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 :“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

文摘   2025-02-01 19:38   河北  





我是一个山中习禅,持剑读书的白发老人

愿我编辑的文字对您有帮助。


郑曼青先生学太极拳近五十年才悟到“松”的道理。究竟什么叫做“松”?怎么能松得很干净,这句话很难讲明白。

郑曼青先生回忆杨澄甫先生当年教拳,一天到晚坐在那儿,可以不发一言,不问他他绝不讲话;但这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


杨澄甫先生还讲了一句话,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郑曼青先生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学不到吗?五十年后想起来,郑曼青先生说:“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太极拳说难,就是难在自己挡住自己,不肯松,如果真正把这个松字能了解,那便是好极了。无论如何,要放松。要松到什么程度呢?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所以力量再大也没有用,都空掉了,甚至你自己跌成重伤,那我打人家呢?把一个整个的人打出去好几丈外,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太极拳的一种高深理论,它有一种哲理在里头,而且是一种合乎科学的杆杠力量。不但是哲理与科学合而为一,它能将各种自然原理合并来应用。这你会觉得很难,可是只要真能松透的话,什么都拦不住你。所以练太极拳‘松’为第一,这一点是我自己深深感受到的。”

罗邦桢是郑曼青的大弟子,他在去美国之前特地向郑曼青先生请教在美国教拳应注意什么?郑曼青先生回答他:“要注意松。”

后来罗邦桢说:“练拳45年,不敢说有45年的东西,一个‘松’字,就让你琢磨终身。”常言道:“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


松是通行证,松是敲门砖。松到什么程度,太极拳就达到什么程度,松不到那个程度,便不晓得那个程度的奥妙。


李雅轩在《太极拳随笔》中提出“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特别强调练太极拳要松,而且要大松,要松透。松得周身毫无拘滞之力,松得两臂如绳儿吊着重物一样,经常有沉甸甸重砣砣的感觉。身势松得软若无骨的样子,但是这种大松大软,不是软塌塌,不是松懈懈,不是松得软得如一摊稀泥。而是以神气将身势鼓励起来,使它动荡起来,有强大而又灵敏的柔弹力。太极拳练习到了真正松了的阶段,全身都有气布满,前后左右都撑满抱圆。李雅轩先生比喻为伞的撑开。伞不用时收起来,放松了;用时撑开,此时伞面是绷起来的。不是硬也不是懈,是整个铺开的。整个伞面是完整的,伞面上的每一点都处于整体中,张力是均匀的。


杨澄甫先生外孙、太极大师赵斌曾写道:“放松、放松、放松”这是练拳时刻要注意的,然而放松不等于放软,不僵不涩为“松”,无气无意为“软”,松中有稳,松中有沉——沉着之沉,这才是真正的“柔”,练拳时全身肌肉关节要放松放开,凡用力处,不着意于肌肉的奋张,总以意、气指挥身体之稳定运动,勿使“拙力”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而来束缚身体,才能变化轻灵、圆转自如。


太极真言16

张秀刚老师说:练太极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因为心有所畏便紧张,紧张就不能松。所以有自信心很重要,不只是打太极拳,生活中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的。但知道不知道是主观问题,做到做不到是客观问题。心知才能身知,心知不等于身知,身知胜于心知,所以我们练太极拳要时刻问自己:放松了没有?松透了没有?

筋骨要松

指的是要易筋换骨洗髓,所谓易筋就是指通过一定的锻炼方式使得筋粗力长,使得全身的大筋粗壮长起来,然后气力就大了,这还不够以后进一步锻炼还要让长粗的筋再隐下去,使得其紧贴骨骼,此时的人已经没有五大三粗的肌肉男的形象,而变成骨骼锋现的文人气象,这时的筋通过长粗拉伸下贴,变得极有弹性和收缩性,不仅灵活,而且力量极大,所谓换骨就是指通过锻炼要使得骨密度增加,骨骼的硬度和弹性都能增加,更加能抵抗外界的打击。

