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膳】今日大雪,天气寒冷阴气盛,温润护阳御寒病

健康   2024-12-06 19:14   山东  

          ↑↑↑

点击这里


关注我们


今日大雪

  历书记载:大雪时节“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过于小雪,故名大雪也”,意思是大雪时节气温进一步下降,下雪更大了。所谓“小雪封地,大雪封河”,此时黄河流域一带积雪开始增多,气温维持在0℃以下,而东北、西北等地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南方地区虽然没有北国世界银装素裹的雪景,但随着冷空气的不断南下,真正的冬天已悄然走近。此时中医养生当以温润护阳、御寒防病为重点。

01

藏阳气

  大雪节气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以防发散阳气。最好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2-3点钟)。

02

勿早起

  此时早晚温差悬殊,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并要收敛神气,起居调养宜早眠晚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03

加湿气

  冬季干燥,加之暖气较热,呼吸道成了最易发病的“重灾区”。建议增加室内湿度,如果室内空气太干,可在暖气搭一条湿毛巾,或使用加湿器。

04

暖头颈

  大雪时节,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对头颈部的保暖,对预防中风、咳嗽等疾病很有帮助。

05

护足底

  中医认为,人之先天根于肾,除了要注意足部保暖外,还要勤按肾经起始穴位——涌泉穴。建议以一侧大拇指或足跟按揉对侧涌泉穴,每次按摩30~50下,以足心感到发热为度,可起到降虚火、滋肾水,镇静安神的作用。

06

补维C

  维生素C能很好地养护我们干燥的皮肤,冬季补充维生素C的最佳选择是吃白菜。白菜性平、清热,且无寒无温,解百毒,人们可在冬季多吃白菜来“解毒”。

07

晨洗澡

  《运化玄枢》记载大雪时节宜“鸡初鸣时沐浴,令人长寿”。即早上清洁身体,有利于阳气升腾。而入夜时阳气收敛,阴寒渐盛,不宜洗浴。

08

多喝水

  水是阴中的至阴,隆冬之际,多喝水可养阴。一般来说,一天中有三杯水是必须要喝的。第一杯水是早晨起来喝,可润肠燥;第二杯水是下午5点喝,可滋肾阴;第三杯水是晚上9点喝,可养心阴。

  大雪时节,寒风凛凛,人体阳气也相对偏弱。所谓“冬天进补,开春打虎”,适当进补不仅有助于抵御寒冷,还能增强体质。牛肉、羊肉、鸡肉、虾等食物富含蛋白质或脂肪,热量较高,中医认为它们性质温热,具有补脾暖肾、益气养血等功效,是冬季备受青睐的食材。

  冬天气候偏于干燥,饮食应尽量避免爆炒或油炸等烹调方法,也不宜使用过多辛燥香料进行调味,以免增加食物燥热之性,导致上火长痘、口舌生疮、咽喉疼痛、便秘出血等燥热阴伤、邪热伤络的症状。


  另外,对于阴虚血燥之人,牛肉、羊肉、狗肉等大热之品不宜多吃,而鸭肉、龟、鳖等肉类性平或偏凉,可适当选用。鸭肉性平、微寒,能滋阴降火、生津血、补五脏;乌鸡性平味甘,能滋阴清热、补肾养肝;甲鱼性平,能养阴清热、滋肾养血,都是十分滋养的冬季补品。

  烹调时还可适当加入沙参、玉竹、石斛、黄精、枸杞子、桑葚子等药材,既美味又滋补,有补益虚损、滋养身体的功效,可助您安然过冬。



  冬令适当进补,可以为来年打好基础。但如果进补不当或过度,加上冬季人体阳气潜藏,能量消耗减少,也容易导致内生积热。若出现内热而大便燥结的情况,进补的同时可多佐食白萝卜以通利肠胃。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这恰好道出了民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深意。萝卜生者味辛、甘,性凉;熟者味甘,性平,归脾、胃经。生吃萝卜或榨汁饮用清新爽口,能清热生津防燥,适合肺燥咳嗽、咽干口渴、大便燥结之人;炖熟的萝卜软烂美味,能下气消谷、化痰消导,适合脾胃不和、气胀食滞、痰多不畅之人。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特推荐补气益肾、养血安神的枣芡扁豆羊骨粥。


枣芡扁豆羊骨粥

食药物质:

  大枣 2 克,芡实 3 克,白扁豆 2 克,龙眼肉 5 克。

主 料:

  羊骨头 500 克。

辅 料:

  糯米 60 克。

调 料:

  料酒、白胡椒、盐、葱段、葱末、姜片、姜丝。

做 法:

1

糯米洗净,用凉水浸泡 3 小时后捞起来,沥干水分。

2

大枣洗净去除枣核;芡实、白扁豆、龙眼肉洗净备用。

3

羊骨头清洗干净,敲成碎渣。

4

取锅引入适当凉水,放入羊骨头块,加入料酒、白胡椒、葱段、姜片,大火烧开,去除血沫,再改成文火熬煮约 90 分钟,滤掉骨头、白胡椒、葱段、姜片。 

5

羊骨汤添加大枣、芡实、白扁豆、龙眼肉、糯米,开锅后转小火,用小勺不断搅动,约 60分钟熬煮至檽米粥粘稠、软烂。

6

粥内放入盐、葱末、姜丝调味,再稍焖片刻即可。

功 效:

  健脾胃,补气益肾,养血安神。

适宜人群:

  失眠及虚劳体弱、泄泻者。

不适宜人群:

  内有痰火者。

(供稿:治未病中心)


专家简介

于慧杰

中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淄博市青年名中医

二级心理咨询师、营养师

  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先后于省、市级重点专科进行临床深造。主持两项省级课题,发表著作一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担任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淄博市中医药学会副主委。曾获评山东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淄博好医生、淄博市卫生健康青年卓越人才。

  擅长中医药防治脾胃系统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肝胆系统疾病(慢性乙型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的膏方综合调理。



本公众号发布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淄博市优抚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