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即将面对一个新的对手——志愿军。志愿军为什么会出现在朝鲜半岛呢?我们又是如何全盘卷入朝鲜战争的?

文化   2024-11-18 18:06   湖南  


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朝鲜战争系列节目。
在此前的两讲中,我们讲述了朝鲜战争的起源、朝鲜战争初期的战况以及仁川登陆的历史。今天,我们将进行第三讲《跨过鸭绿江》,带您了解美军进攻朝鲜,以及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狙击美军的历史。
1950年10月25日早上,在靠近鸭绿江的朝鲜腹地,天上飘起了小雪。大韩民国国军第6师第2团第3营的750名官兵刚刚通过了距离鸭绿江不足70公里的小镇温井,正在全速向鸭绿江边挺进。
上图:1950年9月末,一辆美军M26潘兴式坦克停在首尔街头。在坦克前面,一队朝鲜战俘高举双手走过。
自从跨过三八线向北进攻以来,韩国军队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该营官兵士气高涨,认为结束战争已经指日可待。因为,此时的朝鲜军队已经土崩瓦解,很难组织起成气候的阻击了。
然而,当该营的车队行进到温井以西13公里处的两水洞时,却突然遭到了凶狠的伏击。大批讲着中文的军人在公路两侧高地上火力的掩护下向前突击,很快就打垮了猝不及防的该营。到下午,该营只有不到400名败兵逃回了温井,另外的350人则不是战死,就是失踪。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表明朝鲜战争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即将面对一个新的对手——志愿军。
志愿军为什么会出现在朝鲜半岛呢?中国又是如何全盘卷入朝鲜战争的呢?
要明白这些问题,我们还是要从仁川登陆开始说起。
上一讲我们讲到,在麦克阿瑟将军的策划下,美国第10军在1950年9月15日实施了仁川登陆,朝鲜战争的第一个转折点随之到来。由于直到此时,朝鲜军主力仍集中在洛东江前线,朝鲜在仁川、首尔地区的防备非常空虚。因此,美军迅速攻占了仁川,并向首尔推进。
面对美军在朝鲜控制区的后方进行登陆,斯大林陷入焦虑。9月18日,斯大林向朝鲜军的苏联总顾问瓦西里耶夫及苏联驻朝鲜大使什特科夫发出一道密电,要求他们通知金日成从洛东江前线抽调四个师回防首尔郊区。然而,由于此前坚守釜山防御圈的美第8集团军已开始反攻,朝鲜军主力陷入了缠斗中,并没有及时回撤。
到9月19日,美第8集团军已经突破了当面的朝鲜军主力战线,开始向前快速突进。
9月27日,美第8集团军先头部队在乌山以北不远处与美第10军胜利会合。巧合的是,这里也正是7月5日美国军队与朝鲜军队进行首次地面战的地方。第二天,美国海军陆战队打回韩国首都首尔。至此,大批朝鲜军已经被美第8集团军和美第10军合围,朝鲜军主力陷入溃散状态。
到10月3日,朝鲜军在三八线以南的有组织抵抗被完全粉碎,朝鲜人民军被打出了韩国。在发动入侵时,朝鲜军曾拥有13.5万兵力。而此时,得以侥幸逃回三八线以北的只有2.5万—3万人。
上图:1950年10月26日,停靠在元山外港的美军登陆舰队。
面对朝鲜人民军的大溃败,斯大林与金日成十分不高兴。9月27日,斯大林发电对朝鲜军队及苏联顾问大加指责,表示如果:“保证苏联最高统帅部关于从主要战线撤回4个师到首尔地区的命令得到准确和及时的执行”的话,“本来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首尔附近的局势的”。
9月28日,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向斯大林写信请求进一步的援助。9月29日,金日成及朝鲜二号人物朴宪永致信斯大林,表示“当敌军跨过三八线以北的时刻,我们非常需要得到苏联方面的直接军事援助”,并提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请帮助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一支国际志愿部队,为我们的斗争提供军事援助。”(参见沈志华书籍)
由此可见,朝鲜方面对于斯大林在国际上的威望和能力是非常了解的。因此,在求援信中,他们特别提出如果苏联不方便直接出兵,那么也可以由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组建国际志愿部队参战。

跨过鸭绿江

在接到朝鲜的电报后,斯大林在10月1日作出了决定。这一天,他发出了两份电报。第一份电报的接收人为什特科夫和斯大林派驻朝鲜的私人军事代表马特维耶夫。在电报中,斯大林表示,如果要对朝鲜进行直接军事援助,“更可以接受的形式是组织人民志愿军”,而这一点“必须首先同中国同志商量。”
第二封电报的接收人则为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电报的内容为要求罗申与中国商量出兵朝鲜半岛,一起援助朝鲜。在这封电报中,斯大林说:“根据目前的形势,如果您认为能够为朝鲜人提供援助部队,哪怕五六个师也好,就应立即向三八线推进,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部队可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当然,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
知道苏联方面的意思后,同时考虑到朝鲜半岛的后续局势发展,为了中国的安全,毛主席在10月2日回复斯大林的电报,表示决定派遣志愿军赴朝鲜帮朝鲜抵御美军。
对于新中国而言,此时若要出兵,最为急需的援助便是苏联的空军支援。由于新中国空军百废待兴、朝鲜空军则已被消灭,如果志愿军赴朝作战,将在美军的绝对空中优势下陷入窘境,要求苏联方面组织空军协助。
1950年冬天,志愿军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