洗髓是气走骨髓了,骨髓的造血功能和免疫能力都大幅度增加,整个人的身体素质变有很大的改变提高,仿佛脱胎换骨一般。故名洗髓。

皮毛要攻

是指锻炼到一定程度要气走外膜,气走毛孔,进一步增加人天混化的程度,气走外膜不仅能够强壮人的结缔组织,使得其非常富有弹性,极大提高抗极大能力,即所谓的能练成棉花肚,对于太极拳来说,这样能够使得外界无着力点,有如虎入泥潭,无论何等嚣张,都无法发力发威。

另一个好处是能够提高人的灵敏性,对外界的感知功能,外界有微小的风吹草动都能被感知,极度灵敏,即所谓的一羽不能加,蚊蝇不能落,对于太极拳来说,极有利于听劲功夫深了甚至能够隔空听劲即未与对手有实体接触便能够感知,能够在对方发下一个动作的之前事先感知到对方由于要运动而变化的人体场,提前得到信息。

气走毛孔,能够真正的使得气走每个毛孔,每个毛孔都能走气,功夫就很深了,可以胎息了。

节节贯穿

节节贯穿指的是全身的骨架关节都能够松开,能够逐节运动,仿佛似蛇行似的,这在娥眉十二庄中叫蛇行蛹动,能够把力量随意得发到关节末梢,但是前提是关节都要能松开,特别是三松松腰,腰的脊椎骨能随呼吸自由前后凸凹,有如九曲珠脊椎骨要拉开,仿佛轻轻地上下叠在一起,脊椎骨的运动范围增大后,就是相当于五弓中最大最关键的大弓拉开了,能够弹抖发力了。

然后就是跨要松,跨部的骨盆和大腿骨的关节要松开,这是个假关节,成人已经钙化,极难松开,真正送开后骨盆的活动范围就大大增加了,以后能不能自由控制尾闾骨是关键,跨松开后,丹田气的范围就大了,加上松开的腰,丹田气就能灵活无滞地传送周身。

肩胛骨要松开,使得两臂能够自由通臂,仿佛骨头不存在,松开后一放出去,手臂肯定比原来至少长半个手,因为送开了,另外半个手臂的距离能移动过来了,这在通臂拳中特别被重视,因为手长了,打人就有优势,也只有肩胛骨松开了,才能使得力气能够传道拳心手背。

只有节节贯穿了,才能真正做到七拳齐发即头,肩,肘,手,跨,膝,脚很难想象全身骨架关节不松开的人,怎么才能自如运用这七拳。我们知道太极拳的力量一部分是从用力蹬地,从而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腰部的控制方向,传导到手脚上,要是不节节贯穿,力量传导便受阻,便难以发挥整体的整劲。

虚灵在中

虚灵在中,是指练到一定程度要达到“腹极实,而心极虚(灵),”心虚灵就能灵危不拒,坦然自如,心虚灵是功夫深化的高级阶段,内涵极深,难以说明,可以这么说,只有心灵虚灵才能自然气沉丹田,清气得升,浊气得降,也只有心灵虚灵才能内外统一,心,意,气高度统一,内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肩与跨合,膝与肘合,脚与手合(外三合),只有内外三合,五弓才能齐拉,齐发,瞬间释放出巨大的破坏性穿透力极大整劲,也是许多太极拳练习者向往的终极目标。

16字虽然含义极深,万言难尽,但是即使像我们有部分知识基础的才能基本理解点皮毛了,更别说普通的没有专业知识的爱好者,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即使能理解的,没有具体的锻炼方法也是枉然。所以真正的太极拳的诀窍和秘密精华都是在这些普通的但是秘密有效的锻炼诀窍上,有心法,有站庄,有器械辅助锻炼等等。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帖!


书剑楼主
一个爱国正能,阳刚、笃学的文武兼修课堂。一个关于禅修,武术、国学的结缘共进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