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从去年的音乐节到现在,差不多快过去了一年的时间,是谁制造的冲突?大概每个关注巴以局势的人,按能为人类存在数千年以来的见识去观察,人们或许更愿意相信,这就是一场不应该发生的较量!
在七十多年前的某一天,中国那时就是常任理事国的联合国正式宣布: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可以各自建国啦!
以色列建国的那一天,他们的国宝级作家阿摩斯在他的《爱与黑暗的故事》里,很强烈的说明了以色列为什么必须得建国。
小说中奥兹通过描写父母、祖父母两代人的经历,重建了祖辈的东欧世界,对已经逝去的东欧犹太世界吟诵了一曲挽歌。同时,他在审视以色列建国的历史进程时,把一向在以色列生活与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的边缘化身份凸显出来,并展示了在以色列这个移民国家中西方犹太人与东方犹太人、拓荒者与幸存者、本土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的不同身份认同,在个人命运与集体身份之间建构了一座桥梁。
这样的建国,并不是被希特勒屠杀的奥斯辛威集中营的幸存者们建立起来的,这样的幸存者其实是会被开启建国后的犹太民族所鄙视的。
阿摩斯说,在他很小的时候,是在以色列建国之前,他那时不过才六七岁,他亲眼所见,那些集中营的幸存者们的绝望!
那是怎样的绝望呢?一个幸存者说:有一天,上百个犹太儿童被送进了焚化炉。要知道,能在集中营里活下来的犹太人,他们个人的意志力必然已被毁灭了。
而以色列的建国,又是为什么偏偏发生在二战结束之后呢?
要知道,犹太人被歧视迫害了千百年,可以这样说,在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最不被待见的就是犹太民族。
要知道,在英国人撤离巴勒斯坦之前,在那块土地上,其实是很少有战争的。
能代表那块土地的就是耶路撒冷,她代表着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那是今天的三大宗教的共同胜地。
阿斯摩小时候也经历过与穆斯林民族的友好交往,那是在建国之前,一旦建国之后,两个民族顿时变成了仇人,尤其是今天的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几十年之后,此题终于看到了正确的答案即将出现。
在去年的音乐节之后,面对哈马斯无差别的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大屠杀,以色列终于愤怒了!
如果是按照老毛子的方式,必然会杀他个片甲不留,就像二十世纪南京大屠杀与海参崴那样:有的记忆永远不忘,有的记忆从来不会提起!
但是以色列并没有按俄罗斯的方式去对待巴勒斯坦的民众,而是采取另外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那就是《列宁在1918》的方式:让LD先走!
哈马斯的头头脑脑已经灭得差不多了,针猪凼的头头脑脑也被灭得差不多了,至于胡三武装的头头脑脑,大概也是分分钟被灭掉。
这样的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让那些决策者们去较量,他们即使都被干掉了也比让普通百姓成千上万的死去强多了。
对于一个被上帝眷顾的民族来说,他们需要去感受某些地区的东西,例如中国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肤体,方得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