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岩摩崖造像之释迦说法龛(唐) 刘智/供
02 作者简介
岑象求,字岩起,宋代梓州(今四川绵阳三台)人。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进士。历任梓州提举常平、合州知州、郑州知州、考功郎中、殿中侍御史、两浙转运使、户部郎中、宝文阁待制,郓州知州。著有《吉凶影响录》10卷、《岑著作集》等。“岑著作”是世人对岑象求的一个称呼。“著作”即著作郎,为官职名,先属中书省后属秘书省,从五品,掌撰碑志、祝文、祭文之事。
△濮岩摩崖造像之千佛龛(宋) 刘智/供
03 诗文推送
游定林院
野阔莲宫迥,楼台半倚山。
地连巴峡近,门对濮溪湾。
柏径松烟湿,岩房雨藓斑。
白云邀客住,明月伴僧闲。
经梵喧哗处,香灯杳霭间。
胜游成邂逅,危构喜跻攀。
世路诚何极,尘心久欲还。
猷车正催发,缓步出重关。
释义:
定林院,即定林禅院,也就是之前所说的定林寺,为唐代合州名刹,因在城北濮岩,又被民众称作濮岩寺。莲宫,即佛寺,这里指定林(禅)院。巴峡,即嘉陵江小三峡。岩房,这里指凭险而筑的僧舍。经梵,指念经求佛。香灯,即敬佛的香油灯。杳霭,指深远幽暗。邂逅,系不期而会的意思。危构,即高楼。跻(jī)攀,即竞相登攀。世路,即人世间的经历。猷(yóu)车,系轻车的意思。诗文大意如是——
定林院,坐落在半山之上,向前望巴峡(嘉陵江三峡)犹在不远处,濮溪湾就在门对面。其所处有柏树下的路径,有松林间的轻烟,僧房上长满了苔藓,好一幅白云悠悠、明月朗朗、诵经之声不绝于耳、香灯之光幽暗深远的世外画卷。今天,我来此游览,不期而遇这里最美的一切。问世间长路,何所为极?超凡脱俗、不为功名所累才是我之所欲。要不是等候的车马催着出发,我还会沉浸在禅林重关的氛围中不能自拔。
△“地连巴峡近,门对濮溪湾”景象
04 鉴赏提要
据文献记载,定林院处大江林麓,楼观耸云入画、湖水岚烟相映,有佛教造像、古贤题刻和荔枝园、古柏林、濮溪湾等名胜古迹。一年四季,信众游人络绎不绝。这里有空阔也有奇险,有幽静也有喧闹,有漫道也有重关,有闲僧也有道家,正是这种两极的对立统一和相互映衬,作者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定林院。
诗的开篇,诗人先是写远景:正面看去,“野阔莲宫迥,楼台半倚山”;回首望“地连巴峡近,门对濮溪湾”,一幅山川形势图跃然纸上。
接着是写近景:低头看,“柏径松烟湿,岩房雨鲜斑”;抬头望,“白云邀客住,明月伴僧闲”,一幅天地时空画面映入眼帘。
紧接着,诗人由静景转动景,由平复的心绪转高昂的兴致:在诵经的喧哗与香灯的杳霭中,与定林禅院来了一个心灵的不期而遇和身形的交流触碰,故有“胜游成邂逅,危构喜跻攀”的快意。
最后,诗人的游兴进入高潮,一边感叹自己经历中的种种不易,一边吐露自己尘心自伤的心迹:“世路长何极,尘心久欲还”。诗的末句“猷车正催发,缓步出重关”,俨然已是忘情状态。
全诗语言古朴,意向深微;景在笔下,妙在言外,于平易中引人入胜,于漫游中催发兴致。作者表面是在咏禅房寺院,实则是在抒寄情山水之怀。
△定林寺建筑一角
05 漫读拾遗
关于岑象求,大文豪苏轼曾在杭州写过一首送别诗,记录了他对这位老乡的印象。在《送岑著作》一诗中,他写到:“懒者常似静,静岂懒者徒。拙则近于直,而直岂拙欤。夫子静且直,雍容时卷舒。”在苏轼看来,岑象求沉静稳重而又为人耿直,遇事从容而又能屈能伸,其刚直、隐忍、乐观与己十分相似。
至于苏轼诗的后续部分,这里也节录下来供大家一读:嗟我复何为,相得欢有余。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拙于林间鸠,懒于冰底鱼。人皆笑其狂,子独怜其愚。直者有时信,静者不终居。而我懒拙病,不受砭药除。临行怪酒薄,已与别泪俱。后会岂无时,遂恐出处疏。惟应故山梦,随子到吾庐。
• 本发布作品系作者根据个人读书笔记整理、编著而成,为原创作品,若要转载须经许可并注明来源。
• 为便于阅读,发布时未一一标注作者所参考的文献、书籍和资料名称,特作说明并向原作者致谢,其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 本发布所使用图片和摄影照片,除说明外,主要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 本发布为严肃的公益学习交流活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并留言讨论。
点击下方合集
“何以合川 | 合川十大历史文象诗文选读”
查看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