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海宁“第一人”!出征奥运,还曾是国家队教练!如今回到家乡……

民生   2024-11-01 13:01   浙江  


抓杆、提铃、推举……

在海宁市少体校的举重房内

杠铃的落地声此起彼伏

伴随着不时滴落的汗

运动员们重复着训练动作


一旁

教练王才喜紧紧地盯着运动员

每一个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王才喜(右)


王才喜

我市首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曾任国家队教练

今年5月,王才喜退休了

在外“征战” 多年的他回到海宁

担任起市少体校的举重教练

这次履职既是他对家乡栽培的回馈

也是自身热爱的延续

△举重教练王才喜





海宁“第一人”
他说人生总有遗憾



1988年,24岁的王才喜参加了第24届奥运会男子60公斤级举重比赛。王才喜在完成抓举比赛后,顺利进入挺举比赛。他一上场就挑战了157.5公斤,只要这把举起成功,加上他的抓举成绩,就能获得这一届奥运会60公斤级男子举重的第三名。



△海宁举重运动员王才喜


然而,体育竞技比赛中总是有许多料不到的意外。157.5公斤重的杠铃,曾被这位大力士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一次次地轻松挺举过,但这次他没有举起。这对王才喜来说,是一生都无法忘怀的遗憾。


“人生总有遗憾。”王才喜说。1990年,王才喜选择退役。卸下运动员的身份后,前方铺展着众多可能的道路,但他毅然选择成为举重教练。这份选择,源于他对举重的热爱。某种意义上,他也想以教练的身份,弥补曾经的遗憾,将自己的未竟之志,转化为培育新一代举重健儿的动力与使命。


此后的时间里,他用自己的行动弥补了些许当年的遗憾,一手带出了世界冠军。2011年法国世界举重锦标赛的赛场上,他的得意门生唐德尚以总成绩341公斤、挺举186公斤获得两项冠军。


△图片来源:唐德尚的微博


今年5月,从浙江省举重男队主教练岗位退休后的王才喜应邀来到市少体校任职。用他的话来说,海宁培养了他,让他从一个小地方起步,站上了更广阔的舞台。这么多年的经验积累,如今正是回馈家乡的时候。




“外出要靠导航”
熟悉而又陌生的家乡



“刚回来那会,我外出基本都要开着导航,一不小心就迷路。”说起家乡的变化,王才喜满脸欣喜。


上世纪80年代,王才喜离开海宁前往杭州,由于训练和比赛的原因,能回到海宁的日子少之又少,即便回来也只是短暂停留,没能好好逛一逛四周。虽然这些年一直有关注海宁的发展,但从没想到变化如此之大。“城市建设相当漂亮,作为海宁人很自豪。


大潮拍客:陈铭/摄


海宁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让王才喜眼前一亮。他回忆道,在他训练的年代,起初只能在教练家中进行,后来才慢慢转移到学校。然而,当时的硬件设施颇为简陋,远不及现在市少体校的完备。如今,这里设有专门的举重训练室,能够容纳五十名运动员同时进行训练。


△上世纪70年代海宁业余举重队合照


当然,再好的硬件也离不开教练的辛勤指导。王才喜担任过国家队和省队的教练,以他的眼光来看,市少体校教练们的敬业精神不亚于国家队




“几乎每天都在教导运动员,敬业精神让人钦佩,正因为有这样的教练,海宁才能培养出像裴鑫依、冯吕栋这样的世界冠军。”王才喜赞叹,如今市少体校的举重项目位居嘉兴首位,成绩斐然,吸引了来自五县两区的优秀举重苗子汇聚在此,努力成为下一个“世界冠军”


△举重世界冠军裴鑫依


举重世界冠军冯吕栋与师生合影




他要给运动员们
一个像样的未来!



