川仅有6个市GDP超10亿元;2023年18个市(州)GDP 超千亿元,其中9个市(州)超过2000亿元。

1990年四川有16个县(市、区)GDP超10亿元;2000年有114个县(市、区)GDP超10亿元,其中5个超百亿元;2023年128个县(市、区)超百亿元,其中11 个超1000亿元。

1953年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04%,1964年突破10%,2003 年突破30%,2010年突破40%,2016年达到50%,2023年达到59.49%、比1953年提高了51.45个百分点。

2023年,21个市(州)中有14个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183个县(市、区)中有76个县(市、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其中27个县(市、区)超过70%。
五、社会事业

2023年末,四川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2万所;专任教师102.3万人,是1952年的8.5倍;在校学生1544.8万人,是1952年的3.9倍。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7年提高到2020年的10.27年。

2022年四川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1215.0亿元,是 1996年的46.4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GDP之比)为2.14%,比1996年提高1.23个百分点;2023年,发明专利授权3.3万件,是1997年的65.9倍。

2023年末,四川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分别为209个、272个、4063个,分别是1952年的52.3倍、272倍、27.8倍;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1323.8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446.7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6年的4.02%提高到2022年的4.32%。

2023年末,四川拥有医疗卫生机构7.5万个;卫生机构床位数 70.9万张,是1978年的5.1倍;卫生技术人员74.0万,是1978年的 4.7倍。平均预期寿命由1990年66.3岁提高到2020年的77.8岁。2023年末,四川共有体育场地30.6万个,体育场地总面积2.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平方米;体育产业增加值从2018年的530亿元增加到 2022年的792.7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8年1.2% 提高到2022年的1.4%。
六、民生福祉

2020年底,88个贫困县全部摘 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

2023年四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14元,是1990年的 43.6倍,1991—2023年年均增长12.1%;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3550元,是1990年的35.4倍,1991—2023 年年均增长11.4%。

2023年末,四川就业人口4722万人,是1952年的2.3倍。城镇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由1952年的9.7%提高到2023年的 53.9%;非农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由1952年的13.5%提高到2023年的67.5%。

2023年末,四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26.3万人, 其中参保职工2379.2万人,是1995年的8.1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132.8万人;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191.3万、1584.8万和 1218.9万人,分别是1995年的3.3倍、8.1倍和12.2倍。

七十五载砥砺前行,七十五载春华秋实,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祖国万岁(南充 陈新 书,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文章

1.【特稿】总量连上台阶 结构优化升级——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2.【特稿】75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3.【特稿】为民族复兴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党的建设成就综述

4.【特稿】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新中国成立75周年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综述

5.【特稿】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三成

6.【特稿】75年来全国粮食总产量增长5.1倍

7.【特稿】数说中国丨75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8.【特稿】向着科技强国加速迈进——新中国成立75周年科技事业发展综述

9.【特稿】打造新动能 释放新活力——新中国成立75周年服务业发展成就综述

10.【特稿】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新中国成立75周年法治进步成就综述

11.【特稿】数说中国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明显

12.【特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新中国成立75周年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综述

13.【特稿】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新中国成立75周年社会事业成就综述

14.【特稿】向着农业强国加速迈进——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三农”发展成就综述

15.【特稿】我国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数量已破千万

16.【特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发展成就综述

17.【特稿】一个村庄的75年——绵阳北川石椅村的75年
18.【特稿】数说中国丨我国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第一

19.【特稿】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综述

20.【特稿】汇聚共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引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纪实
21.【特稿】画好团结奋进最大同心圆——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成就综述
22.【特稿】数说中国|75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23.【特稿】数说中国|75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8倍
25.【特稿】长江、黄河,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声音
26.【特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一
27.【特稿】工业经济跨越式增长 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坚定——新中国成立75周年工业发展成就综述
28.【治蜀兴川】“数说四川75年”新闻发布稿
29.【特稿】数说中国丨75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30.【治蜀兴川闻】75秒看四川75年经济社会发展
31.【文艺】大型纪录片《一九四九》今晚播出
32.【特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二
33.【论坛】《人民日报》刊发中国社科院院长高翔文章:勇开历史新天地
34.【特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数说四川75年”主题新闻发布会 75年来四川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35.【特稿】雄途致远通千里 砥砺大道国运兴——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综述
36.【特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三
37.【特稿】同心奔赴美好前程——新中国成立75周年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成就综述

38.【论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刘同舫
39.【特稿】民族一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纪实
40.【特稿】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
41.【特稿】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42.【美丽中国】70多年前,他们立碑盟誓
43.【特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四
44.【特稿】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新中国成立75周年水利事业发展成就综述
45.【特稿】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五
46.【特稿】为民族复兴尽责 为人类进步担当——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外交成就综述
47.【特稿】“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纪实
48.【特稿】今天的中国,明天的中国||任平
49.【特稿】数据见证75年伟大成就
50.【出版资讯】歌颂伟大祖国 礼赞锦绣四川——四川省地方志办策划出版《巴蜀史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
51.【特稿】今天,请记住这些闪亮的名字
52.【特稿】治蜀兴川七十五载  奋楫笃行铸就辉煌——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
53.【特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54.【特稿】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55.【特稿】75年,有多远?

56.【特稿】曲青山:新中国75年的光辉历程和历史启迪

57.【治蜀兴川】你好,这里是四川!

58.【治蜀兴川】75秒看四川75年——人均GDP

59.【特稿】任仲平:光明之路 正义之路——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

60.【特稿】新华社社评: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61.【特稿】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六

62.【特稿】为世界进文明 为人类造幸福——新中国贡献世界的历史逻辑
63.【特稿】75年,奇迹如歌!
64.【特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65.【特稿】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66.【特稿】志载盛世守初心 鉴往知来续华章——地方志忠实记载四川75年的发展历程与光辉成就
67.【国庆特辑】喜庆祖国华诞 礼赞锦绣四川
68.【国庆特辑】《开国大典》: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张军锋
69.【国庆特辑】新中国第一面国旗背后的历史故事
70.【国庆特辑】数说四川75年
71.【国庆特辑】定格瞬间,致敬守护国泰民安的他们
72.【国庆特辑】相册里的国庆节‖邓训晶
73.【国庆特辑】南充国庆颂‖衡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四川省统计局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方志四川
直笔著史记盛世 问道彰善启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