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辣滚烫”真会让人“吐血”!立冬后, 你的一个器官可能在“瑟瑟发抖”

文摘   2024-11-08 15:06   安徽  


一到冬天

火锅、水饺、羊肉汤…

不管吃啥

哪怕是一碗泡面、一杯茶

感觉都要热气腾腾才能下肚

但与此同时

你身体的一个器官

可能在"瑟瑟发抖"

近日

常州一位蔡先生(化名)

只是吃了一碗刚煮好的泡面

竟然大量呕血

血压迅速下降,病情十分危急

通过输血纠正休克后

病情才得以稳定

事发当晚,蔡先生在煮好泡面后未待其冷却便匆忙食用,随后出现喉咙及食道剧烈灼痛,起初并未重视,半个小时后,他依然感到“胸骨后”疼痛。为了缓解不适,他将一口硬米饭咽下,随即发生了剧烈呕血,并出现休克症状家属立即将其送往医院。

胃镜检查显示,蔡先生的食管黏膜出现大面积糜烂、剥脱,创面充血严重。“我们将他收治入院,针对病症给予抗炎、止血、保护消化道黏膜等治疗措施。同时由于失血过多,蔡先生还接受了多次输血及对症支持治疗。”接诊医生介绍道。


医院供图 (图源:健康常州)


同样在近日

一位网友在小红书

分享了自己因为吃了一碗

很烫的福鼎肉片导致呕血

查出食道水肿的经历 

网友在帖子中表示,自己很爱喝热汤粉面之类的食物,特别是刚出锅的,凉了或者温了就不爱喝。“昨天吃了一份福鼎肉片,特别烫的那种,五分钟差不多一直吃,吃一半感觉我的喉咙还是食道像被针扎了一样刺痛。”据网友回忆,当时自己有一种“想吐吐不出来,想吞又吞不下”的感觉。“结果去厕所尝试呕吐时直接呕血,一大口鲜血从嘴巴喷出来,总共吐了两次血。”

网友说,自己随即拨打120去了急诊,拍了CT后结果显示食道全部水肿损伤,“医生说因为我常常吃烫的,食道没有一处好的,现在就是吞咽很痛,再也不吃烫的了。”


一口下去"热辣滚烫"
真会让人"吐血"

天不冷的时候,感觉食物太烫,很多人可能会摆着凉一凉再吃,一旦到了冬天,尤其是寒冷天气,很多人要么是怕饭菜摆凉了,要么是想吃点热乎的暖和一下,对烫食往往是来者不拒。

医生介绍,热食烫伤导致出血的情况虽不常见,但在急诊中并非罕事。进食过烫的食物很容易损伤口腔、食管和胃黏膜,可能导致黏膜破损、炎症,甚至溃疡出血等问题,造成胸腹部疼痛、烧心等症状。虽然消化道黏膜上皮有再生和修复功能,但长期反复刺激,可能引起黏膜慢性损伤,并增加食管炎和消化道溃疡以及癌变的风险

医生表示,食管水肿并非一种疾病,实际上是炎症的表现。比如更为常见的因为反酸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就会表现为水肿、黏膜发红,甚至是渗血。反酸上来到了咽部之后,人睡着了不知道就会呛到气管里去,还会引起肺部气管的炎症,形成慢性咳嗽、支气管痉挛、哮喘等表现。


食管烫伤的症状有哪些?
应该如何处理

医生介绍,轻度的食管烫伤,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感觉或是症状,而随着烫伤程度一步步严重,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反应:

1、疼痛:疼痛是食管烫伤最典型的症状。烫伤导致食管表皮组织受损,食管内部会感到灼痛感或刺痛感。

2、异物感:烫伤后会造成食道黏膜的损伤,引发局部水肿、充血,从而感到食道中有异物存在。

3、吞咽困难:食管烫伤会使食管软组织受损,导致局部不适,患者在吞咽时会感到不适,引发吞咽困难,有时患者会感到恶心并伴随呕吐,呕吐物中可能有血迹。

4、声音嘶哑:食管烫伤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喉咙黏膜形成损伤,造成咽喉部水肿,影响到声带。

5、咯血或呕血:如果食管烫伤比较严重,可能会引发食道破口或血管出血。

6、黑便:食管出血可能会向下流,随着大便排出,血液被氧化呈黑色,从而引起黑便。


医生还提醒

一旦吃下滚烫的食物

感觉不舒服

或是出现食管烫伤症状

千万别做这些事

👇👇👇

1、别继续吃这些食物:食管黏膜烫伤以后,要保护食管黏膜,在进食过程中,尽量减少对食管黏膜的刺激。患者早期尽量进食温凉流质,避免辛辣、粗糙或过热的食物,如洋葱、芥末、饼干、坚果等,否则会加重食管黏膜的损伤,导致食管粘膜不易愈合

2、勿自行服止痛药:如果进食后出现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或呕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及时就医。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药或误以为是一般胃食道反流导致的轻症,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图源:健康常州)

医生介绍,发生食管烫伤后,首先要停止食用任何可能进一步刺激食道的过烫食物或饮品,可以喝一些凉开水,但要避免冰水或冰块,因为过冷的食物也可能刺激已受伤的食管。如果烫伤导致明显的炎症或疼痛,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一些消炎药或抗酸药物,帮助减少食管的刺激和炎症反应,促进愈合。

医生特别提醒,在日常饮食中,等待食物或饮品降至适宜温度后再食用。尤其是吃火锅、喝热汤等高温食品时,应先让其稍微冷却,以免对消化道造成伤害。专注用餐,避免边工作或看电视时进食。集中注意力不仅可以防止食物过烫,还能促进良好的消化吸收。