今年的首届带训,王才喜带了8名运动员,他们有来自嘉兴五县两区的,也有来自外省的。在王才喜的悉心指导下,这些年轻的运动员们正一步步地成长,向着自己的梦想迈进。



换好衣服,擦上镁粉,张宏利站在训练场中央,准备开始一天的挑战。随着一声低沉的吐气,从握住杠铃到举过头顶,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过,从王才喜的表情来看,他刚才的表现并不算得上太好。


△张宏利


张宏利今年16岁,练习举重已经有6年了,对于王才喜,他听过无数次,但他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接受王才喜的指导。


△张宏利


“以前觉得王教练应该是一个很冷漠和严格的人,但是相处下来,感觉训练严格是真的,日常很亲和。”张宏利坦言,以前,他把举重当成逃离学习的借口,训练时多有懈怠。彼时,对于未来,他只想着赶紧毕业,然后找份工作养活自己。


直到王才喜的到来,张宏利的世界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练习强度直线上升。”张宏利的压力与挑战如影随形,却也点燃了希望的火花。然而,正是这份沉甸甸的压力,铸就了张利如今的成绩:抓举115公斤,挺举 130公斤。比起去年,重量进步了十几公斤。


今年,张宏利的最好成绩是浙江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第二名,对于这个成绩,他相当满意。“明年争取达到一级运动员,目标是北京体育大学。”张宏利说,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目标,但现在他看到了希望。


当前,在市少体校的运动员中,不乏拥有出众身体素质的佼佼者,但在训练心态和未来规划方面,却往往显现出一些偏差与不足。


这也是王才喜想要改变的。“拼搏不一定成功,但不拼注定失败。”这是王才喜对运动员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的教学宗旨。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没有平时的刻苦训练,赛场上哪来的好成绩。




不过,看似严厉的王才喜也有着温柔的一面。高要求和高强度的训练只为平时打好基础,关键时刻能脱颖而出。但他也知道,体育竞技是残酷的,冠军只有一个。对于没能达到理想成绩的运动员,他也会及时安慰,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失败没什么,人生谁无遗憾,你的教练也一样。


王才喜说,失败和遗憾是人生旅途中的常态,过分强调胜利的光环,只会让年轻的运动员对失败萌生恐惧,背负上不必要的重压。王才喜曾亲身经历那样的时刻,因此,他希望向现在这批年轻运动员传授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面对失败时的心态调整与自我超越的智慧。



当然,除了比赛,职业规划同样是每位运动员必须面对的重要抉择。毕竟,不是所有运动员能进入省队甚至国家队,成为职业运动员。或许,对于大多数像张宏利这样年纪的运动员,考取一所优质的体育大学,未来投身于体育相关领域,无疑是一条更为稳健且充满希望的道路。因此,在紧张的训练之余,王才喜也尤为注重引导运动员们全面提升自我。


“作为教练,我要为运动员们的未来负责。”王才喜说。


谈及未来,王才喜总结为“三个多”:多拿奖牌,多为省里输送好苗子,多让运动员们考上心仪的大学。



“专注于过程的每一步,倾尽全力去拼搏,最终的结果,只需无愧于心便好。”这是王才喜对运动员们的深情寄语,也是他对体育精神最深刻的诠释。



本文由大潮网微信公众号(ID:dachaohn)独家采访编辑报道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大潮拍客配图均由摄影者本人提供,已同意授权使用

记者:程石冰 高济元 美编:张小琴

编辑:蔡金霖

每天1小时 最高300单

袜厂老板当“主播”

点击下方潮视频观看

大潮推荐:




藏着这样的商机!5分钟不到就能…

暴雨、大暴雨!台风“康妮”或将二次登陆!海宁多趟列车停运

最新!编内岗位125人!海宁多家单位招聘

有剧组在这里开机,海宁一新公园开园啦,看一眼就想去

海宁举重“第一人”

也曾是国家队教练

如今回到海宁执教

为举重教练王才喜点

+

大潮网
大潮无垠、精彩无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