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ESG与双碳行业10月要闻

企业   2024-11-13 07:35   北京  


ESG与双碳行业

10月要闻



1、四部委部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统筹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实施保障四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意见》明确,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实际需要,统筹谋划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加大对接融资支持。按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围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领域,搭建美丽中国建设项目库,有效提升金融支持精准性。



2、国家发改委:研究将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十四五”能耗单列范围,不再计入省级考核

10月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其中在能源方面提出将一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纳入“十四五”能耗单列范围,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在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时,要严格将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予以扣除,以此引导地方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鼓励通过购买绿电绿证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增量用能空间;其次,深入挖掘存量节能潜力;最后,加力实施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



3、加拿大将对大公司引入强制性气候信息披露要求

加拿大政府宣布首次扩大其对气候相关财务披露的要求,以涵盖私营公司,并计划对联邦注册的大型公司引入强制性气候相关报告。根据其新计划,政府将发布《加拿大商业公司法》的修正案,要求进行新的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并将启动监管程序来确定披露要求的实质内容,以及新要求涵盖的公司规模。政府的声明指出,中小型企业将不受新要求的约束,尽管其正在考虑鼓励这些企业自愿提供气候相关披露的方法。除了新的气候相关披露要求外,政府还推出了新的可持续投资分类法计划,以帮助对绿色和转型经济活动进行分类。



4、欧委会拨款6.95亿欧元补贴6个欧洲绿氢项目

当地时间10月7日,欧委会气候行动司发布公告称,欧盟委员会与6个欧洲可再生氢气项目正式签订补贴协议,给予这些项目在投产后10年内合计6.95亿欧元的资金支持,用以降低可再生氢气与化石燃料之间的成本差距。欧委会在2023年11月举办了首次可再生氢拍卖会,共收到17个欧洲国家共132份竞标书。上述项目在开始生产之后才会获得补贴资金,单个项目的资助额度从800万欧元到2.45亿欧元不等。据欧委会测算,这些项目在运营的前10年内有望生产152万吨的可再生氢,减少1000多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5、报告:中国企业在东南亚调研发布逾六成企业已开展ESG实践

2024年7月至9月,财新国际对已经在新加坡运营的中国企业进行问卷调研,试图了解他们的发展状况,对当地政策与营商环境的感受,在ESG(环境、社会及治理)领域的理解、实践及未来规划,形成了《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现状及ESG实践调研报告——新加坡篇》报告。调查发现,多数企业未来还会持续加大在新加坡的投入。受访企业对新加坡营商环境总体满意。受访的中国企业均表示ESG实践很重要,并认为在新加坡的ESG实践能为企业发展带来诸多益处。其中,60%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开始ESG行动,他们中的36%已经行动多年,24%刚刚起步。不过,受访企业对ESG报告披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只有32%的受访企业会定期披露ESG报告。



6、漂绿案件六年来首次下降

根据ESG数据科学公司RepRisk的一份新报告,随着监管和利益相关者压力的增加,与漂绿或对其运营和产品对环境影响的误导性声明有关的公司数量六年来首次下降。报告发现,在截至2024年6月的一年中,与漂绿风险相关的公司数量减少了12%,自2019年以来首次下降。然而,虽然漂绿案件的总数有所下降,报告也表明向高风险事件的转变。调查结果显示,过去一年中高危案件增加了30%,而且不同地区的进展并不均衡。漂绿事件的地区差异表明监管发展和利益相关者压力等因素可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这些变化。



7、全球首家风电设备、首家核电“灯塔工厂”出炉两中企获评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与麦肯锡公司联合评选的最新一批“灯塔工厂”企业名单出炉,22家制造企业工厂获评,其中位于中国的工厂有13家,占比约60%,创历史新高。“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自2018年首次评选至今,目前已累计达到172座,其中位于中国的工厂数量总计达到74家,占比43%。麦肯锡将其定义为成功将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从试点阶段推向大规模整合阶段,并借此实现财务和运营效益的工厂。此次新晋的中国“灯塔工厂”中,三一重能韶山工厂、浙江台州的三门核电分别为全球首家风能设备、首家核电“灯塔工厂”。



8、八部门发文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到2025年全面建立年报、快报制度

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近日发文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在2022年4月《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八部门10月24日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聚焦破解关键短板制约,推动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水平,着眼于服务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工作,重点推动完善区域、行业、企业、项目、产品等层级碳排放核算制度和标准,部署了8个方面23项具体任务。要求到2025年,国家及省级地区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全面建立;到2030年,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完成。



