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高位推动,凝心聚力抓组织实施。成立红河州“双减”工作专班,印发《红河州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任务清单》《关于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的实施方案》《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双减”工作方案》,从州级层面与教体系统层面分别明确责任清单、工作时限、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工作职责,全面统筹推进“双减”工作。二是深化改革,聚焦校内抓教育质量。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教学有关要求,编印《红河州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制定小学和初中学校、城区和农村作息时间、课后服务时长参考模板。全面规范课程设置,采取学区化管理、强校带弱校、1+N课堂、教师兼职、走教等多种形式,实现开齐开足课程课时。以教科研为龙头抓作业设计,努力做到“控数量、提质量”,确保学校教育“减负不减质”。三是健全机制,保障“双减”落地见效。13个县市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下拨省级课后服务奖补经费8041万元,全州59万余名学生、3.5万余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活动,涌现出屏边县湾塘小学“四个起来”连续三年保持零近视率等一批因地制宜、内涵丰富、富有特色的典型经验。四是强化督查,持之以恒抓工作落实。以督查通报倒逼工作落实,以省级“双减”工作情况通报为契机,依托教育部基础教育管理监测平台,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日通报、周调度。全州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学校,作业时间控制、课后服务时间均100%达标。
一是优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督促各中小学建立“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并将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深入学习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大力倡导参与式、启发式、生本教育理念,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探索总结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轻负担、高效率、优质化”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有实质性的提高。二是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充分挖掘校内教师资源,将体育、音乐、美术等全方位、多角度融入学校课后服务。组织篮球、足球、跳绳等体育竞赛活动;将尼西土陶制作、德钦弦子、傈僳族“阿尺目刮”舞蹈等内容纳入课后服务;依托体育美育“浸润计划”,发展学生社团,提供多样化选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加强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州财政局、州教育体育局、州发展改革委、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财政补助经费保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州属公办中小学按照每生每年150元的标准进行财政补助。德钦县按照每生每学期200元的标准保障课后服务开展,除省级奖补外剩余部分全部由县级财政兜底。
瑞丽市创新举办全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和课后服务成果展,每周六组织1所学校到瑞丽城市中心广场集中进行展演,已累计展演13场、参展师生2万余人次,现场观众15万余人次。一是打造文化底蕴和教学成绩晒场。坚持教展结合、赛晒结合,将学校文化底蕴、管理模式和教学特色融入日常工作和展示目录,通过素质教育展演全面展现学生学习状态、精神风貌、展示学校教师风采和教学成效,切实做到以晒促学、以晒促教、以晒促赛、以晒促建,着力营造全市教育战线相互学、相互赛、互促共进、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二是打造课后服务和“双减”落实晒场。在集团化办学的基础上整合师资力量,开展绘画、书法、曲艺、体育、棋艺、文学、科技、器乐、外语、手工、无人机、劳动教育等特色化课后服务,将学校课堂延伸到广场、社区、科普基地、田间地头,逐步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有效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切实减轻学生课后家庭作业负担和校外辅导培训负担。瑞丽市第四小学与德宏州无人机协会合作开展特色科技课程,共有7名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荣获2银4铜的好成绩。
一是高度重视,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措施》《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定期召开课后服务工作推进会、现场会、专题会,组织课后服务成果展示。加强督导检查,严格落实教育部“5个严禁”要求,指导督促县(市、区)调整完善课后服务机制,进一步规范全市课后服务。二是多措并举,注重学生内涵发展。坚持课后服务素质教育为导向,将课后服务作为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的重要阵地,指导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一校一案”科学制定服务方案,形成以“基础托管+特色课程”为主要形式的课后服务机制。建立完善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学技术教育和科普活动。三是突出“三个导向”,提升服务质量。突出需求导向,“菜单服务”强化基础保障。采用“1(作业辅导)+N(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形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水平、学生需求和课程设置,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建立作业辅导加科技教育、体育锻炼、劳动实践、艺术教育、社团活动、素质拓展等课后服务内容体系。 突出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巩固薄弱环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学校为主、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多方借力、多管齐下,联合市科协、妇联、团市委等部门,在各中小学校开展各类非学科类课后服务活动助力“双减”。突出管理导向,开展全市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全市实现信息化管理校校全覆盖,学校在平台上发布课表,设置课程,家长选课等,优化课后服务全流程管理。
一是融通儿童生活经验和教材内容,设计和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各学科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高效落实学科综合育人、整体育人。鼓励科学教师从学生生活经验视角,对科学教材内容进行深掘和拓展,设计和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二是搭建平台,积极推动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科学教研,不断提升教师科学教育业务能力;开展科学教师科普活动培训和讲座,观摩和交流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科技作品的制作,不断提高师资业务水平。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市教育体育局联合市科协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选派优秀队员到省、州参加各类竞赛。各学校每年通过科技周优秀科技创新作品评展、科普报告讲座、网上科学实验、科普讲解等,积极引导青少年动手动脑、提升科学素养。整合市科技馆、恐龙博物馆、图书馆、恐龙化石科普展示教育基地、恐龙谷等功能场馆、基地进行科普宣传,开展科普活动,普及科技知识,推动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