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牵牛子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植物牵牛和圆叶牵牛的种子。种子黑色者称“黑丑”,淡黄白色者称“白丑”,两种混合者称“二丑”
【原植物】
1、牵牛 Pharbitis nil(L.)Choisy 别名:喇叭花,黑丑,白丑。一年生缠绕草本,长2m以上。茎左旋,被倒生短毛。叶互生,有长柄,叶柄常比总花梗长;叶片阔卵形,常3裂,基部心形,中裂片较长,长卵形,侧裂片底部阔圆,先端长尖,基部心形不收缩,两面均有毛。花1~3朵腋生,有总花梗,短于叶柄;苞片2,花萼5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长2~2.5cm,先端尾状长尖,基部有长毛;花冠漏斗状,紫色、淡红色、淡蓝色或蓝紫色,上部色深,下部色浅或为白色,早晨开放,中午花冠收拢;雄蕊5,贴生于花冠基部花丝基部有毛;雌蕊稍长于雄蕊,柱头3裂。蒴果球形,为宿存花萼所包被,3 室,每室有2种子。种子卵状三棱形,黑色或淡黄白色,平滑。花期6~9月。果期7~ 10月。
2、圆叶牵牛 Pharbitis purpurea(L.)Voigt 别名:毛牵牛、紫牵牛。一年生草本。茎缠绕,植株被短柔毛和硬毛。叶为圆心形,全缘,柄长5~9cm,被倒向柔毛。花腋生、单生或数朵组成企形聚金花序:花序柄比叶柄短或近等长长4~ 12cm,毛被与茎相同;苞片线形,长6~7mm,被开展的长硬毛;片5,紫红色或粉红色,花长椭圆形,长1~1.4cm;花冠漏斗状,直径为4~5cm,
冠筒近白色;雄蕊5,不等长,花丝基部被毛;雌蕊由3个心皮组成,花柱稍长于雄蕊;子房无毛,3室,每室2胚珠,头3裂。果,近球形,无毛;种子卵状三棱形,长约5mm。花期6~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牵牛野生于灌丛、墙边或栽培于庭院、菜圃及房屋旁,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区。
圆叶牵牛野生或栽培,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江苏、四川、云南等省区。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收。割取植株,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即可。
【药材性状】种子似橘瓣状,略具三棱,长4~8mm,直径3~5mm。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线近端处有1凹点状种脐,左右面平坦。质坚硬,横切面可见皱缩折叠子叶,黄色或淡黄色。水浸后,种皮龟裂状,自腹面棱线处胀裂,显黏液性。气无,味微辛稍黏,有麻舌感。
【炮制及饮片】牵牛子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牵牛子 取净牵牛子,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稍鼓起时,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泻水,下气,驱虫的功能。
【主治用法】用于水肿,喘满,痰饮,脚气,虫积,大便秘结。用量3~6g。水煎服。胃弱气虚及孕妇忌用。不宜与巴豆同用。
【附注】《Flora of China》及《中国高等植物》将牵牛学名Pharbitis nil(L.)Choisy 修订为Ipomoea nil(Linnaeus)Roth,圆叶牵牛学名 Pharbitispurpurea(L.)Voigt 修订为Ipomoea purputea(Linnaeus) R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