"趁热吃"要注意
食管耐受的温度上限只有65℃

不少人喜欢"趁热吃""趁热喝",稍凉一些也会感觉"不过瘾"。医生介绍,这主要因为吃烫食可以激发快感,高温的食物入口后,首先会对舌头造成刺激,让身体产生轻微的痛感。大脑接收到痛感信号以后,会分泌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进行阵痛,内啡肽的阵痛效果十分强大,比吗啡还要强大十倍。内啡肽不仅有止痛的功效,还会给身体带来愉悦的快感,所以就会让人们产生趁热吃更好吃的认知。

医生介绍

食管黏膜很容易受伤

食物的温度对它有很大影响

👇👇👇

医生介绍,食管本身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当被烫伤时,组织细胞会及时地脱落、增生、修复。所以,如果是轻微烫伤,食管很快就能自己恢复,甚至没有啥感觉就过去了,但如果麻痹大意,长期吃过烫的食物,在一次次的热刺激下,黏膜细胞会反复地进行“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

这个过程中,细胞增生速度加快,自我修复的良性循环被打破,出现异型增生,引发口腔溃疡、食管溃疡和食道炎。当这些不正常的细胞不断累积,就可能会发生恶变,最终导致食管癌

要想保护食管

就要从日常饮食做起

减少食道黏膜损伤和炎症的发生

注意以下几条:

1、最好的进食温度是10~40℃

不吃烫食、不喝烫水,尽量等食物温度在10℃~40℃时再进食。

2、最佳的进食速度是每口嚼20~25次

吃东西不要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充分咀嚼。《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用30分钟左右。普通人群一口饭建议咀嚼20次左右,肠胃不好的人及老年人群,每口饭菜尽量咀嚼25次以上。

3、最好的进食量是7到8分饱

不要暴饮暴食,吃得过饱可能会引起或加重胃食管反流,损伤食管。建议每顿饭吃7~8分饱就可以了。大致感觉是:胃里还没觉得满,但是食欲已经下降,进食速度也变慢了,如果转移注意力,很快能忘记吃东西。

4、太硬太糙的食物不要频繁吃

适当吃粗糙食物有利咀嚼消化,但多吃也不好,要控制食物的硬度,尽量少吃太硬太粗糙的食物,吃的时候要专心,多咀嚼,避免吞入骨头、鱼刺等损伤食管。

此外还需注意:尽量少吃高盐食物,做到不喝酒,少喝浓茶,戒烟


这四个吃饭习惯很多人中招
今天开始要改改

“汤糖躺烫”

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习惯

而且都和饮食有关

如果不加以控制

可能会让全身都受累

甚至引发致癌风险

——大鱼大肉熬煮的高汤脂肪、氨基酸和淀粉的含量不容小觑,并且还可溶出中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等,易引发消化系统紊乱同时,饭后喝汤容易过量摄入营养物质,导致营养过剩,引起肥胖,增加一系列疾病风险。


建议

1

适量喝汤

高汤含有大量油脂、嘌呤和钠,应该注意摄入量,尤其高尿酸、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患者不适合经常食用。

2

饮汤有节

饭前喝汤有助于消化,饭后喝汤则容易导致营养过剩,所以不妨选择饭前适量喝汤。


——过量糖摄入会转化为脂肪,影响代谢功能,带来肥胖风险,超重或肥胖可能引发癌症和慢性病。研究表明,糖和甜饮料也可能使食道癌的患病率增加,并且会显著增加乳腺癌风险。


建议

1

控制摄入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添加糖的每日摄入量应小于25克

2

警惕“隐形糖”

有些食品包装可能不会写出葡萄糖、蔗糖,但是当出现诸如“玉米、大米和枫树糖浆、蜂蜜、糖蜜、龙舌兰蜜”等字样时要警惕,这些也都是糖类。


——进食后,胃内充满食物,此时躺下会影响胃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容易出现胃胀、胃痛、反酸等症状。还可能造成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增加胃部负担,甚至可能引起胃食管反流病。

建议

步行健体

避免吃完就躺,饭后进行如散步等轻度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食物,也有利于身体的能量消耗和健康。


——长期食用过烫的食物会使食管黏膜受损,在食管黏膜反复的增生修复过程中,细胞发生恶变,逐渐引发食道溃疡甚至癌变,增加食管癌风险。也会损害胃黏膜,使胃黏膜代偿性加快增殖,增加胃癌风险。

建议

注意饮食温度

食道黏膜最适宜的食物温度在10℃至40℃,65℃以上会造成烫伤。



 版权声明

文章源自新华日报健康,文摘健康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往期回顾·




双腿影响心脏健康,在家这么练,从60岁开始都不晚!

名医总结的不生病秘诀,就是从1数到10!

中风、痴呆、尿毒症都因缺它,中老年人一定要补足了!
温馨提示:本号分享健康养生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近期,因为微信改版
只有“星标”粉丝和“互动频繁”的朋友才能
看到最新推送
请大家记得多点“在看”或“发消息”
想要第一时间看到推送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
把微信公众号“文摘健康”设为星标
就更容易看到我们啦!

点击看设星标教程↓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我们的内容
请扫点击下方“文摘健康”名片
关注公众号
↓↓↓
喜欢就点个“在看”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微信扫码关注安徽文摘周刊公众号

保存图片抖音扫码关注@文摘健康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文摘健康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文摘报刊社承办运维,分享健康养生之道,助力快乐幸福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