美军进攻朝鲜

正如我们所担心的,在此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已经越过三八线,向朝鲜发起了全面进攻。
早在仁川登陆前,美国方面就曾考虑,如果朝鲜军被击退,联合国军是否应该跨过三八线的问题。毕竟攻入朝鲜境内的话,战争就来到了中国的家门口,美国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当然,最终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美国的领导层选择跨过三八线。
1950年6月27日美国在联合国推行决议中是这么说的:“为了击退侵入韩国的武力进攻,恢复这一地区的国际和平和安全,建议联合国各会员国向大韩民国提供援助。如果联合国军在击退朝鲜军后不越过三八线,而是任其在三八线以北休整、补充之后卷土重来,无疑将无法恢复朝鲜半岛的“国际和平和安全”。
所以,在仁川登陆的同一天,华盛顿方面授权麦克阿瑟可以在三八线以北作战。此后,美国的盟国们也开始行动。
9月29日,由英国起草,澳大利亚、巴西、古巴、荷兰、挪威、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共同提出的《八国决议案》被提交联合国大会,该决议案将授权大韩民国统一朝鲜半岛及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10月1日,麦克阿瑟向朝鲜发出第一次劝降文告,没有得到回应。同一天,在热切希望尽快统一朝鲜半岛的韩国总统李承晚的命令下,韩国军队率先跨过三八线攻入朝鲜境内。10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英国起草的《八国决议案》,授权联合国军突破三八线。
10月9日,麦克阿瑟再次向朝鲜发出劝降,并在第二天得知金日成拒绝了劝降。这样,10月10日,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大举跨过三八线,向朝鲜展开了全面进攻。
根据麦克阿瑟的计划,联合国军对朝鲜的进攻将兵分两路。美第8集团军将从陆路北进,向朝鲜首都平壤进攻。刚刚完成仁川登陆作战、攻占了首尔的美第10军则将在仁川港登船,绕过大半个朝鲜半岛,在朝鲜东海岸中部的港口元山发动又一次登陆战。随后,美第8集团军和美第10军就能从南、东两面夹攻平壤,对朝鲜军实施又一次围歼战,从而复制仁川登陆制造的奇迹。
1950年9月15日至10月24日的战线变化,显示联合国军逐渐收复韩国国土、攻入朝鲜。
从表面上看,麦克阿瑟的作战计划气势恢宏。然而事实上,麦克阿瑟的这一计划充满了漏洞:
首先,此时的韩军正在沿着朝鲜半岛东海岸快速突进,很可能会抢在美第10军前面攻克元山,进行元山登陆完全是多此一举。
第二,此时的美第10军已经部署在首尔、仁川地区,非常适合立即向北进攻,而美第8集团军的许多部队仍来不及从后方赶往三八线附近。以美第10军远道登陆元山,而以兵力相对短缺的美第8集团军正面进攻平壤,事实上是一个非常低效的办法。
第三,朝鲜中北部横亘着南北走向的狼林山脉,将朝鲜中北部地区分成互相难以通行的东西两块。如果执行麦克阿瑟的计划,那么美第8集团军和美第10军将各自孤立在狼林山脉的西侧和东侧,两者的右翼和左翼也将无法连成一线,从而给试图渗透的敌军制造发起侧翼攻击的机会。
事实上,在中国志愿军即将大举参战的情况下,麦克阿瑟这样的兵力部署是非常危险的。然而,此时麦克阿瑟刚刚在仁川登陆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的威望已然如日中天。对于他的漏洞百出的作战计划,崇拜他的联合国军司令部参谋们甚至没有提出任何反对。古语有云:“骄兵必败。”联合国军即将因为麦克阿瑟的骄傲,付出沉重的代价。
实际上,在麦克阿瑟下令联合国军跨过三八线的当天,也就是1950年10月10日,韩军就攻克了元山。10月19日,美第8集团军攻克平壤。同一天,志愿军开始进入朝鲜。这样,元山登陆的必要性已不存在。更为不利的是,由于朝鲜军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曾在元山港外布置了3000枚水雷。为排除这些水雷,美第10军的登陆又拖延了不少时间。
直到10月26日,美第10军的第一批登陆部队才终于开始登陆元山。而在前一天,正在随美第8集团军向鸭绿江边快速突进的韩军已经遭到了志愿军的进攻。
1950年10月25日这天,当韩军首次遭到志愿军袭击时,联合国军仍沉浸在一片即将取得胜利的欢乐气氛中。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的四个军共26万人,已经渡过鸭绿江摆开阵势,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势。时值十月深秋,朝鲜中北部异常寒冷,已经飘起了小雪。朝鲜战争中那个最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要到来了。

最后给大家推荐经典书籍《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本书是一部有别于传统观念的、有关朝鲜战争的综合性著述。波谲云诡的战场上,影响双方胜负的是综合实力,而过硬的心理素质是综合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战场上,血与火、生与死交织,“就是一部巨大的绞肉机”,若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别说打赢,可能连残酷的战场环境都难适应。战争实践反复证明,将士们的心理稳定性、抵抗外界干扰和诱惑的能力如何,对于取得战争的胜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方是正版链接,对朝鲜战争内幕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红小岩谈古论今
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
 最新文章