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铸军 (1902-1962),广东兴宁径心胪声村荷树塘人。兴宁县立中学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随军参加第一、二次东征,1928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营长、团长、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第一战区第三十四集团军野战补训师师长、新编第二十八师师长、暂编第五军副军长等职。1948年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国防部中将部员。1949年春离开军队到香港经商。
【人物生平】
刘铸军,别号又军。少年时喜欢读兵书,1923年考入广东西江陆海军讲武堂,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第三、四期学生大队区队附,军校教导二团排长、连附、营党代表。
1925年3月随军参加第一次东征,抵梅州后任第一旅司令部参谋,是年夏回师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参谋,兼广东大学救国会学生军主任教官,同年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调任师司令部监察队长,1926年夏调任十四师四十一团第一营营附兼任第一连连长。
部队抵福州后,升任第三营营长。1927年春任副团长,1928年秋,赴南京任蒋介石侍从副官,后调任第九师五十四团第三营营长。1930年春升任九师四十九团团长。
耀堃第。刘铸军旧居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战区和第三十四集团军野战补训师师长等职。1944年任新编第二十八师师长时,攻下松山后,又与中国远征军一起三战龙陵,歼灭日军一个团之兵力,受到嘉奖,升为暂编第五军副军长,获令至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二期深造,结业后任陆军总司令部军纪督察组长。
1948年,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国防部中将部附;是年冬离开军队,携带妻儿回至家乡耀堃第;1949年春,因怕受牵连,化装经汕头赴香港,做百货生意,后经商失败,不久赴台湾,开饭馆,又败,改养猪,染猪瘟再败,苦不堪言。
1962年病逝,蒋介石闻讯,颇为感叹,送手题“忠勤堪念”挽匾。
1944年9月2日,被中国军队摧毁的松山日军阵地遗迹。图源:中国网文化
【积极抗日,屡获战功】
抗日战争期间,刘铸军曾任参谋长、师长等职。1944年任新编第二十八师师长时,在云南龙陵之役歼灭日本侵略军一个团之兵力,受到嘉奖,旋即晋升为副军长并即获令至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二期深造,结业后任陆军总司令部军纪督察组长。
刘又军戎马生涯几十年,积极抗日救国,击败敌军无数。其英勇善战,屡获战功。
1944年6月,身为新二十八师师长的刘又军,带领官兵攻打淞山,因淞山满山都是高大的松树,山下是横穿而过的怒江,日本人在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山上挖了很多山洞,筑成坚固的防守阵地,洞里储藏有很多粮食和弹药。
松山战役
每当冲锋时,敌人都居高临下,在洞囗利用机枪扫射和炮击,攻山人员伤亡惨重,血流成河,怒江都被染成了红色。眼看着自己的将士在这淞山战役中伤亡惨重,只剩50多人,刘又军心如刀割,多次请求上级,改变作战方案,反击日本侵略者。
后来,采用大炮猛烈轰击,18架飞机轮番轰炸,把日本兵炸得抬不起头来。最后日军只剩下30多人,被中国军队层层包围之后,只好出来投降。
松山战役结束后,刘又军又带领军队攻打中国与缅甸交界的龙陵,龙陵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攻坚战,同属于滇西缅北大会战的一个重要战役。
龙陵自古是兵家必争要地,日军侵入滇西,龙陵县城则是重兵集结的地点,日军33军团第56师团团长松山佑三,参谋长川道高士雄亲临龙陵指挥。
在龙陵发生的战争大大小小若干次,概括起来,可称三战龙陵。一战龙陵,1944年6月4日至7月9日;二战龙陵,1944年7月13日至8月14日;三战龙陵,1944年8月14日至11月3日。
龙陵战役
刘又军与中国远征军的官兵一起三战龙陵,历时4个多月,历经大小战斗多次,共歼灭日军1万多人,成功收复滇西4万平方公里土地,并为打通中印国际交通线创造了条件,龙陵全境均回到了中国人手中。
龙陵战役是滇西作战中耗时最长、牺牲最大的攻坚战,但也是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役。为此,刘又军受到嘉奖,晋升为副军长。那年其双喜临门,恰好他的大儿子在云南出生,便取名为刘保滇,意指保卫滇西地区祖国的领土,倾注了自己的一片心血。翌年,他二儿子也在云南出生,取名刘伟滇。
抗日英雄刘飞军是刘铸军大哥,兄弟俩为抗日大业立下汗马功劳。
来源:百度百科
【编辑:黄柳军,广东兴宁人,农民作家,抗癌斗士。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诗集、长篇纪实小说三部,曾是一名扶贫驻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