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岚看日本】中国人不认识的中国料理

民生   2024-08-31 21:49   上海  

日本有首童谣唱:“做人真好啊!吃可口的点心,吃热乎乎的饭!”(いいないいな、人間っていいな、美味しいおやつにホカホカご飯。)黄昏时分,结束了森林运动会的小动物们唱着这歌,和人类的小朋友挥手道别。

动物是不是羡慕人类不好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类那热乎乎的饭,是真好吃!

第一次觉得米饭真好吃是在很小的时候。去乡下做客,新米饭在锅里泛着极浅的绿色,香味弥漫久久不散。味觉尚未发蒙的小屁孩,那一刻,居然无师自通地品出了新米的美味。

之后年复一年地吃陈米、陈米,不再对米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直到上大学后的某一天,路遇学长,聊天聊出了新境地:吃饭了?吃了。吃的什么饭?大米饭呀。你那叫大米饭吗?呃……那么叫什么?几天后学长拿来东北大米做成饭,入口时感受到的过电般的冲击至今难忘。

日本米和中国的东北大米同属短粒种(Japonica,米粒儿胖胖的短短的,一年一熟,五月黄金周前后插秧,9月收割。特点是粘性大,糯,凉了也软软的,所以电视电影里看日本人吃饭,都用筷子挑着吃。认识的一位日本教授是个细心人,听中国朋友夸日本米好,每次去中国就带大米做礼物。那么重的东西,他小包小包地分装好,一带就是好多年,直到被口罩挡住。

左:秋田产“秋田小町”米;右:新潟产“越光”米

日本的好米大都出在寒冷的地方。以前北海道因为夏天气温不够高,水稻质量很不稳定,近些年气候变暖帮了大忙,质量飞跃式提升,现在已是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方。本州岛上,冬天下雪、盛产美女的秋田县,同样冬天下雪、盛产清酒的新瀉县,是最有名的传统的稻米产地。日本海沿岸的福井县米也好,当地人一致夸家乡是空气好,水好,米好。

有一年去岐阜县的下吕温泉,吃到一种叫“龙瞳”的米,香糯滑,惊为天米。当即决定吃了还要兜着走,第二天直接跑市政厅问到米店地址,成功入手。龙瞳得于遗传变异,比别的品种稻秆高米粒儿大,米色稍稍偏黄,2000年才偶然发现。这一见钟情的米,吃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它已是获奖无数的明星。

龙瞳米和越光米

好米熬粥、做饭均相宜。细致的日本人给粥安上不同的名字:全粥、七分粥、五分粥、三分粥、重汤等等,做时不用问多稠?多稀?多少米对多少水?名字就是一把尺。

做成饭的话,不要菜都好吃,但日本人还是变着法子让花头更多。各种菜饭,烩饭,盖浇饭,不重样的。要来份天津饭尝尝吗?天津饭?估计你看了这个名字会嘀咕:这啥?我怎么从来不知道?呵呵,知道就奇怪了。这是日本人发明的中国料理,鸡蛋炒好后勾个芡,然后Duang地一声浇饭上。

嫌太简单了营养不够?那么换个中华饭怎么样?这名字你肯定也没听说过,因为这也是日本人发明的中国料理。大白菜胡萝卜,木耳肉片虾,混一起炒好,勾个芡,然后也是Duang地一声浇饭上。吃时记住检查店家有没有短料,浇头里有鹌鹑蛋巍然耸立,那就对了。

好了,第三顿试试天津麻婆饭!这是某大学食堂的招牌料理,据说一天600多人就餐,最多时能有350~400人点!为了避免拥挤,食堂还辟出一个专用的排队通道。内容呢,是米饭上先浇炒鸡蛋,再浇麻婆豆腐。满满一海碗,最受身强力壮的男生们欢迎。

大概没有哪个日本人没吃过中国料理,麻婆豆腐青椒肉丝小笼包什么的,日语直接用中文音读。不仅吃,他们还加以改造或发展,比如做出麻婆茄子,米饭下饺子吃,肉包蘸辣酱,喝绍兴酒加颗话梅等等,和天津麻婆饭一样,都是神奇改造发展的结果。有朋友说,中国菜不只包括粤菜川菜淮扬菜啥啥,还应该包括日本菜,就是那种日本做的中国菜。别说,有点道理。

天天吃的米,这个8月,却很不好买,超市的米架子一开门就空了。政府解释原因,一是去年酷暑大米减产库存量少,二是中旬地震后大家买了储备粮囤积,三是需要调配时撞上盂兰节大长假运力不足。得,面包面条凑吧,再有一个月不到,新米就上市了。

话说日本的农产品自给率很低,比如小麦83%靠进口,大豆自给率只有7%(2021年数据),但这不包括大米。

自民党长年坚持大米自足政策,稻农因此是自民党的绝对支持者、大票田。回想1993年曾经发生过一次大米紧缺危机,情况比现在严重得多,政府不得不临时进口大米救急。可进来的却是泰国米,不是期待的、吃惯了的品种,所以尽管价钱比日本米便宜许多,民间仍是“不好吃不好吃”的一片抱怨。有人为撒气,把买来的泰国米整袋扔路边,引得泰国大使馆非常生气,发文表示抗议。

到现在也没明白,为什么不进口大家吃惯的米?泰国没有,别的国家有啊……

今夏米短缺的情况,估计不会更糟了。变着法子做各种饭的日子很快会回来。只是,日常理所当然之物,一旦短缺,才会发现它的可贵。包括米,不只米。(本文作者现任职于日本国立大学,完稿于2024年8月31日

END


东瀛新视野
东瀛万象,华人生活;人物访谈,信息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