9、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划蓝皮书即将发布

10月25日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征求意见稿)》(下称《蓝皮书》),提出分三步走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第一步从2024年到2025年,为初步建成期,第二步从2026年到2029年,即全面建成期,第三步从2030年到2035年,即完善提升期。逐步健全电力市场体制、丰富市场主体、扩大经营主体范围,形成适应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电价机制。《蓝皮书》由国家能源局的统筹编制,包括电网企业、发电企业、交易中心和研究机构等20余家单位参与,目标是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指明未来方向,凝聚共识。征求意见即将持续15天,年底前该《蓝皮书》即将正式发布。



10、《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将制定出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在10月23日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制定出台《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一是加快推进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二是加强新兴固废综合利用体系建设,三是积极推动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聚焦清洁低碳氢应用的瓶颈制约,进一步推进政策集成创新,加快推动其在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规模化应用,在工业绿色微电网、绿色船舶、绿色航空等领域实现多场景应用突破。



11、环境部:正寻求“基于自然”的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典型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不断增加,其历史堆存量累计达到数百亿吨,且还在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增加。10月22日,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郭伊均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旧账未还,又欠新账”,大宗工业固废增量和存量均处于历史高位。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指导各地结合实际,以防范环境风险为重点,寻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积极探索通过井下充填、生态修复、修筑路基等消纳渠道,推动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安全规范利用。



12、欧盟利用碳市场资金资助48亿欧元用于脱碳项目

欧盟委员会于10月23日宣布,它已选择85个以脱碳技术为重点的项目,利用通过其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UETS)筹集的资金给予48亿欧元资助。欧洲排放交易体系成立于2005年,为关键的温室气体密集型行业定价,包括电力和热力发电、炼油厂、钢铁、水泥、造纸、化工和商业航空等。2023年,欧盟立法者同意扩大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范围,提高所涵盖行业要求的直接减排量,并将该系统扩展到新行业。创新基金由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资助,是世界上最大的净零技术部署资助计划之一,本次公告标志着该基金的第四轮,也是最大的一轮资助,使迄今为止的资助总额达到120亿欧元。



13、国内首张零碳能源证书出炉绿色能源供热、供气获得认证

近日,河南氢力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河南氢力)一次性购买了4000张零碳能源证书,每张交易价格60元,成为国内首张零碳能源证书交易中的买方。而出售零碳能源证书的卖方则有两家企业,分别是山西一家生物质热电联产企业和浙江一家垃圾热电联产企业。这一交易在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等机构搭建的“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上完成。国家能源局核发的绿证(绿色电力证书),主要针对风电、光伏等可再生发电项目。而生物质清洁供热、绿氢等能源种类,也是可再生能源,但并不用于发电。因此,这些项目的生产者无法获得绿证。零碳能源证书主要针对非电力领域,主要面向可再生能源供热、供气领域,是针对绿色电力证书之外的一种补充的环境权益认证机制。



14、如何打破海外资源领域的“小院高墙”?

在全球化退潮和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在海外矿产投资面临越来越多的障碍,境外并购难度加大。在近日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与会者讨论了当前海外资源投资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朱清指出,全球主要矿产资源国的政策趋向于区域化与绿色化。专家认为非洲和东南亚的矿业投资机会相对较大,因为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适合中国企业发挥基建优势。同时,企业在海外投资中需要加强文化融合与ESG(环境、社会、治理)管理,以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整体而言,市场环境的变化为中国矿业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15、即使气温回落升温1.5℃造成的后果也不可逆

30多名来自欧洲和澳洲的科学家近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对气候过冲的过度自信》,称研究发现即使在全球气温暂时超过1.5°C后有可能逆转升温趋势,但在峰值变暖时引发的一些气候破坏,比如海平面上升,将是不可逆转的。研究聚焦所谓的“气候过冲”,即气温暂时超过《巴黎协定》规定的1.5°C升温大限,然后通过二氧化碳减排再次下降。在这种情景下,人们期望未来通过实现净负二氧化碳排放等措施使温度再次下降。但研究发现,气候过冲也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沿海地区可能面临更多的洪涝灾害,低海拔岛屿可能面临被淹没的风险,这将对生态系统、人类居住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团队介绍

北京德和衡(青岛)律师事务所双碳与ESG柔性业务团队成立于2024年4月,设立目的是集合多个业务部门和业务方向的专业律师,基于庞大的客户群体,在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大背景下,从法律顾问、投融资、碳交易、绿色债券、绿色融资、ESG报告分析和撰写等方面服务好绿色经济行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相关企业带来业务资讯和业务机会。


主要团队成员如下:杜祖乐(特邀顾问)、张明阳、杨敏、张阳、刘蒙蒙、刘闺臣、杨天元、包宇航、张凯文、郭培明、朱晓萌、袁封祥、柴燕、王雪妮


本期编委:张美萍、李洁、李修超、张明阳、王雪妮、张阳、袁封祥、杨天元

END

德和衡律师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致力于打造“为上市公司服务,为公司上市服务”的品牌服务专业所,以专业的技能和优质的团队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