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价为什么会下跌?奶牛场如何渡过难关?

美食   2024-12-19 15:16   内蒙古  

从2022年开始 ,我国原料奶价格连续3年下滑,而且在今年奶价和成本出现了倒挂,奶牛养殖亏损面超过80%。那么,奶价为什么会下跌?奶牛养殖场户如何渡过难关?国家有哪些扶持政策?近日,中国农影新闻中心的三农话题访谈节目《三农三人谈》邀请了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为什么近三年原奶供给量持续上涨而价格下跌?
李胜利分析认为,一是由于需求减少。据介绍,2011-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液态奶消费持续上涨,平均每人每年增加1公斤。尤其是2021年,液态奶消费量增加11%,达到历史最高点。但是,2022-2024年,牛奶消费开始大幅下降。2022年,液态奶消费量下降8.6%,2023年,下降3.7%,今年1—3季度下降1.7%。可以看出,这3年消费量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另外,终端乳制品价格偏高。调研显示,液态奶是我国最主要消费的奶制品,其消费占比为70%。但是我国奶制品价格是原奶的四到六倍,而在国际上液态奶制品价格是原奶的两倍。因此高价格也抑制了我国三、四线城市的消费。
此外,从供给端来看,2019—2023年,我国原奶产量持续上涨,5年增长了近10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200万吨,年增长率为7%。“因为那时候缺奶,消费量在增加,奶源缺乏,奶牛养殖效益比较好,各大奶源集团都在扩群。但是奶牛生产具有周期性,奶牛两岁才能产奶,之前买的犊牛2023-2024年达到生产期,导致现在奶源周期性过剩。”李胜利分析,这一减一增,使得牛奶供需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加工企业把原奶喷粉,今年上半年奶粉库存量为30万吨。乳企去库存的压力非常大。奶多了,其价格就会下降。“目前,整个养殖业也在调整牛群结构,一是提高成母牛比例,二是加强选牛标准。未来,奶牛单产、牛奶品质、奶牛核心群体基因都非常好。”李胜利说。
面临困难形势,养殖企业如何应对?农业农村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农卫琳表示,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农业农村部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也和奶业主产省形成上下合力。
“一方面,帮助企业纾困,调整优化产能;另一方面,从需求端鼓励发挥鲜活奶源优势,扩大鲜奶的加工和消费。” 卫琳介绍说,农业农村部在供给端采取了四方面措施:首先,稳生产稳收购。如出台纾困政策,从去年开始已有7个主产省出台了喷粉补贴和增量收购补贴,相关资金大概是8.1亿元。
其次,稳信贷支持。因为养殖场资金投入比较大,特别是每年的青贮季,养殖端会出现银行放贷不积极、资金集中短缺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各省农业农村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开展精准对接,帮助养殖场解决青贮贷问题。据了解,2023年,河北省青贮贷发放7亿多元,今年内蒙古又落实了11.4亿元。
第三,加强监测引导。农业农村部按周发布市场供需价格和饲料价格,供养殖场做生产计划时参考,以防止产能过度扩张,加剧亏损。
第四,开展技术帮扶。农业农村部组织技术单位,深入一线,帮助养殖场调整牛群结构、优化饲料配方、淘汰低产牛,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
在需求端,为了解决我国乳制品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农业农村部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动灭菌乳液态奶的标准修订,发挥鲜活奶源优势,提高国产奶品质;同时,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结合营养周等活动,发布“减油增豆增奶”等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进行消费指引,扩大奶类消费。
此外,今年9月份,农业农村部门联合6个部门发布了“稳定奶业生产”通知,进一步强化“稳生产和促消费”一揽子政策执行力度,宁夏、山西、山东等主产省也都发布相关细化措施。在市场和政策调控引导下,今年前三季度牛奶产量同比下降0.1%,1—10月份奶牛存栏同比下降了2.1%,意味着未来牛奶产量可能会持续减少回调。
卫琳表示,消费端也出现了一些企稳回暖迹象。整体来看,产需是向平衡方向加快回调,养殖亏损面也有一些收窄。调整过程中政府部门也在出台政策保证养殖户的利益。
据介绍,2023年,农业农村部与财政部联合新增了奶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主要帮助中小型养殖场户渡过难关,以及奶业整县推进项目,也是相对侧重3000头(以下)存栏规模的养殖场,“因为他们在这次市场波动中承压最大。” 卫琳指出,政策在饲料、饲草、设备更新方面精准投放,也包括支持养殖场探索发展奶制品加工,鼓励市场经营主体尽可能拓展延伸产业链。
在科技方面,据李胜利介绍,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主产省的综合实验站,与养殖企业合作,对养殖场的繁殖状况、饲料配方等生产情况进行评估,用性价比高的饲料替代高成本饲料。因为奶牛场养殖成本70%都是饲料成本,饲料成本降低亏损就会减少。目前我国牛奶单产达到9.6吨,在全球排名前5名的世界奶业生产大国中,仅次于美国,已经超过欧盟水平。乳脂率、乳蛋白率等原奶指标都非常高,奶更醇香。我国的挤奶标准是最严格的,刚挤出的38℃的奶,2分钟之内就冷却到4℃,保证牛奶的鲜活。
我国奶业发展还面临哪些困难,如何攻克?
“消费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现在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亚洲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7。随着人口老龄化,适合中老年人群的乳制品市场发展空间很大。” 卫琳认为,我国乳业还存在“三多三少”问题,即:液态奶多,干乳制品少;常温奶多、低温奶少:高价奶多,低价奶少。
目前我国正在稳定产能的基础上,解决一纵一横两个问题。一纵就是增强产业链,针对现在养殖加工还是相对分离的状态,促进养殖加工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和韧性,落实乳制品产业政策,保证液态奶生产企业稳定可控奶源比例。支持大型加工企业自建自控奶源基地,允许有能力的养殖场就地就近发展加工和配送,促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一横就是增加产品种类。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消费者还是以喝奶为主,产业加工回旋余地较小,奶源一旦过剩就只能喷粉。”
卫琳表示,在国外,奶源过剩时可以加工成干乳制品,储存期和货架期也更长,附加值也会更高。因此,在国外干乳制品起到了产业蓄水池的作用,由此可见我国干乳制品拓展发展的空间很大。我国还是美食大国,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供给端还应提供立体化、个性化、多元化的供给体系。

由此可见,我国奶业的发展既需要保障城乡居民乳制品消费又要保障奶牛养殖场户生计,同时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补短板锻长板,从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丨来源中国食品报

丨本期编辑:冯晓敏

丨校读:冯晓敏

丨监制:张耀 封斌

丨总监制:赵敏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使用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乳业时报官方微信;本平台转载内容部分来源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闻热线:0471-6564013

广告热线:0471-6564082 6564046




精彩回顾

撬动奶酪市场,乳企创新关注“中国味”

以销定产 避免奶牛养殖“过火”

餐饮赛道,国内乳企谁在“抢跑”?


乳业时报
发布乳业最新资讯,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实时发布奶业科技信息与技术服务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