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卧功

文摘   2024-08-17 00:01   云南  
崇古尚今 安和康顺  

生命·命运·健康-同体 



周天卧功,自然通大小周天


后天八卦周天卧功,又称为八卦周天睡功、后天八卦返先天睡功。它是依人体真气运行主窍位,结合后天八卦图象所定方位与人体八卦的对应相合之窍位,通过意守来炼精化气,炼气还神等,逐步达到自然地通大、小周天,使锻炼者由病状而康复,由体弱而健康强壮,心性逐渐平和,从而阴阳平衡、水火既济,促使人体功能从后天返还先天。



简而言之,练习后天八卦周天睡功,能修补人体能场与体魄。它是古代气功一般的入门之法,凡是体质过于虚损,体力劳动者,或者体力劳动不足者,都应该先修炼此方法,经过炼精化气、炼气还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四个阶段,返回到无为之道,合于先天八卦。 


卦象与窍位


乾(天),会阴穴。(“  ”乾三连)

坎(水),命门穴。(“  ”坎中满)

艮(山),肺俞穴。(“  ”艮覆碗)

震(雷),大椎穴。(“  ”震仰盂)

巽(风),玉枕穴。(“  ”巽下断)

离(火),祖窍穴。(“  ”离中虚)眉心间。

坤(地),膻中穴。(“  ”坤六断)

兑(泽),下丹田。(“  ”兑上缺)脐下1.3寸,向内1.5寸。


方法:


睡眠时,选择一种喜爱的卧姿,以卧著舒适安稳,又能专注于所意念的各窍位为合适的睡姿。


睡姿的四种卧姿,即正卧式、侧卧式、自然卧式和无极卧式。具体做法见第一节无极八卦睡功中所述。睡好后,舌轻顶上颚。


初练者一般以仰卧式为主,以利于意念观注。


调好睡姿后,两手随意安放,将意念注视全身上下,从头到脚,慢慢放松三次,使身体松,精神松,内脏骨骼松,这样放松后就开始意守。方法为:


第一步,意守会阴穴的乾卦,待其猛跳动一次,继续守住,等其第二次跳动后又等待其第三次跳动,当第三次跳动后,转入意守下一窍位。即行第二步。


第二步,意守命门穴的坎卦。待命门部位有相应感觉,并有扩大之势时,方转入第三步。


注意:意念观照命门时,肚脐有呼吸之感应,脐部的呼吸采聚真气,直接贯注于命门,其势极强劲。这时,千万要把意念观照点放在命门的坎卦,不要因肚脐部的强烈感应而转移了意守窍位。


第三步,意守艮卦肺俞穴(夹脊部)。待背心夹脊有相应反应后,转入第四步。


第四步,意守震卦大椎穴。

第五步,意守巽卦玉枕穴。

第六步,意守离卦祖窍穴。

第七步,意守坤卦膻中穴。

第八步,意守兑卦下丹田。


如此意守,重复第一至第八步意念观注内容,直到睡著为止。早晨欲起床时,先收功,后起身。


收功前,先按上面意守步骤第一步至第八步快速意念一遍。定气于丹田,方行收功。

收功分简易收功和定气收功两种方法。


简易收功法:双掌合什,迅速想一下气归丹田,再用双掌相叠,轻按一下丹田即结束。


定气收功法:双掌合什,降于下丹田,将双掌分开,掌心向内。男性以左掌心贴于腹部,右掌心贴于左掌背;女性以右掌心贴于腹部,左掌心贴于右掌背。屏息,微提肛,双掌绕丹田转36圈,男性由右经上往左下绕转;女性自左经上向右下绕转。绕圈时用意不用力,圈由大到小,转速由快到慢,最后寂静不动。收功结束。


注意事项


1 、两手随意自然安放。舌尖在开始时轻顶上颚(天堂),谓“搭鹊桥”。但睡眠中就随意自然安放,要以顺应自然为要。


2 、可能仅意守一窍或几窍,人已熟睡。均无关系,睡醒时接著守窍即可。如已不记得转至何卦何穴,可以随意守定一卦,再随次序移转即可。


3 、练功开始时,意守会阴乾卦,一定要待会阴有跳动反应方可开始转卦。如有的人感到从乾卦开始有不适应感觉,也可以任从一卦一窍开始意守,以自然舒适为选择标准。



4 、所有的感觉,是指跳动、热、麻、胀、重、轻、沉、窜动、气流旋转等等反应。开始时,一般在意守部位,随著不断练功,就会由点而至线,形成小周天河车搬运,继续坚持锻炼,就能由线而发展到面,形成贯通大周天运行之功夫。


5 、后天八卦周天睡功,是练气与养气结合的无极八卦方法。睡眠之中自然养气,气归各窍位滋养五脏六腑,触发生机,焕发生命活力,修补后天亏虚残缺,具有健身之显效,又无任何偏差弊病(因偏差往往是养气功夫不足,气不归窍,不能用以营养自身的缘故),广泛适合于体弱者、中年和老年人睡功入门和经常锻炼所用。

 


佛门驱虫,如此高妙!
看:

     
随时随地,充电养气
一味药:对治瘊子、鸡眼
玄学:不要长期待在家
脉轮静心
无非几粒花生米,居然……

一切为了能量 
一切依靠能量 
从能量中来 
到能量中去 
道法术器学而实习

识空有可互生,

虑心田消昔因。
行善护共同体,
道净炁慧心明。

儒文化
释文化
道文化
存心养性·执中贯一
止定静安虑
明心见性·万法归一
止 观 禅
修心炼性·抱元守一
止 虚 静

声明:
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关注分享大家成长


道炁文苑
崇古尚今道公心,以文化人德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