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1月份传统节气和养生保健、重点关注疾病知识请您查收!

文摘   2025-01-07 17:09   山东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虽然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

1.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2.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3.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4.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于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

保健建议1:早睡晚起

所谓“养阴”,其实指的是阳气收藏。中医认为,从秋天起就最好早睡早起,而到了寒冬,则应该早睡晚起。

此外,还得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才能顺应自然界阳气收藏、潜藏的特点。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秋冬阳气收藏的规律会导致“伤肺”,冬天容易发生“痿厥”的疾病。比如秋冬季节慢性胃肠炎,肌肉萎缩、疼痛等疾病等容易发生;肺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等)在秋冬也容易复发。因此,有以上这些病史的老年人在此节气中尤其要注意保暖,早晚要少出门,避免感冒。早上应尽可能晚起,中午或下午可到户外活动一个小时左右,外出时一定要加穿外套,最好戴上帽子、围上围巾。

保健建议2:温补的最佳时节

初冬季节需吃柔润的食物,如蜂蜜、银耳、雪梨、甘蔗等,而到了现在这个寒冬季节,可以适当吃些牛、羊、鸡、狗等温性的肉类,也可以饮少许酒,活血通脉。如果内热比较重,汗多舌苔厚,容易心烦失眠、口干目涩、咽干咽痛,则在烹饪这些食物时加点知母等苦寒的药材,也可以配合吃豆腐、萝卜等清润的食物。

重点疾病关注提醒

1月里,天气寒冷,春运即将来临,人员流动将大幅上升,探亲访友、旅游、聚会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呼吸道疾病的传染风险。提醒大家,做好出游、返乡计划的同时,莫忘出行安全,护好健康,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支原体肺炎等)、腹泻病(诺如病毒感染、其他感染性腹泻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都是呼吸道传染病,但两者完全不同。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由于流感病毒种类多、变异快,每年的优势毒株可能不同,所以流感疫苗需要每年都接种。9~11月份是流感疫苗接种最佳时期,6月龄及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都可接种。

一般预防

①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打喷嚏用清洁纸巾遮住口鼻。②避免接触传染源: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减少感染风险。③增强抵抗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④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应尽快就医,接受治疗。⑤充分休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及时请假,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不提倡带病上班、上学。  

2.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气溶胶和密切接触传播,以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北方地区主要以冬、春季流行为主(10月至次年3月)。目前,全球尚无广泛使用的RSV疫苗,因此个人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措施

目前,全球尚无广泛使用的RSV疫苗,因此个人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碰眼、口、鼻等;

(2)减少聚集:流行季减少带孩子去密闭拥挤场所等;

(3)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洁高频接触的物品、玩具等,开窗通风;

(4)提高自身免疫力:健康饮食,规律作息;

(5)保护易感人群:保护婴幼儿、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就诊时科学佩戴口罩。 

 

供稿:市委门诊部




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
健康咨询 健康教育 医院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